- +1
增至22家!第二批公募降費啟動,中小公募加入降費隊伍
在大型機構“打頭陣”風風火火改革之際,降費逐漸成為行業趨勢,部分中小公募基金公司也陸續加入。
7月17日起,天弘基金、國投瑞銀與平安基金等多家公募旗下產品正式實施降費規定。回顧一周前的7月8日,包括大成、招商、易方達、興證全球、匯添富、交銀施羅德、華安、嘉實、工銀瑞信、華夏、富國、銀華、東方紅資管、廣發、南方、中歐、博時、前海開源、鵬華在內的19家主動權益基金規模靠前的公募,紛紛宣布自7月10日起將旗下費率偏高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統一調降至管理費率1.2%/年、托管費率0.2%/年。按照上述公募的相關公告統計,此次降費已影響近1500只基金,涉及公募基金數量達22家。

第二批公募降費共涉及67只基金
7月14日,天弘基金公告顯示,此次實施的新費率標準共適用于19只基金,管理費率和托管費率分別下調至1.20%和0.20%(其中,天弘創新成長基金的托管費率保持不變),調整后的費率自2023年7月17日起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天弘基金又于7月17日和18日補充公告,將天弘穩利的管理費率由0.70%調低為0.30%、托管費由0.20%調低為0.10%,將天弘多元增利的管理費由0.70%調低為0.60%、托管費由0.20%調低為0.15%。
根據國投瑞銀基金公告,此次實施降費的基金產品數量則高達40只,多數為主動權益基金。澎湃新聞記者在查閱資料后發現,這40只基金產品調整前的管理費率集中在1.35%和1.50%,托管費率集中在0.15%和0.25%,二次調整后的管理費率下降至1.20%,而原本為0.15%的托管費率則保持不變,原本為0.25%的托管費率下降至0.20%。
另外,平安基金旗下17日起實施降費的,是兩只目前正在發行的新基金,分別是平安新鑫優選混合和平安策略回報混合,擬任基金經理分別為張曉泉和神愛前,管理費率和托管費率分別下調至1.20%和0.20%。
此前,在匯添富繼7月8日宣布降費后,也于7月12日和14日補充公告,將正在發行的匯添富遠景成長一年持有期混合的管理費率和托管費率分別下調至1.20%和0.20%,將旗下匯添富穩健增長混合、匯添富盈潤混合與匯添富積極投資核心優勢三個月持有期這3只基金產品的托管費率由 0.25%/年調低為0.20%/年。
倒逼中小公募轉型升級
事實上,降費措施并未止于此。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自7月8日起,新注冊產品管理費率、托管費率分別不超過1.2%、0.2%,其余存量產品管理費率、托管費率將爭取于2023年底前分別降至1.2%、0.2%以下。
而推動管理費率、托管費率降費改革只是監管支持發展權益類基金并大力引入中長期資金的第一步。據悉,監管部門也擬在后續采取逐步規范公募基金證券交易傭金費率、進一步優化基金銷售行為、降低基金公司運營成本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在上述背景下,對公募現有的部分業務也將產生不同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澎湃新聞記者發現,此次監管層也考慮到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擔憂,費率改革還將推出相關配套措施,包括大力引入中長期資金,加強跨部委溝通協調力度,推動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通過公募基金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推動行業實現“總量提升、結構優化”。
同時,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證監會還支持中小基金公司拓寬收入來源,推動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轉常規,支持基金公司申請基金投顧業務資格,實施業務轉型,允許基金管理人依法對個人養老金等特定資金投資的基金份額設定更低的管理費率。降低基金公司運營成本,優化公募基金交易結算模式,推進基金后臺運營服務外包試點轉常規,支持中小基金公司降本增效。進一步優化基金銷售行為,完善內部考核評價與激勵機制,減少“首發沖動”,發力持續營銷,加快從“重銷量”向“重保有”轉變。
業內人士表示,改革落地,此次降費也終將有利于投資者并推動行業長久發展,這一成果將在何時實現,時間會給出答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