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走過半生,原來這才是一生最高級的修行
修行原指宗教中的修煉或修養德行,強調用虔誠之心去修正自己的行為,凈化自己的心靈。
在修行的路上,人們不斷探尋一種智慧,這種智慧幫助我們了解生命的真諦,觸摸生活中的幸福。生命就是一段艱苦而歡喜的修行。

修得一雙慧眼
清代左宗棠在一副對聯中寫道: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看問題要高瞻遠矚,做事情要腳踏實地,過日子要心態平和。很多時候,眼界和格局的高低,決定著你對事物認識的深淺。
曾聽過這樣一個笑話:古時候有位乞丐,機緣巧合救了皇帝的性命。皇帝問乞丐:“你救駕有功,想要什么賞賜?”乞丐答道:“求皇上劃兩條街做我的地盤,以后討飯就再也不怕被人趕出來啦!”乞丐的這個請求,暴露了他的眼界和格局。
看得遠固然重要,但若想看得更遠,必須站得更高。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視野所及,心之所思,行之所至。
劍橋大學的霍金,1963年被診斷患上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此后便長期被禁錮在一把輪椅上。然而,他眼界開闊,心胸豁達,他的思想和視線遨游到廣袤的時空,致力于去解開宇宙之謎,成為當代最偉大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專家,并因此而被稱為“宇宙之父”。
一個人眼光的高低決定了對事物的判斷水準,也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走向。眼光高的人,一定會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契合點位。而眼光低的人,見識淺陋,一葉便可障目,片云便可遮天,其一生只能庸庸碌碌,一事難成。
世間之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世間之小,也同樣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
莊子說,“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到近郊去的人,只帶當天吃的三餐糧食,回來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時間舂米準備干糧;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積三個月的糧食。蟬和小斑鳩又如何明白這些道理什么呢?

修得一雙巧手
星云大師曾經說過:真人不露面,露面非真人。禪宗的叢林里,多少燒火的、挑水的、煮飯的苦行者,都是在工作中參究悟道,凡夫肉眼是無法識得真面目的。
越簡單的生活,越寧靜的心,才能收獲越多的幸福。
人活著,之所以覺得累,就是因為向往和追求那些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太多。
人間至味是清歡。在孤獨的流放里,蘇軾把生活工作咀嚼得有滋有味。世人汲汲于生計,疏忽了生活的曼妙。流放黃州,成為農夫的蘇東坡,很快就用興趣填滿了生活。沉悶乏味的羈旅地,硬是讓他過成充實的修行地。
忙完農活他挑燈夜讀到鼓打三更,抄書不倦,寫下許多史論,并解注《論語》和《易傳》。他借蠻瘴之地的風俗人情、山川風光來抒情言志,傳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
以前無暇顧及的書法和繪畫,蘇軾也一一拾起。修得一雙巧手專心洗練書法,天下第二行書《寒食帖》為黃州所作。鐘情于竹畫,融合怪石、枯木等意境,在中國畫史上獨樹一幟。
把握當下,且行且珍惜。煩惱本是心中念,放下即是解脫。放下煩惱,饒恕自己,不計過往。今日下廚了,你收獲了一桌美味佳肴。今日學習了,你收獲了知識與智慧。今日健身了,你收獲了健康的身體。面朝大海,伸出一雙巧手擁抱你的春暖花開。

修得一顆天真的心
人生的境界,說到底,是心靈的境界。
大千世界,塵世喧囂、人心浮躁。人就像蒲公英,看似輕盈自由,實則身不由己。
白居易曾說:“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心靜之人,身居鬧市一如深林,不為外界所動,回歸心靈,放牧身心。
以靜心看世界:看春風不喜,看夏蟬不煩,看秋風不悲,看冬雪不嘆。任歲月漫長,時光蹉跎,依舊清風明月,笑對人生。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靜則神悅,神悅則安生。
你苦苦追求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你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的。面對功名利祿,退一步,何等自在;面對是非對錯,忍三分,何等安然。花謝芳不敗,心靜人自在。坐下來,靜賞花開,靜觀水流,心靜了,自然就看清了。
莊子說:“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幸福源于物質上的簡單和心靈上的純粹。為了名利而奔波,著實太累,心不為形役,形不為物役,即是解脫自在。
王陽明說:“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世間的所有問題,都只是心的問題,心若通達敞亮,就沒有過不去的事。生活、家庭、事業,都會順心如意。
人生下半場,耐得住平淡,從容自洽。跑完這場馬拉松,你就是冠軍。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修行,那么這場修行的盡頭是什么?
作家木心說過:“真正的成熟是經歷過太多事情之后,可以將自己的心與世俗剝離開來。”
就像宮崎駿的動畫中所呈現的那樣,歲月永遠年輕,我們永遠保持快樂。在這個流光溢彩、燈紅酒綠的世界,找一方凈土來安放心靈。
心靈越干凈,靈魂越高貴。心凈的人,雖行于濁世,卻依然能保持內心的澄澈,過盡千帆,也不會染上心靈的塵埃。經歷過人性的復雜與黑暗,才更加珍惜天真的存在,才明白修行的盡頭,不應該復雜化自己,而是抵達天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