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世衛官宣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添加劑猶豫”又多了一種 | 有數
阿斯巴甜的“致癌”風波有了新的結果——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把阿斯巴甜列為“可能對人類致癌”(IARC 2B)的名單里,此級別是 IARC 劃分致癌物的第三高級別。WHO 下屬食品添加劑專家聯合委員會(JECFA)則重申阿斯巴甜的每日最大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 40 毫克。
此前,路透社就已經援引消息人士報道了 IARC 可能做出的判斷,并在食品業和消費者中掀起了震蕩。部分國產廠商也做出回應,元氣森林在官方微博稱全線產品均不含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是2B類致癌物,意味著什么?
阿斯巴甜,一種人造甜味劑,也屬于食品添加劑,被廣泛應用于汽水、口香糖、酸奶、冰淇淋、麥片等食物以及藥物的加工中。相關的健康爭議已存在多年,不斷有科學研究發表,但還沒有達成一致的確鑿論斷。對于 IARC 的報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則保持其長久立場,認為甜味劑是安全的。
然而,對于許多消費者而言,“致癌”二字已足夠令人恐慌。但是,IARC 對致癌物的劃分等級并不是依據致癌的危險程度,而是根據科學證據的強弱。
比如,阿斯巴甜被列入 2B 級別,可能對人類致癌,但證據的確定性既不如酒精飲料等 1 類致癌物,也不如紅肉等 2A 類致癌物。

面對食品添加劑,擔憂者多過支持者
面對 IARC 對阿斯巴甜做出的判斷,我們可能會想到,是否還有更多食品添加劑正在對健康產生不被察覺的影響?食品添加劑,究竟安全嗎?
去年,形容食品添加劑合成食品的網絡熱梗“海克斯科技”“科技與狠活”,已經成了一個筐,承載了廣泛的食品爭議,如今仍常被提及。
我們在抖音上以“三花淡奶”等食物關鍵詞搜索視頻,并對 117 條評論進行了分析。人們最關注的是食品安全問題,對食品中的以次充好、以假換真、無中生有等現象表達了擔憂或吐槽,涉及醬油、啤酒、兒童奶、人造肉、邊角料牛羊肉等一眾食物。

對于食品添加劑本身,不同人的態度可能差異懸殊。有網友介紹自己是食品專業學生,認為“幾乎沒有什么食品能離開添加劑,而且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也有人強烈反對食品添加劑——“吃了會死人的東西,雖然不是馬上死,但這是慢性死。”
觀念差異背后,還有著信息差。在專業的食品知識面前,普通消費者認知門檻高,但又被告知不足,能夠獲得的透明信息太少。韓國一項調查研究顯示,針對食品添加劑的主要用途,食品專家中選擇利于口感、風味、營養和保存的占比達到 45.6%,接近半數。認為是為了降低成本、創造利潤和掩蓋低質量的食品原料的占比,分別只有 16.1% 和 10.2%。此外,過去把三聚氰胺、蘇丹紅等非食用物質違法添加進食物的事件,也會破壞公眾對食品添加劑的印象。
現代工業化食品里,有哪些常見食品添加劑?
實際上,祖先們幾千年前就在用轉化酶釀酒,用鹽鹵制造豆腐。現代社會的食品需求更加巨大,技術的進步則提供了發展和推廣食品添加劑的條件。
無論你是否擔憂,食品添加劑已被廣泛用在各種日常食品中已是現實,它們形形色色、各展神通,讓食品更好吃、保質期更持久、賣得更遠、價格更便宜。

食品添加劑有國標,但總有生產商要超標
既然食品添加劑已經躲不開了,那么消費者的敏感多余了嗎?
毋庸置疑,中國不僅對食品添加劑的審批與準入嚴格、謹慎,并且對食品添加劑的用途和用量有明確的國家標準。但食品制造企業、餐飲企業等主體與消費者利益不一致,食品添加劑問題的滋生幾乎難以避免。
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及全國各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的 2018,2019 和 2020 年度食品抽檢公告里,食品添加劑問題連續 3 年都是各類不合格項目的前 3,但占比在逐年下降。與之相比,農獸藥殘留問題更加突出,卻很少被公眾關注和討論。

在各類食品中,蔬菜制品因食品添加劑超標導致不合格的問題最嚴重,2020 年的 482 項不合格批次里,有 436 項都是食品添加劑超標。罐頭、餐飲食品的食品添加劑超標占比則分列第二和第三。
所謂蔬菜制品,包括了醬腌菜、干制蔬菜、干制食用菌等,可以購于市場等多種渠道,并且不一定都有配料表供消費者查看。這些看似健康的食品,卻可能成為“隱形”的添加劑攝入來源。

至于如何對待含有食品添加劑的食品,每個人心中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食品添加劑不是洪水猛獸。即便是阿斯巴甜,根據食品添加劑專家聯合委員會(JECFA)的評估,一個含有 200 或 300 毫克阿斯巴甜的無糖罐裝飲料,一個體重 70 公斤的成年人需每天飲用超過 9-14 聽,才超過最大攝入量(假設沒有其它攝入來源)。
但若只把國標作為底線并濫用,必然不會帶來健康。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想要的無非是健康、美味、性價比的平衡,與其過度追求零添加,抑或完全“躺平”、視若無睹,在均衡膳食的方向上努力或許更有助益。
參考文獻
華泰證券. 《食品添加劑:辯證視角探健康化機遇》
林剛健,楊挺,夏慧麗.《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對我國食品安全的影響分析》,《食品工業》
孫寶國. 《化學工業出版社. 躲不開的食品添加劑:院士、教授告訴你食品添加劑背后的那些事》
Kang HJ, Kim S, Lee G, Lim HS, Yun SS, Kim JW. Perception gaps on food additives among various groups in Korea: food experts, teachers, nutrition teacher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members, and general consumers. J Food Prot.
作者 / 張鈴媛 蔣馨爾 舒怡爾 馬逸欣
設計 / 王亞賽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