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華文創聯手上師大推出“非遺傳承實踐課堂”
顧繡是江南刺繡藝術的杰出代表,有“繡藝之祖”的美譽。2006年,顧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澎湃新聞獲悉,為了傳承上海歷史文脈,發揮社會美育作用,由新華文創與上海師范大學影視傳媒學院共同推出的“非遺傳承實踐課堂”公益合作項目近日正式啟動。
近日,由上海新華發行集團旗下整合品牌和產業結合的平臺——SUMG·新華文創和上海師范大學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顧繡)傳承基地共同推出的“非遺傳承實踐課堂”公益合作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旨在通過舉辦系列非遺體驗活動,發揮社會美育作用,引領廣大市民在感悟中華美育精神的同時堅定文化自信。

顧繡市級非遺傳承人富永萍作品
產教融合,開拓社會美育新格局
本次公益非遺傳承實踐課堂活動圍繞國家級非遺項目“顧繡”,通過將新華文創積累的資源與上海師范大學的教育資源有機整合,將顧繡技藝的展示和傳習落地到企業、文化展館等場景。此外,還將在上海市民文化節下重要賽事——長三角市民手作大賽成果展上進行展示,向更多群眾推廣普及非遺文化,對于推動形成社會廣泛參與、人人保護傳承的良好局面,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非遺保護傳承的濃厚氛圍有著重要意義。

7月9日,在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非遺傳承實踐課堂”現場,來自寶山的居民們在認真學習顧繡技藝

7月9日,在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非遺傳承實踐課堂”現場,來自寶山的居民們在認真學習顧繡技藝
上海師范大學是一所教師教育特色鮮明文理工藝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2018年學校成為首批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顧繡)傳承基地。多年來,基地立足教師教育特色,發揮美育教育優勢,通過開設校內選修課、校外愛心學校、社區非遺講座等方式積極踐行傳統文化傳承使命。一直以來積極探索以文創為產業賦能,促進跨界合作的新華文創,肩負著“堅守閱讀,創新、融合、發展”的使命,將先進文化特別是中華傳統文化用一系列新穎的、年輕人樂于親近的方式來呈現。
本次公益項目不僅有利于上海新華發行集團社會責任的實現,也助力了上海師范大學的人才培養。服務產業鏈、延伸教育鏈、打造人才鏈,形成產教良性互動的同時,開拓了社會美育的新格局。

“非遺傳承實踐課堂”走進企業
數字賦能,生動演繹古老非遺技藝
顧繡是江南刺繡藝術的杰出代表,起源于明代松江府,因顧名世家而得名,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畫繡結合而著稱,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意義,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成就了刺繡藝術的輝煌,更有“繡藝之祖”的美譽。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顧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顧繡AR繪本
在本次活動中,為了全方位、多視角、立體化呈現顧繡技藝,更好地展示非遺魅力,特別加入了上海師范大學藝術管理與人工智能學科交叉的研究成果——顧繡AR繪本,通過數字技術將顧繡的歷史發展躍然紙上,生動演繹顧繡技藝的精彩內容。數字技術的運用不僅提升了非遺課堂的趣味性,更使傳統非遺煥發了時代光彩,開辟了非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新路徑。
非遺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生存智慧、價值觀念、思想情感和審美取向,傳承保護好其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是我們走向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業內人士認為,非遺對于傳承上海歷史文脈、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設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具有重要意義?!胺沁z傳承實踐課堂”公益合作項目是新華文創與上海師范大學影視傳媒學院繼共建產學教育基地后邁出的嶄新一步。通過產學深度融合的模式,整合優質文創資源,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走向大眾,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形成社會美育新格局。未來,雙方將繼續發揮各自優勢,釋放產教融合新勢能,擔當文化傳承新使命。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