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逐冰而上④|珠峰冰川河灌溉的村莊:世代沿河而生,徑流增大水患漸增
珠穆朗瑪峰北坡的絨布冰川,孕育了源于地球最高峰的河流——扎嘎曲。全長129公里的扎嘎曲也叫“絨布河”,流經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扎西宗鄉和曲當鄉。

參木達村 本文圖片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鄒橋 圖
扎嘎曲沿岸分布著曲當鄉的3個村子和扎西宗鄉的15個村子。
近日,澎湃新聞走訪了扎嘎曲流域多個村莊,扎嘎曲灌溉著這些村子的土地,給村民帶來了水源,帶來了希望。而因為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扎嘎曲的徑流有所增大,給沿河兩岸的當地居民帶來了新的挑戰。
孕育了扎嘎曲的絨布冰川,包括東絨布冰川、中絨布冰川和西絨布冰川。有研究表明,近50年來珠峰地區持續變暖,冰川顯著退縮,冰湖面積擴張,河流徑流增加,反映了冰川及其水文過程對氣候變暖的響應。
賴以生存的冰川水,河邊設有防洪堤
24歲的頓當是曲宗村人,這個村子是扎嘎曲最上游的村子,也是離珠峰游客大本營最近的村子之一。
頓當是家中獨子,媽媽潘多是村里的退休教師,父親尼瑪格桑是邊防派出所的輔警。高中畢業后,他就幫忙家里干活補貼家用。

曲宗村頓當一家三口。
每年3月份到5月份是登山季,來自全國各地的登山者就會到珠峰附近集結,嘗試登頂珠峰。與此同時,一些科考隊也會在這個時間段到珠峰開展科學考察工作。頓當和其他曲宗村村民就會為這些群體服務,提供牦牛運送物資和登山向導等服務,獲得一定的報酬。
雖然年輕,身材看起來也比較瘦弱,但是從小就在珠峰上活動的頓當可以為旅客背著數十斤行李,輕松往返于海拔5800米和6500米的營地之間。
頓當很驕傲地說,自己曾經上過7000米為登山隊運貨。為了給游客提供更多元的服務,去年頓當還花了13萬多買了一輛車,用于接送等服務,“在這里,珠峰就是我們最大的資源?!?/p>
在曲宗村,澎湃新聞看到,珠穆朗瑪峰景區門口和大本營之間的環保客車時常穿過。扎嘎曲東西流向穿過村子的核心區域。
冰川河的水流和其上游冰川融化速度直接相關。頓當從小就知道,這條河水溫很低,夏天水流大,冬天水流小。

頓當站在扎嘎曲河邊。
新華社曾引用冰川學家觀點稱,每當進入5月,隨著氣溫升高,絨布冰川消融區的冰面消融強度增強,冰面徑流形成。融水沿冰面河道下泄,經過若干冰面湖后,匯入扎嘎曲。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扎嘎曲在七八月份徑流量猛增,達到當年最高值。
頓當介紹,在曲宗村,扎嘎曲的水每年都會被引入農田一側的水渠,當地人將水引入磨坊中,將青稞磨成粉,再做成糌粑(藏族牧民傳統主食)。除此之外,不少村民在蓋房時會從扎嘎曲中引水,用于建筑工程。
村里另外一條來自珠峰的冰川河是村里的主要水源,是南北流向。每天早上9點多,頓當就來到河邊裝四五桶水,“水很干凈,回去只要燒開就能直接飲用”。
澎湃新聞在扎嘎曲曲宗村流域看到,當地在河邊修建了一條新的水渠用于灌溉,同時為了防止水流量過大淹沒農田,河邊還設有石頭堆砌的防洪堤。
頓當說,這些年村里都會在夏季來臨前將防洪堤好好整理下,目前還沒出現過大水漫過防洪堤的情況。
生態保護是珠峰附近區域工作重點
在曲宗村委會,澎湃新聞見到了駐村干部李強。
李強介紹,曲宗村目前有65戶390多人。這里年降雨量很少,蒸發量大,所以冰川融水基本是唯一的水源補給,周邊老百姓、牛羊喝的水也是靠冰川融水。
李強指著曲宗村土地示意圖介紹,村中有兩條冰川河經過,一條是東西走向的,一條是南北走向。南北走向河流是村民最主要的水源,目前處于枯水期,水流量不大。
在李強看來,目前曲宗村村部和村民居住區地勢較高,冰川融水徑流量提升也暫時不會影響到村民的生產生活。但他也指出,到了夏天水流確實挺大的,河流下游很多村子都修了堤壩,做好了預防工作。
如果沒有了珠峰冰川的補給水,將給老百姓帶來多大的影響?
“那可就大了!”李強說,除了地上水,整個村莊的地下水補給,基本是靠冰川水。如果失去地下水,地上植被也就無法獲得水補給,肯定會造成生態失衡。
當地多名干部向澎湃新聞表示,生態保護是當地工作的重中之重。2019年1月,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珠峰管理局發布公告稱,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絨布寺以上核心區域旅游。
對此,珠峰保護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普通游客禁止前往珠峰保護區核心區,依法依規的登山運動、科考以及地質災害研究等仍可進行。
公開資料顯示,扎嘎曲在曲當鄉參木達村匯入發源于希夏邦馬峰的朋曲。之后,朋曲繼續南流,入鄰國尼泊爾后稱為阿潤河,最后匯入恒河。5月8日,澎湃新聞來到參木達村探訪。

參木達村村支書次仁平措。
從1997年到現在,次仁平措一直擔任參木達村村支書。他向澎湃新聞介紹,村里有134戶602人,參木達是“湖下的村莊”的意思,緣由是村子一側山峰上有個湖泊,山上流下的水流成了村里的主要水源。

扎嘎曲流經參木達村。
扎嘎曲是流經村中的另外一條河流,由于未經過參木達村民集中居住的區域,所以暫時和村民生活的交集不多。次仁平措說,由于氣候變暖等議題受到社會關注,作為扎嘎曲下游村莊,村里也有派人去做過一些觀測。由于沒有專業儀器,只能感受到冰川河的一般規律:夏天水流大,冬天水流小。
次仁平措表示,一些專業機構也在扎嘎曲河邊安裝了一些監測設備??h鄉兩級政府也很重視相關問題,表示如果有遇到冰川消融帶來的水流過大的情況,村里面也要盡快匯報。
冰湖水不斷積攢引發關注,需防范潰塌風險
在扎嘎曲河畔的巴松村,距離珠峰大本營約30公里處,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中國科學院珠穆朗瑪大氣與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珠峰站”)正位于此。這座離世界最高峰最近的科學考察站,承擔著青藏高原地區特殊氣候環境的觀測和研究工作。
2013年8月進藏工作的席振華已經在站里工作快10年了。席振華是珠峰站觀測主管,肩負著珠峰站儀器監測和維護、數據下載和處理及臺站運行等相關支撐工作。
“我們站負責珠峰北坡大氣環境等基礎數據的采集,相關數據經后期整理會免費提供給科研人員使用?!毕袢A告訴澎湃新聞。
珠峰站自2005年正式建成以來,成為收集喜馬拉雅山脈山地大氣科學和環境科學研究一手數據的重要實驗室,對于全面準確認識青藏高原在全球環境變化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席振華介紹,在近幾年的工作中,珠峰站也增加了對于扎嘎曲等絨布冰川河的水文監測工作。據觀測所知,冬天時絨布冰川河水量很小,但一到夏天,特別是八九月份,冰川融化,水流明顯增大。
他說,據觀測數據,并不是每年絨布冰川河水的徑流量都持續增大,有一些波動,但整體呈現出徑流量增大的趨勢。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湖南科技大學、珠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共同完成的《珠穆朗瑪峰地區氣候環境變化評估》指出,近50年來珠峰地區持續變暖,冰川顯著退縮,冰湖面積擴張,河流徑流增加,反映了冰川及其水文過程對氣候變暖的響應。

參木達村中飲用水來自附近一條冰川,當地設立了水源保護區。
對于村民的感知和科學界的分析似乎并不一致,席振華說,很多村民不一定有上山親眼目睹冰川的消融情況,而這些科學家則在過去幾年到冰川走訪、掃描、記錄,更為具體和準確。不少村子的飲用水并不是直接用扎嘎曲,有其他的淡水來源,所以從感知上也不一定那么敏感。
“目前絨布冰川的冰湖還沒有出現潰塌的情況,但不排除未來會出現?!毕袢A說,目前絨布冰川融化還是比較嚴重,前幾年能看見的冰塔林,后面再去有的就不見了。隨著冰川消融,冰湖中的水繼續積攢,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朝下游潰塌。有一年,雨水夾雜著冰川融水,水流非常大,引發了洪水,把很多青稞地都淹沒,還是要引起重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