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樊錦詩捐兩千萬元設基金:對敦煌事業再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工作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從敦煌研究院了解到,7月10日,樊錦詩從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談會在甘肅敦煌研究院舉行。
繼今年5月向北京大學捐資1000萬元支持敦煌學研究后,此次樊錦詩又向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捐資1000萬元設立基金,用于推動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弘揚事業和培養急需緊缺人才。
對此,被譽為“敦煌女兒”的樊錦詩表示,“這算是自己對敦煌事業,對推動全社會全方位助力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設,再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工作。”
從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多次捐出工資、獎金等
1963年,樊錦詩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時,她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于同年9月1日正式到敦煌研究院工作,開始了一生的志業。今年正值樊錦詩從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

2004年,樊錦詩(左三)在指導青年人研究工作。本文圖片均為 敦煌研究院 供圖
“敦煌是我的事業,也是我的第二故鄉。服務敦煌是我終生的夙愿,千年莫高是值得奉獻的地方。一生能以自己的所學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這是我的幸運。”在座談會活動中,樊錦詩表示,“60年來,我有幸參與、見證并為敦煌文物事業發展盡了自己的綿薄之力。在大家群策群力、鼎力支持下,敦煌文物事業已真正邁上科學的保護、研究、弘揚、管理道路,莫高窟在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方面的有效科學探索,得到國內外的高度肯定和評價。但敦煌文物保護利用弘揚工作是一項系統的工程,也是‘永久’的事業。”
近期,樊錦詩決定把自己近幾年陸續獲得的 “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的獎金,以及個人積蓄,湊足2000萬元,設立專項基金。一半贈予她的母校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以支持北京大學敦煌學的研究,開展相關的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國際交流;另一半捐贈給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用于推動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弘揚事業發展以及急需人才的培養。
“這算是自己對敦煌事業,對推動全社會全方位助力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設,再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工作。”樊錦詩說。
澎湃新聞從敦煌研究院了解到,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為了推進敦煌石窟保護研究事業的全面發展,爭取更多社會力量的支持,樊錦詩與時任敦煌研究院長的段文杰等,利用國際友人、著名日本畫家平山郁夫的捐贈,創辦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從那時起,樊錦詩每年都會從自己的工資里拿出一萬元,捐給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至今已堅持28年;樊錦詩每次獲獎的獎杯、獎章與獎金也都交給敦煌研究院。2014年,樊錦詩退休時,又把公積金賬戶里存的45萬元一次性捐出。2020年獲得的“何梁何利科學技術成就獎”獎金100萬元港幣,樊錦詩又如數捐贈給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2019年樊錦詩獲得“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正能量獎并獎金2000萬元港幣。她決定將其中一半捐給母校北京大學,另一半捐給敦煌研究院。
今年5月4日是北京大學125周年校慶日,樊錦詩回到母校北京大學捐出1000萬元,設樊錦詩教育基金,用于敦煌學研究;此次,樊錦詩又捐出1000萬元,成立“樊錦詩基金”,用于推動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弘揚事業和培養急需緊缺人才。
“敦煌還有許多事等待我們去做”
座談會上,敦煌研究院推出的《樊錦詩文集》正式出版面世。文集集結了樊錦詩從事敦煌文物事業60年來的學術研究成果,內容包含敦煌文化遺產的價值與保護管理、敦煌石窟考古研究以及紀念文、序文等。

樊錦詩在莫高窟第85窟壁畫修復現場檢查工作。
“60年的學習、研究、管理和收獲的經驗,基本都收錄在了這套文集之中,這是我在幾十年工作中的認知、理解和體會。對以往工作歸結起來,我感受最深的有三個方面。”座談會上,樊錦詩說,一是,傳承歷史文化遺產,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每一個莫高窟人必須心懷理想、腳踏實地,抓住問題導向、注重細節,踐行“莫高精神”,擇一事終一生,才能成就敦煌文物事業。二是,文物工作要與時代同行,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們抓住了改革開放的大好機遇,堅持開門辦院、守正創新,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一方面做文明的交流互鑒,一方面堅持引入國際先進理念、技術和管理,最終開創了敦煌模式,鑄就了敦煌質量品牌,把敦煌研究院建成了世界上敦煌學研究的最大實體,以敦煌石窟為代表的“中國特色·敦煌經驗”文物保護模式也已基本形成,并逐步走向國際。三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既需要青燈黃卷,也需要科學精神,堅持以研究為基礎、以法律為依據、以規劃為藍圖、以人才為支撐、以永久保護、永續利用為目標的科學發展路徑是我們取得成績的關鍵。
“我常常說,我們是做了一些事,但這些事都是應該做的。敦煌還有許多事等待我們去做,關鍵是以后工作還要做得更好,不存在最好。”樊錦詩表示,她衷心希望新一代的莫高窟人,更加自覺地肩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勇做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傳播者、創新者,讓莫高精神代代相傳。

編號381323小行星已被命名為“樊錦詩星”。
此外,座談會上公布,國際381323編號小行星正式被命名為“樊錦詩星”。“樊錦詩星”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于2007年10月9日用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的,2013年12月獲得國際小行星中心給予的381323號永久編號。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編號為381323號小行星已被命名為“樊錦詩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