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存在的大學——“虛假大學”行騙何時休?

每年高校招生的季節,都會有一批“野雞大學”名單被曝光,以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擦亮眼睛、不要上當受騙,因為報了這些“學校”等于白讀四年。
一個疑問是,為何“野雞大學”年年曝光,卻一直屹立不倒?
這里需要厘清幾個問題。首先,什么是野雞大學?
在曝光的名單里,例如中國郵電大學、華北科技大學等,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是“虛假大學”。“野雞大學”和“虛假大學”是不同的概念。“野雞大學”,是指授予的文憑不被承認的大學,這類大學,通常存在于自主授予文憑的教育體系中,如美國就有不少“野雞大學”,自主授予的文憑并不被專業機構和用人單位認可。
在國內高等教育體系中,嚴格意義上的“野雞大學”是不存在的。國內高等教育體系分為普通高考計劃內招生的高校,授予的是全日制文憑;以及計劃外招生的高校,在這里進行的是非學歷繼續教育,獲得的是培訓證書;還有通過成人高考招收的高校,進行的是學歷繼續教育,授予的是非全日制文憑,這一文憑也是得到國家認可的。
“虛假大學”則是子虛烏有的大學,多是炮制一個假大學網站,進行詐騙。一些“虛假大學”沒有辦學資質、辦學地址、辦學實體,其本質就是販賣假文憑,而非自主授予文憑。
另有一些打著“大學”“學院”幌子的機構,實際上屬于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招生是獲得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和認可的,具有招生資格但沒有授予文憑的資質,其實質是一個培訓機構,屬于民辦非學歷的教育。這類機構稱不上“野雞大學”,也不屬于“虛假大學”,而是“虛假招生”。
其次,為什么會有考生和家長“上當”?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國內的“虛假大學”源于信息不對稱,“事實上,很多中國的學生到國外去拿‘野雞大學’的文憑也是這種情況,那些‘大學’在其所在國家基本上沒有生意”。
“虛假大學”大多設在東部發達地區,但是生源大多來自中西部地區。大連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羅志敏曾指出,“虛假大學”在大城市已經騙不到人了,但由于信息流動還有滯后效應,農村、中西部地區便成了廣告轟炸的目標。高等教育發展的不充分不平衡,也是“虛假大學”存在的原因之一。
此外,除了被騙的,還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和家長是“主動受騙”。升學規劃專家梁挺福觀察到,一些考生覺得自己需要給父母一個交代,出于自己的虛榮心騙了家長。另有一些考生和家長在“名校情結”的驅使下,對“低分入學”心存僥幸,一些“虛假大學”正是精準聚焦了這部分考生和家長的名校需求,用高大上的假大學名字,向學生遞出“低分上名校”的假橄欖枝。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應該將辨別和判斷的責任轉嫁給考生和家長。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應該如何監管?
近年來,教育、公安、網信等部門持續加大招生詐騙整治力度,嚴厲打擊未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不具備高等學歷教育資格的“虛假大學”開展的違法違規招生活動。2020年,教育部辦公廳曾對限定詞、地域行業字段和“大學”字眼的使用作出明確規定,并要求避免名稱相近引發混淆,但適用范圍有限,對“虛假大學”缺乏約束力。
2021年,教育部等八部門明確“大學”“學院”的審批要求,對部分冒用的培訓機構和社會組織摸排清理。然而仍有不少頂著“大學”名頭,甚至與正規高校只有一字之差的“虛假大學”活躍在市面上,換個名字、換個網站又能繼續行騙。
在目前域名審核并不嚴格的狀況下,網絡監管存在一定難度,支付很少的費用就可通過代理公司完成注冊。托管在境外服務器上的網站,可能連注冊人的信息都是編造的。由于對境外網站沒有管轄權限,負責網絡備案的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兼有網絡監管職能的公安部門都難以處理這類網站。
但是,作為信息傳播和數據甄別的重要工具,互聯網平臺應當充分發揮打假“照妖鏡”的作用。譬如,通過數據分析手段,增強站內門戶網站內容甄別能力,對虛假大學頁面做出研判,做出“打假”提醒,為學生和家長減少信息差。
此外,考生和家長轉變對于高考和升學的態度也很重要,梁挺福表示,“如果成績真的不夠理想,可以選擇復讀。高考是終點,更是起點,一次的失利并不妨礙取得人生的精彩。”
-------
城市因集聚而誕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環境、習俗風氣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觀察,聚焦公共政策,回應大眾關切,探討城市議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