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Phone的鬧鐘到底有沒有考慮過“強迫癥”用戶啊
原創 Owl 果殼
早晨7:30,鬧鐘響起。懶了一會兒看了眼時間,還是再躺10分鐘吧!
按下手機上的“稍后提醒”按鈕,等待再響的鬧鐘。
“嘀嘀嘀……”立刻拿起手機準備關掉鬧鐘起床,結果手機上的時間顯示:7:39。

蘋果是想“逼死”強迫癥嗎?為什么稍后提醒會選擇在9分鐘后再次響起鬧鐘啊!必須等時間整十才能起床的人真的會被這一分鐘氣到。
蘋果用戶不管設置什么時候的鬧鐘,都會發現點擊“稍后提醒”之后,再次提醒的間隔時間是9分鐘。
這不是什么奇怪的系統bug,而是蘋果故意這么干的。
稍后提醒,九久流傳
“稍后提醒”不是電子時代才出現的專屬技術。在機械時鐘里,貪睡按鈕(Snooze button)就成了受人歡迎的鬧鐘部件之一。
9分鐘的間隔時間,正是從這些機械鬧鐘里“繼承”下來的。1956年,通用電氣旗下的Telechron公司推出了第一款“貪睡鬧鐘”(Snooz-Alarm),這款鬧鐘的設計者選擇了9分鐘作為稍后提醒的間隔時間。

7H241貪睡鬧鐘丨telechron.net
關于為什么選擇9分鐘,有一種推論是由于機械結構的限制。當時的鬧鐘主要靠各種齒輪傳動完成計時,新的貪睡功能的齒輪結構也需要與原有設備契合。復雜的結構讓貪睡時間停在恰好10分鐘的位置變得并不容易,而在9分鐘和超過10分鐘的時間里,工程師最終決定選擇前者作為貪睡時間。

貪睡鬧鐘作為新事物問世丨telechron.net
而這個無意的9分鐘成了后來貪睡功能的一種“約定俗成”。隨著各種電子結構鬧鐘的出現,貪睡時間不再僅限于9分鐘,蘋果公司雖然沒有給出稍后提醒時間選擇上的理由,但這個喜歡“致敬經典”的公司似乎并沒有放棄對于9分鐘的堅持。
不僅是貪睡時間,連蘋果手表宣傳里也藏著這種對經典鐘表的致敬。所有的宣傳頁面中,蘋果手表的時間都是指向10:09,這和傳統手表的宣傳方式如出一轍。

10:09的“擬物”鍵盤|Apple
傳統的手表廠商一般會將Logo印在手表表盤中心靠上的位置,在宣傳圖里使用10:10分左右的時間就能保證Logo不被蓋住的同時保證視覺的平衡。蘋果手表雖然不再擁有傳統的指針和Logo,但通過這一設計讓人立刻將其和傳統手表聯系在一起,也算是另一個層面上的擬物化設計吧。
貪睡鬧鐘,一直按下一直睡
隨著手機把“稍后提醒”這個選項放在更為顯眼的位置,甚至默認開啟,這個功能也更廣泛地被使用。但關于這個功能的爭議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大多數醫學人士都會對貪睡按鈕持否定態度。帕羅奧圖醫學基金會(Palo Alto Medical Foundation)睡眠醫學中心的主任米歇爾·普里莫(Michelle M. Primeau)曾表示按下貪睡按鈕會破壞睡眠,多幾分鐘的睡眠并不會帶來更好的睡眠質量。還有心理學家認為這個按鈕會讓大腦將“起床警報”識別為“過幾分鐘再起”,而這個聲音可以無止盡的進行下去……也就是說你可能會按它的次數越來越多,起床越來越晚。

你會選擇打開還是關閉“稍后提醒”?丨Brett Jordan/Unsplash
近期的幾項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觀點。《睡眠》(Sleep)上的一項研究對450名參與者進行了跟蹤實驗,參與者通過佩戴可以記錄心率和睡眠狀態的測試設備記錄不同叫醒情況的睡眠數據。結果發現,使用“稍后提醒”功能被多個鬧鐘叫醒和被一個鬧鐘叫醒時,參與者的生理數據沒有顯著的差異。
另一項研究則對使用“稍后提醒”功能與睡眠惰性(sleep inertia)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調查。睡眠惰性是指人醒來后會感受到昏昏沉沉的情況,此時身體的警覺性和活動表現都會有所下降。研究發現與單個鬧鐘相比,使用“稍后提醒”會延長睡眠惰性的持續時間。不過,它也有另外一面:如果你第二天需要早起,打開“稍后提醒”功能會減輕擔心睡過頭的焦慮,并且有助于保持睡眠。
關于“稍后提醒”的研究目前還不多,是否應該打開這個功能也沒有什么建議。你可以試試打開和關閉這個功能對自己起床后的精神狀態是否有不同的影響,來判斷是否打開這個功能。

睡不夠才是問題丨Pixabay
當然,不管用不用這個功能都感覺起床后困到不行的話,可以試試直接關掉鬧鐘或是向醫生尋求改善睡眠的建議。
給我十分鐘!
對于安卓用戶而言,設置不同時長的小睡時間并不復雜,一般系統都會自帶設置的功能。但對于iPhone用戶而言,必須“睡滿”9分鐘反而成了無法改變的規則。
iPhone用戶想要改變貪睡功能的時長,方法并不多:多設置幾個鬧鐘或是采用第三方鬧鐘App。
不過,蘋果近期的一項關于鬧鐘界面交互的專利中,提到了用戶可以使用旋鈕來選擇稍后提醒的時間,在舉例中也提到了用戶可以選擇5分鐘、9分、10分鐘或15分鐘這幾個不同的小睡時間。
怎么說呢,你們既然知道這個功能可以弄成供選擇的,能不能就不要再“逼死強迫癥”了啊!
閱讀更多:



參考文獻
[1] 7H241 The Snooz-Alarm. https://www.telechron.net/eod/7h241.htm
[2] Why The iPhone's Snooze Is 9 Minutes. Apple Explained/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8xTt913Lec
[3] How to change the snooze time on your iPhone alarm clock.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guides/tech/how-to-change-snooze-time-on-iphone
[4]I Didn’t Hit the Snooze Button Once for an Entire Week—And My Energy Level Skyrocketed. https://hellogiggles.com/sleeping-tips-snooze-button/
[5] Mattingly, Stephen M., et al. "Snoozing: an examination of a common method of waking." Sleep 45.10 (2022): zsac184.
[6] Ogawa, Keiko, Emi Kaizuma-Ueyama, and Mitsuo Hayashi. "Effects of using a snooze alarm on sleep inertia after morning awakening."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Anthropology 41.1 (2022): 43.
[7] Condition-based activation of a user interface.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20230008229A1/en?oq=US20230008229A1
作者:Owl
編輯:Odette
一個AI
鬧鐘設置成7:31是不是會更加“逼死”強迫癥?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