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文學與影視的周梅森:在時代深處做“在場”的觀察與描摹
自1978年在新華日報《新潮》副刊發表處女作《家庭新話》以來,作家周梅森已經創作了45年。在這45年間,周梅森由文學而影視,多部當代題材小說實現了影視轉化,使他的創作顯出了不一樣的特質。江蘇省作協主辦的“周梅森影視文學創作研討會”日前在南京召開,眾多作家、評論家聚焦他的影視文學創作,進行了一場跨界的學術探討。

作家周梅森
周梅森1992年開始接觸編劇工作,1996年小說《人間正道》發表,1998年擔任編劇的同名電視劇播出,自此正式開啟了他文學作品影視轉化的道路。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鄧凱表示,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敢于直面社會問題的勇氣、心中有人民的情懷和駕馭宏大題材的能力,是周梅森的文學創作能成功轉化為影視的關鍵所在。從事文學創作四十多年來,周梅森一直密切關注時代、關注生活、關注當下,以中國社會經濟改革為內核,以群像式描寫來展開,有著宏觀的創作視角,善于掌控大時代、大變革題材,多年來社會觀察、創作經驗的累積也使得他對人物的復雜性、經濟大局的現實性刻畫細致入微。

《人間正道》劇照
顯然,周梅森是一個現實主義創作者,作為一位始終“在場”的作家,他寫改革、寫政商、寫人性、寫時代,如江蘇省作協黨組書記鄭焱所說,他的作品具有著典型特質,首先就是樸素的現實情懷,站在歷史的高度、人民的角度,帶著火熱時代的溫度對當下社會氣勢磅礴進行文學書寫,二是強烈的責任擔當,通過文字在平凡生活的表象下挖掘出常人不能企及的深度和廣度,敢于為人民代言,為群眾發聲;三是精湛的藝術水準,做到了人民性和當代性的結合,體現了思想性與文學性的統一。
與周梅森合作了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專職副主任范子文說,周梅森是一個“完全按照藝術規律來創作的作家”,他在創作過程中深入全國各級檢察機關,體驗生活,所以他創作出來的劇能直面社會的現實,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社會的發展,以文藝作品引領社會風尚。他的創作不僅是一部行業小說或者一部行業劇,而且是通過這種小切口反映大情懷、正能量。
“人民性、時代性、文學性是影視創作的根本,也是中國文學能夠提供給影視產業發展的最有營養的淵源。”與周梅森合作制作了《中國制造》《國家公訴》《我主沉浮》《我本英雄》《人民的財產》(劇名《突圍》)等多部影視作品的上海耀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CEO呂超如此概括文學與影視的重要關聯。


《中國制造》《我主沉浮》
實際上,周梅森的影視文學創作經歷了不同的變化,影視評論家李星文將此分為四個階段:以《人間正道》《中國制造》為代表的草創和出發階段;以《絕對權力》《至高利益》《國家公訴》為代表的高歌猛進階段;以《我主沉浮》《我本英雄》為代表的逆風行船階段;以及創作了《人民的名義》《人民的財產》《大博弈》等作品的兵團作戰階段。這一過程伴隨著中國電視劇發展的不同階段,周梅森也從最初的試水,逐步具備了深入的行業認識和明確的品牌意識。
由這條脈絡不難看出,周梅森的創作與時代的脈搏同頻。正如北師大教授、作家蘇童所說,周梅森的整個創作跟中國時代、社會一樣,發生了一次根本性的轉型;他直接把自己投身到社會現實當中,做了一個在場的對時代的記錄。
“在場”,是當日討會中不斷被提及的一個詞,周梅森的影視文學創作得益于此。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原社長黃小初認為,周梅森迥異于一般作家,寫作之外,他擔任過掛職官員,還在房地產開發、證券投資等多個行業跨界,他從來不僅僅滿足于做一個生活的觀察者、描寫者和評判者,而是以參與生活、擁抱生活為榮、為樂,以當局者的身份,發旁觀者的感慨,做得道者的引領。

這也是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汪政認為周梅森的影視文學具有四個“大”的緣由所在,在他看來,周梅森擁有大智慧,對傳統、對現實有深入了解;擁有大知識,有巨量的政治學、經濟學等知識作為寫作支撐;擁有大能力,能自由出入于文學與影視之間;具有大風格,深入展現中國幾十年的社會經濟生態。
現實題材創作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統一,某種意義上說,周梅森的影視文學作品實現了這點。江蘇省文聯主席章劍華歸納周梅森創作的特質:題材的本質真實、情節的錯綜復雜、人物的命運起伏、主題的積極力量,共同構建了他的現實主義創作。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原副主席、浙江省作協原主席程蔚東則特別強調了周梅森創作中的思想辨識能力,正是有了這種能力,他的作品才有深刻的歷史發現,尤其是在時代劇烈變革之中,他能把人的靈魂震蕩、命運抉擇與之融為一體。
“在文學史上,周梅森的創作賡續了當年改革文學的傳統。”北京大學副教授叢治辰提出了另一重觀察周梅森影視創作的角度。1985年之前,幾乎所有的文學創作都沿著過去的現實主義筆法,其后對文學性本身的關注上升,而這種宏大敘事的創作道路雖日漸式微卻又不絕如縷,周梅森寫作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彰顯:改革文學讓我們看到自己之外的廣闊時代,寫作宏大時代背后常人所不知的內在邏輯是,作家是有著理想主義氣概的,他的寫作是能夠為人們的生活注入力量的。

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作協副主席、江蘇省作協主席畢飛宇提到周梅森的“英雄氣”,“周梅森是一個有著英雄情結的人,他的血管里就有橫沖直撞的英雄氣。”這種英雄氣在他的作品中澎湃汪洋,他的筆下人物眾多,人物和人物之間的矛盾又上升到戲劇性的沖突,因為他“需要沖撞,需要激蕩,喜歡浩浩蕩蕩”。
研討會上,江蘇省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丁捷代表江蘇省作協與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上海耀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備忘錄,就江蘇原創文學作品影視轉化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出席活動,上海耀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總編審孫昊,南京大學亞洲影視與傳媒研究中心主任周安華,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沈義貞,山東大學教授周根紅,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暉等參與研討。
原標題:《文學與影視的周梅森:在時代深處做“在場”的觀察與描摹》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