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阿斯巴甜攪動代糖產業,天然甜味劑成最大贏家?有上市公司稱是利好

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消息引發A股代糖產業異動。
6月30日,同花順代糖概念板塊收漲4.22%,個股方面,萊茵生物(002166)收漲9.96%,保齡寶(002286)盤中漲停,最終收漲9.95%,三元生物(301206)收漲9.86%,金禾實業(002597)、華康股份(605077)、晨光生物(300138)、佳禾食品(605300)、金河生物(002688)等均收漲3%以上。

代糖概念股價表現 來源:同花順財經
消息面上,6月29日,路透社援引兩位知情人士消息稱,阿斯巴甜將在7月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正式列為“對人體可能致癌”的物質。糧農組織/世衛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也在對阿斯巴甜的使用情況進行審查,將于7月宣布調查結果。
天然甜味劑企業有望受益?
阿巴斯甜是人工合成的甜味劑,可能致癌的消息出現后,多家機構研報指出,或利好天然甜味劑。
天風證券研報認為,影響代糖使用的因素包括成本高低(可通過甜價比考量)、政策許可、消費者健康意識等,而消費者對“健康綠色”關注度提升。阿斯巴甜安全性引發關注,天然甜味劑產品有望受益。
上述研報介紹,截至2022年,中國甜味劑市場中人工合成甜味劑占比達52%,天然甜味劑占比為29%。天然甜味劑增速更快,2010至2020年全球天然甜味劑在替糖產品的應用占比由8%增至29%。

不同甜味劑 來源:浙商證券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IARC并非食品監管機構,其研究只表明一種可能性。消費者或加大對人工合成甜味劑的擔憂。若引發消費者廣泛擔憂,或加速對阿斯巴甜的替代。
中信證券認為,出于安全性和成本的考慮,預計下游廠商會加速三氯蔗糖等更安全的甜味劑對阿斯巴甜的替代。此外,隨著人們對于甜味劑的來源及安全問題關注度的不斷加強,對天然甜味劑需求預計還將高速增長。從投資維度,建議關注兩條主線,一是三氯蔗糖加速對阿斯巴甜的替代;二是關注天然甜味劑。
方正證券研報則指出,本次事件會在中短期內影響消費者減少購買含有阿斯巴甜的產品,進而影響食品生產商將產品配方調整為安全性更好的三氯蔗糖和安賽蜜,三氯蔗糖和安賽蜜迎來替代良機。目前阿斯巴甜全球產能約為2.6萬噸/年,假設阿斯巴甜全部退出,將增加三氯蔗糖和安賽蜜0.9/2.6萬噸/年的需求。
對于替代阿斯巴甜背后的利好影響,企業方面的說法更為慎重。
6月30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聯系了萊茵生物,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目前主要產品是甜菊糖苷、羅漢果甜苷,兩個都是天然甜味劑,阿斯巴甜的近期消息對非人工甜味劑的企業和市場肯定是利好,但也要看下游品牌方是否愿意選擇其他甜味劑來代替原來的配方。
保齡寶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產品是天然代糖,肯定會替代化學的甜味劑,“未來預期是這樣的,但短期來看,面臨下游飲料企業配方調整,未來怎么發展,現在大家還看不清楚。”
金禾實業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阿斯巴甜致癌問題還沒有結果,最終還不確定。代糖行業業績的增長一方面是下游需求的增長,另一方面是對原有產品的替代,如果能替代,的確可能帶來業績的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IARC一般致癌性分為5種:1類(有確認致癌性)、2A類(很可能有致癌性)、2B類(有可能致癌)、3類(尚不能確定是否致癌)、4類(基本無致癌作用)。如果上述外媒報道屬實,那么阿斯巴甜列為“2B類”致癌物。IARC的信息本身并沒有強制性,但其觀點或會間接影響監管部門的決策,因此也受到行業關注,此前肉制品行業就經受過來自IARC觀點的影響。2015年10月26日,IARC曾發布報告,將香腸、火腿、培根等大眾熟悉的加工肉制品列為“致癌物”,新鮮牛羊肉等紅肉列為“較可能致癌物”。彼時,受這一消息影響,生豬屠宰及肉制品相關上市公司股價不同程度下跌。
為什么可樂飲料中常用阿斯巴甜?
市場上的無糖飲料中,多款可樂、雪碧等使用了阿斯巴甜,如可口可樂零度、可口可樂纖維+、雪碧纖維+、芬達零卡、百事可樂零度、百事輕怡可樂。上述產品背后公司正是全球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
兩家公司始終未發聲,從股價表現看,美東時間29日可口可樂(KO)盤中最高跌1.25%,最終收跌0.83%,百事可樂(PEP)盤中最高跌1.26%,最終收漲0.1%。
為何可樂飲料中常用阿斯巴甜?一位代糖產業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這可能跟配方和口感有一定關系。近兩年,無糖飲料中用赤蘚糖醇的挺多,但一般都會復配用,將赤蘚糖醇與三氯蔗糖這些高倍甜味劑復配使用。

上述產業人士指出,阿斯巴甜作為甜味劑有幾十年的歷史,當時上市時也是經過驗證評價的,且添加量上也有一定的范圍要求。致癌性目前還沒有定論,阿斯巴甜是人工合成的高倍甜味劑,近年來大家相對認可天然提取的甜味劑更多一些,此事可能促使行業和消費者更認可天然甜味劑。
上述人士認為,添加代糖的無糖低糖產品是行業趨勢,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讓大眾消費更健康更天然安全的代糖產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