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愛,不都是下傾的
小學同學阿春,夜半發了個圈:各位兄弟姐妹:本人因家中二老原因,正式辭去XX公司的工作,后續相關業務由X經理接手,務請支持他的工作,他的電話:138XXXXXXXX,謝謝各位!
什么狀況?我當即私信阿春,很久后才收到回復:老太太腿腳不方便,老爺子搞不定。他們又不愿意來杭州,讓一個87歲的老人照顧83歲的病人,說不過去啊。
家有老母90+,我以過來人的身份提醒他:你就能搞定?還是請專業的保姆吧。阿春發來苦笑表情:保姆不行,他們在我妹妹那邊住了兩個月,我妹妹都被老太太罵哭三次,只有我來了。
同學之間,直言無忌,我又忍不住追問:工作辭了,一年二三十萬丟了,你也要算算代價,老母親會樂意?阿春繼續他的“苦笑”表情:他們不知道我辭職,以為是回來看她。慢慢跟她說吧,總要面對……
誰說人類的愛都是下傾的?中年之前,我們大部分心思確實都在孩子身上:健康、安全、學業。孩子生病住院,我們便忐忑不安,恨不得替他吃藥,替他掛水,替他上手術臺。孩子入學、擇校,我們東奔西走。孩子作業、考試,我們也是牽腸掛肚,全神貫注,全力以赴。當此之時,父母的飲食起居怎樣?身心狀況如何?我們嘴上念叨、心里惦記過多少?一周一個電話,一月一次回家,往往都有“欠賬”“賴賬”。當然,想想當初,父母一代不也是這樣過來的嗎?
所以,有人早已給出一個“總結陳詞”:人類的愛都是下傾的,父母對子女的愛,遠勝子女對父母的愛。
不過,人在年過半百,孩子長大成人可以撂開手之后,父母年老失能失智需要援手之時,我們的愛也會發生悄然的嬗變,開始“抓大放小”?;蛟S,這是情感的一次返程、回流。
岳父母在縣城的房子前年拆遷,等待安置,卻遙遙無期。于是愛人決定借貸為他們購置新房,畢竟岳父母都是八十開外的人了,早住新居早安心。新房到手,老家朋友推薦的兩位裝修師傅如期進場。他們干活利落,手藝不錯,給了我們意外的驚喜。和他們聊天得知,他們一直在上海、無錫打拼,手藝是被一撥一撥挑剔的大城市居民“逼”出來的。為什么不繼續在大城市掙大錢?他們笑中有話:不是被老板辭退了,也不是技術落伍了,而是鄉村的父母年紀大了,頭疼腦熱沒人照顧,于心不安不忍。返鄉打工,早出晚歸,可以隨叫隨到,給老人一個心安,也是給自己一些欣慰。
誰說人類的愛都是下傾的?多少返鄉者,皆為孝老歸。當年,鄉下許多人拼死拼活,只想跳出農門,求得后步寬宏,“錢途”遠大。然而,在順風順水的某個人生節點,不少人又毅然從他鄉回到故鄉,回到父母身旁。鴉有反哺之義,人有歸鄉之情。
我的姨哥寶余,部隊轉業后,做了一輩子廠醫。在奔八的年紀,也從省城溜回到生養他的村莊。姨嫂病逝之后,他開始落寞單飛。雖然兒孫滿堂,但各有各的忙。姨哥不愿被冷落一旁,他想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種種地,買買菜,燒燒飯。在老家,他租下三間閑置民房,自得其樂,有滋有味。每周安排滿滿當當,探親,訪友,見同學。返鄉兩年,姨哥還收獲一段“夕陽戀情”,一位同樣喪偶的大姐和他走到一起。兩人白頭偕老,出雙入對,羨煞好多年輕情侶。姨哥八十三歲那年,一天午休后心臟病突發,最終倒在愛人的懷里。鄰居說,圓滿啊,難得呀。
誰說人類的愛都是下傾的?愛,只能是施加于弱者或弱勢群體的深摯情感嗎?其實,愛,不必只下傾,也不會只上傾。人生只有一次,愛也應該留一份給自己。愛自己,才可能真正地、更好地愛別人。英國作家王爾德說,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愛自己的浪漫,無論早晚,只要開始都不算晚。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