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評論丨建設現代文明和文化強國的行動指南
建設現代文明和文化強國的行動指南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系列評論之一
“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戰略性、指導性,是一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芒、充盈著中華文化獨特意蘊的光輝文獻,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行動指南,對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歷史主動,更好地完成“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時代文化使命,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導意義。
一個民族,唯有在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續至今、從未中斷的文明。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系統梳理和深入闡釋了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征,即,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這是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戰略高度,對中華文明的繼承弘揚和創新發展進行了全方位、深層次思考。深刻把握這五個突出特征,我們才能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創造屬于中華民族新的現代文明。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我們黨高度重視文化傳承工作,百余年來,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取得一系列偉大成就,也凝結著中國文化與時俱進的歷史。“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設新的現代文明,必須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征途上,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譜寫好“第二個結合”這一時代篇章。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賡續中華文脈,共襄千秋偉業,我們不僅要在科技上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同樣要在精神上實現獨立自主,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指導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一系列偉大成就。我們重振了思想和文化自信,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論和制度自信;我們開始“平視世界”,立鴻鵠志、做奮斗者。但是,仍然有人對我們取得的偉大成就不自信,仍然有人“崇洋”,覺得“外國的月亮圓”。不當“精神上的矮子”,需要我們按照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始終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價值、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不斷從中華文明中汲取智慧,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我們就一定能創造屬于這個時代更加繁榮的新文化,建設更加璀璨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來源 | 湖南日報
原標題:《評論丨建設現代文明和文化強國的行動指南》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