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蹺二郎腿,是你身體的“慢性毒藥”
很多人愛蹺二郎腿,有時候AI也會感嘆每個人就這么一雙腿,卻能折騰出這么多花樣來!
有“豪邁風”的,仿佛下一秒就要大口喝酒、大塊吃肉才痛快:

圖源:圖蟲創意
有“婉約風”的,能把兩條腿交疊成平行狀態,除了柔韌性好,對腿的要求也很高啊:

圖源:圖蟲創意
當然,還有“大眾風”的,這種“二郎腿”一般用于辦公人群抬托筆電或記筆記:

圖源:圖蟲創意
但是你知道嗎?蹺二郎腿這個十分常見、幾乎人人都在做的動作,卻會給人帶來不少健康風險,對于一些已有相關疾病的患者尤其需要注意。
蹺二郎腿的生理變化
要分析蹺二郎腿會帶來什么健康危害,我們得先了解人在蹺二郎腿時究竟發生了什么樣的生理變化?
首先,當一條腿搭上另一條腿時,負重腿部(特別是膝關節部位)所受的壓力增大了,同時,上面那條腿背側所受壓力也顯著增大。這會導致關節結構、神經、血管、淋巴管的壓迫。
其次,當兩條腿交叉在一起并且肌肉處于持續收縮狀態時,腿部、會陰部位的散熱減少產熱增多,導致局部溫度上升。
蹺二郎腿影響生殖健康?
對于男性來講,蹺二郎腿導致的局部溫度上升確實可能影響生殖健康。精子生存的最適宜溫度為35攝氏度左右,低于腹腔內部溫度(37~38攝氏度),這也是人類的陰囊之所以懸吊于腹腔之外的原因。當溫度升高到37~38攝氏度時,精子的活力會大大降低,甚至可能導致不育癥。先天性隱睪癥(睪丸停留在腹腔,未下降至陰囊)患者不育也正是因為如此。

圖源:圖蟲創意
另外,蹺二郎腿可能會對前列腺造成不良影響,導致前列腺炎。前列腺所分泌的前列腺液是精液中的主要成分。正常分泌的前列腺液對保障精子活性和授精能力非常重要。如果長時間蹺二郎腿,會陰部的壓力增加,前列腺的血運受到明顯影響,分泌功能會下降;同時陰部、尿道口部位的溫度增高,有利于細菌繁殖,逆行性感染前列腺,從而發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炎是很多男性雄風不再的原因。
對于女性,蹺二郎腿不會引起像男性那樣的問題,若沒有如感染之類的婦科問題,不會影響生殖功能。
女性蹺二郎腿更易患婦科病?
目前還沒有研究蹺二郎腿與婦科病發病率的文獻報道。有推測說蹺二郎腿會增加外陰部的溫度,促進細菌繁殖,從而增加患婦科病的風險。不過,婦科病有很多種,從感染、月經異常、子宮內膜異位、內分泌疾病、女性盆底松弛膨出,到各種婦科腫瘤,感染僅是其中一小部分。感染又分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蟲感染等等,是否二郎腿會促進這所有種類的發生,尚不可知。這方面還有待專門的統計研究以予澄清。

圖源:圖蟲創意
提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
所謂“退化性關節炎”,是指關節內結構由于長期使用、磨損等原因造成的結構退化性病變,典型的疾病就是骨關節炎,一般出現在年老以后。
蹺二郎腿不會使你馬上得骨關節炎,但是由于增加了膝關節內部結構的壓力,使軟骨的營養障礙、磨損增加,對軟骨結構已經有不同程度退化的老年人來說,會增加患骨關節炎的風險。有流言說會“提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是有一定道理的。
可能演變成O型腿?
所謂O型腿,是指位于膝關節遠端的小腿向內側偏斜造成的畸形,看起來就像“O”字形一樣。很多疾病都可能導致O型腿,比如,兒童佝僂病引起骨發育不良造成在負重條件下骨骼彎曲,創傷后畸形愈合造成的小腿內偏,膝關節外側副韌帶松弛導致的關節半脫位,還有就是骨關節炎造成的膝關節內側間隙狹窄。

圖源:搜狐
蹺二郎腿時,會增加負重腿患骨關節炎的風險。同時,由于上位腿受力不均,向內偏斜,可能造成內側膝關節間隙壓力增加,軟骨磨損加重。同時,位于膝關節外側的“腓側副韌帶”受到持續牽拉,使其松弛,可能在已有骨關節炎的基礎上形成膝關節半脫位(膝關節兩端骨面中心的錯位>3毫米),外表看起來就形成了O型腿。
這些對正常人的影響不是一朝一夕能看出來的,但是肯定會日積月累,逐漸損壞關節軟骨,造成關節對線畸形。對老年人,或是已有關節炎、關節不穩定的病人,影響就會更大。
出現神經壓迫癥候群
可能要復健矯正?
相比上面描述的那些情形,長時間蹺二郎腿后感到小腿發麻,甚至短時間內不能站立行走更為常見。這是所謂的神經壓迫癥候群,即腿部的神經管受到壓迫,神經傳導障礙造成的感覺、運動障礙。短時間的壓迫不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但若是長時間的壓迫,可能造成外周神經功能不可逆的損傷,這時候就需要到康復科進行治療了。不過,這種情況一般發生于創傷或手術后局部血腫造成的神經壓迫,在蹺二郎腿時發生的幾率不大,除非你保持蹺二郎腿的姿勢24小時不變。

圖源:圖蟲創意
但是對于那些有糖尿病、各種下肢血管病變的患者來說,由于外周神經營養供給不好,很可能有外周神經病變,蹺二郎腿對他們的影響比健康人大得多,請杜絕蹺二郎腿。
雙腿比較容易
有靜脈曲張困擾?
靜脈曲張是指下肢的淺靜脈由于血液回流障礙形成的靜脈壁擴張、成結節團塊狀。所有使下肢靜脈回流受阻的因素都會增加靜脈曲張的風險,比如長期站立、靜脈血栓、靜脈瓣功能不良等。蹺二郎腿使得位于膝關節前內側的大隱靜脈和位于膝關節后側的小隱靜脈更容易受到壓迫,使得血液回流不暢,確實可能增加靜脈曲張的風險。

靜脈曲張 | 圖蟲創意
對于一般的健康人,只要注意不要長時間的保持蹺二郎腿的姿勢,是不容易患上靜脈曲張的。需要提醒的是,對于已有下肢水腫、靜脈曲張等疾病的患者,請勿蹺二郎腿。
“龍骨”也容易出現異常?
俗話說的“龍骨”就是人體的脊柱。蹺二郎腿時,由于兩側骨盆受力不均,脊柱會發生代償性的一定程度左右側彎,以保證身體平衡,同時由于身體前傾,脊柱會向后凸。這兩種姿勢維持長時間之后,都使原本正常位置的椎間盤(脊柱椎體之間的纖維軟骨組織)受力不均。應力高的部位就容易產生椎間盤的退化、損傷,當纖維軟骨環斷裂之后,就會使其中的髓核突出,形成椎間盤膨出或突出,壓迫神經而產生腰部、臀部、下肢疼痛。這就是常見的椎間盤突出病。

圖源:圖蟲創意
對于那些已有椎間盤突出、先天性脊柱側彎病史的患者來講,這種不當姿勢的作用會更加明顯,采取正確的坐姿就更加重要了。
正確的減輕脊柱壓力的坐姿是背靠座椅,使背部與水平面呈45度角,這樣是有利于背部肌肉放松、減輕脊柱壓力的姿勢。
結論
蹺二郎腿確實會增加諸多疾病的風險,但這是日積月累的慢性過程。因此建議健康的朋友減少蹺腳數、時間,而已有相關疾病比如糖尿病、腰椎間盤突出、下肢靜脈曲張、骨關節炎的朋友,請杜絕蹺二郎腿的坐姿。
參考文獻
[1] 《Turek's Orthopaedics: Princip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Stuart L. Weinstein ,Joseph A. Buckwalter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Sixth edition (May 19, 2005);
[2]《外科學》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郭應祿,祝學光編著,2003年8月版;
[3]《InStall.Scott,Surgery of the Knee》,Elsevier Science,Third Edition,Aug 2002;
[4]《婦產科學》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董悅、魏麗惠主編,2003年1月版。
作者: catenin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