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輔警改革“深圳樣本”:招聘5千人引來3萬人,工資增至8千
微信公眾號“長安劍”8月19日報道,沒有明確身份、沒有統一制服、沒有執法權,卻和民警一同奮戰在一線,常常遭到人們的質疑和挑釁,他們叫——輔警。
“輔警”“協警”“警輔”……各地稱呼有所不同,但都與“警察”只有一字之差。
這是一支特殊的隊伍。大部分人都不了解他們的工作。目前,全國約有200萬人,占據整個公安系統的半壁江山。
長期以來,在定位、職能、執法權限等方面沒有明確規定,讓輔警隊伍的處境尷尬。
然而,在改革的前沿陣地深圳,一場春風早已在一年前吹起。
8月17日,深圳市首批678名輔警,在警察機動訓練支隊警察文化中心舉行了結業典禮。

今年7月底,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在全面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上點名表揚:“深圳的輔警隊伍在整個公安系統中占比高,素質也高。”
地方為輔警立法,深圳為全國提供了一個“深圳樣本”。
“低人一等”是200萬輔警的普遍感受
為了這一天,今年35歲的深圳輔警張華,等了整整14年。
2002年,19歲的張華應聘到當時的深圳市寶安分局龍城派出所,成為一名警務輔助人員,每個月工資800多元,屢屢遭到犯罪嫌疑人的質疑,被叫做“治安仔”。
“他們非但不配合執法工作,還經常大打出手。”而張華只能忍著,不能拿他們怎么樣。
他還記得2010年10月的一天,自己和幾位巡防隊員在路面查扣無證駕駛的摩托車。其中一位中年男子在被扣下摩托車后,出言不遜地挑釁道:
“我認識你們幾個,知道你們在哪里上班,不就是‘治安仔’嘛,牛什么牛?你們給我小心點兒……”
“低人一等”是全國輔警隊伍的普遍感受。
由于缺少法律上明確的界定,社會上對他們的印象不佳。人們覺得輔警就是個保安員,整天在街面巡邏,不光工作不體面,整體素質還不高。
這也是實情。當時深圳全市警務輔助人員4萬余人,大多為高中學歷,大專以上學歷只有不到20%。
經過簡單面試后,大多數人就直接和勞務公司簽了合同。在上崗前,應聘者的學歷是否可靠、以往工作表現如何,甚至是否有過犯罪前科,都沒有經過嚴格審核。
這樣的現實導致,一方面存在極大風險,另一方面人員流動性非常大,某個崗位可能一年換了好幾撥人。有的人干得不爽,掉頭就走,離職率高的時候達到百分之幾百。
深圳輔警的問題,也正是全國200萬輔警面臨的棘手問題——身份性質和執法權。
多加幾個錢,并不能改變現狀
中央一直在推進解決這樣的尷尬處境。
2015年2月開始,中辦、國辦先后印發《關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等文件,將公安輔警改革工作上升到深化公安改革的戰略高度,并要求各地政府牽頭,將改革納入地方國民經濟統籌規劃,將它打造成一支高素質、專業化隊伍。
在深圳市公安局輔警改革工作專班負責人方清看來,這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近年來,隨著深圳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人口急劇增長,并且倒掛嚴重。根據最新數據,今年全市總人口超過2100萬,其中戶籍人口僅為484萬,僅占五分之一,其他均為流動人口。
然而,與龐大的管理人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深圳市總警力不到2萬名,嚴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深圳萬人配警比僅為9.66(即每一萬人里有9.66名警察),不及全國12.86的平均水平,比起同省內的廣州,更是相差一半之多。
“一般來講,流動人口的犯案率是戶籍人口的10倍。可想而知,對社會治安管理的壓力有多大。”方清介紹。
這種情況下,深圳公安改革迫在眉睫。
2015年7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利用特區的特殊立法權優勢,決定把輔警改革作為市委政法工作的重點工程來抓,并列入市政府立法項目。
深圳市公安局聯合市人大、市法制辦等部門,組成改革專班,深入基層調研。
但改革該往何處去?難道僅僅效仿別的省市做法,再多加幾個錢?
事實證明,這種方式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方清是改革專班的負責人。他們發現全國各地在待遇方面都有不同的改進,比如中山市臨聘人員的工資達到了8000元/月,雖然提高了隊伍的穩定性和積極性,但并不足以改變隊伍的尷尬現狀。因為缺乏配套福利措施,也沒有晉升渠道,最主要的是沒有賦權。
同時通過下潛基層,改革專班發現干警們呼聲最強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在人少警情多的情況下,釋放出更多的警力。
比如法律規定,民警辦理行政案件時,在調查取證等多個環節必須要有兩名警察,但實際根本就沒有這么多警力。
因此,本次改革最主要的定位就是——如何讓輔助人員真正發揮作用,真正釋放出現有警力。
此外如何規范輔警的執法行為,也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深圳輔警改革的大幕,由此拉開。

確定思路后,深圳市公安局和市有關部門,先后前往香港、江蘇、蘇州、無錫等省市調研,啟發很大。
比如,香港的輔警管理機制已運行了幾十年,從條例到隊伍都相當完備。其中最大的特色是,輔警人員都為兼職且配槍,所有的輔警都是大學生、公務員、教師,或者有工作的公職人員,屬于半公益性質。
結合調研情況,2016年年底,市人大、市政府法制辦、市公安局三家單位在警校封閉論證了近半個月。
一開始在“賦權”問題上,曾有人大膽提出把輔警打造成“地方警察”,賦予他們警察享有的基本權力和權利。
這個想法得到了市人大的部分人贊同,但考慮到人民警察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權力,一旦被濫用或不當使用,勢必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
于是最后改革專班在征求全國人大、國務院法制辦、公安部和省公安廳的意見后,一致贊同——“適度賦權”。
賦權,首先面臨的是提高隊伍整體素質。深圳決定從提高輔警人員的學歷門檻入手。
現有輔警人員的學歷要求是高中,是繼續保持高中學歷,還是提高到大專文憑?圍繞這個問題,引發了不少爭議。
曾有種觀點認為:“輔警不就巡個邏、站個崗嗎,為什么還要求大專學歷?”
還有的意見認為:“現在我們連初中、高中學歷的都招不來,怎么能招來大專的人?就算招來了,肯定待不了兩天就走了……”
但市人大認為,眼下看來高中學歷雖然是綽綽有余,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學歷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并且,高中學歷的真偽不容易辨別,難免導致招的人良莠不齊。
經過多方論證,大家一致決定把學歷門檻定為“大專”。
剩下亟待厘清的就是身份性質和執法權問題了。條例規定,輔警是指——“由公安機關統一招聘和管理,履行本條例規定的職責,為公安機關日常運轉和警務活動提供警務輔助支持的非人民警察身份工作人員”。

改革后,原來必須由兩名警察參與的案件,如調查取證、實施查封、扣押等行政強制措施,勤務輔警可以在一名以上人民警察的帶領下進行,等于置換出一半的警力。
目前,深圳市公安局先后組織了兩批次、面向全國的共5000名輔警的招聘工作,兩次招聘共吸引來自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3萬名考生報考,最熱門的崗位報考比例達到1:195。
招聘工作的“火爆”程度出人意料。
“恨不得現在就穿上它到街面去執行工作”
人近中年,已經過了報考公務員年齡,或許這是張華的最后一次機會。
不僅晚上熬夜復習到一兩點,而且堅持在派出所后山的臺階上練習蛙跳,從山腳下一直跳到山頂。35歲的他,最終以4分10秒的成績到達1000米測試終點時,抬頭看到“合格”的一瞬間,如釋重負。
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如此幸運。一個身高1.80米、體型略胖的男子沒能跑完全程,咬著牙齒搖著頭,滿臉沮喪地走到終點。
這場時代賦予的機會,誰都不愿錯過。
但人招來了,如何留住他們?方清分析,“過去人員流失率高,主要是收入不高,還沒有晉升渠道和職業發展規劃。”
條例和實施方案增加了工資收入,由原來的每月4000多元,提高到8000元左右,實行薪級工資制和績效考核。績效占工資的30%,各單位可根據自身情況上下浮動。
此外還設立了六級輔警制度,建立了可達29年的職業發展通道。
7月份,張華拿到了改革后的第一筆工資6000多元(第一個月不滿時間并且扣除五險一金等)。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3000元給年過六旬的母親買了條金項鏈。
賦權的同時,也要嚴管隊伍。市公安局和輔警簽訂的是勞動合同,規定年度考核不達標的人員,予以解聘。
“我們需要有活力的隊伍,一方面人不能走馬燈樣的來回流動,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人員沉淀,要大浪淘沙淘汰不合格的。”方清強調道。
條例中明確了禁止輔警參與的事項,也制定了專門的責任追究規定,為輔警“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劃定了底線。
在經過層層選拔后,勤務輔警們在正式上崗前還要進行為期90天的初任培訓,其中8周在警校進行,學習訓練包括隊列、防爆隊形,查緝戰術等實戰科目,再進行為期5周的基層所隊一線實習。此外,規定年度培訓時間不少于10天。
培訓結束后進行結業理論考試,再進行為期5周的實習。
為保證改革穩妥進行,深圳市政府還專門出臺了公安機關現有臨聘人員清理整頓方案,設置7年的改革過渡期,通過吸納、分流、轉崗、淘汰等方式,開展對現有臨聘人員的消化工作。
目前,第二批輔警招聘工作正在進行。
17日的結業典禮上,張華第一次穿上輔警制服。欣喜地他忍不住拍了張照片,發給老家的父親。
“恨不得現在就穿上它到街面去執行工作。” 張華說。
(原題為《輔警改革“深圳樣本”,憑什么得到中央領導的點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