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面對內爆的泰坦號,曾執導《泰坦尼克號》的導演說:不聽警告!
據報道,近日,美國海岸警衛隊表示,“泰坦”號潛水器已確認發生“災難性內爆”,5名乘員全部死亡。
對此,曾執導1997年《泰坦尼克號》的好萊塢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表示,潛水器制造團隊絕對“偷工減料”了。

圖|《泰坦尼克號》
“泰坦”號潛水器的母公司海洋之門(Ocean Gate)“沒有獲得認證,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不會通過?!?/p>
“我很質疑他們的技術,如果是我,我就不會進入那艘潛水器。”
01
33次深潛
“泰坦尼克號”曾號稱“永不沉沒”,但在1912年的處女航中就遭遇事故不幸沉沒,那次事故導致1500人遇難。
這就是著名電影《泰坦尼克號》的故事原型。
為了將“泰坦尼克號”搬上屏幕,卡梅隆于1995年首次乘坐潛水器參觀了泰坦尼克號的殘骸,并在此后下潛查看33次,最終才有了1997年的經典電影《泰坦尼克號》。
然而,在電影拍攝結束后,卡梅隆卻沒有放棄深海探測這一項極限探險運動。
2012年,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戰者”號潛入了馬里亞納海溝——地球上現存最深的海溝,深度達1.1萬米。這次深海探測完成后,卡梅隆又創作了一部拍攝深潛過程的紀錄片。

圖|《詹姆斯·卡梅?。涸僖娞┨鼓峥恕?/p>
因此,針對此次事故,當卡梅隆得知潛水艇同時失去了導航和通訊功能時,他幾乎立刻懷疑這將是一場災難。
“我從骨子里感應到發生了什么。潛水器的電子裝置失效、通信系統失效、導航定位失效——它失蹤了。”
02
潛水器的內爆
當卡梅隆得知潛水器失蹤時,他“立即打電話給深海潛水器的一些朋友?!?/p>
“在大約一個小時內,我得到了以下事實:他們正在從海底3500米處向3800米下沉?!?/p>
“他們失去了通訊和導航,如果沒有極端或者高能量的災難性事件,根本不可能同時失去這兩項設備。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內爆?!?/p>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消息,在泰坦潛水器失去聯系后不久,海軍就監測到了符合內爆的異常聲音。這一信息幫助縮小了搜索區域的半徑。

圖|《詹姆斯·卡梅?。涸僖娞┨鼓峥恕?/p>
在卡梅隆眼里,泰坦號的災難事故是一場“可怕的諷刺”,與1992年的泰坦尼克號沉沒別無二致。
“另一艘沉船出現了,不幸的是,它還是源自海洋之門的不聽警告。”
2018年3月,美國海洋技術學會發給海洋之門的一封信中表示,其目前采取的“實驗性”方法可能導致負面結果(從輕微到災難性的)。
另外,美國法庭文件顯示,早在2018年,海洋之門的一名前雇員就警告過該船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
卡梅隆說,深潛界的一些人(不包括他本人),已經給海洋之門寫了一封信,信中寫著,“你們正在走向災難。”
03
本可以被預防的悲劇
面對這些質疑,海洋之門的聯合創始人堅持認為,泰坦號潛水器已經經過了嚴格的測試。
10年前離開海洋之門公司的吉列爾莫·索恩萊恩(Guillermo Sohnlein)表示,這項為期14年的開發計劃是“非常健全的”。
“那些對此進行權衡判斷的專家,包括卡梅隆先生,都沒有參與潛水器的設計、工程、建造,當然也沒有參與其經歷的嚴格測試。”
雖然該潛水器最終沒有得到認證,但這并不是強制性的。
在2019年的一篇文章中,該公司表示,泰坦號的設計方式有些超出公認體系,但這“并不意味著海洋之門公司不符合標準。”

圖|《詹姆斯·卡梅隆:再見泰坦尼克》
卡梅倫表示,過去的一周“就像一場漫長的、充滿噩夢的戲碼,人們四處奔走,談論著爆炸聲、氧氣和所有相關的事情”。
“我知道那艘潛水器就停在它最后已知的深度和位置之下,那正是他們發現它的地方?!?/p>
卡梅隆進一步表示,任何冒險前往泰坦尼克號殘骸的人都應該充分認識到可能的風險,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方”。
“必須充分了解這些風險,不能在未被告知實際風險的前提下去?!?/p>
在卡梅隆看來,這本是一個可以被預防的悲劇。
“在21世紀,不應該有任何風險。而這件事最悲哀的一點就在于,它真的是可以預防的。”

編譯/徐昭 排版/阿桃 監制/April
原標題:《面對內爆的泰坦號,曾執導《泰坦尼克號》的導演說:不聽警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