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美國2024總統初選開始,共和黨能擺脫“特朗普主義”嗎?

程賢
2023-06-28 11:29
來源:澎湃新聞
? 思想市場 >
字號

對于對美國政治沒有特別關注的普通人來說,中期選舉過去后的半年多里,共和黨2024年總統候選人初選選情的變化,好像依然完全是圍繞特朗普的:當特朗普主推的候選人在中期選舉中紛紛輸掉對共和黨來說不無希望的選舉后,他在黨內的支持率一度降至其政治生涯內的最低點,他隨后宣布自己正式參選的活動不僅熱情低迷,講話全程更是完全集中在宣泄怨恨而非為黨派爭取支持,被視為他的2024競選恐怕還未開始就走到了盡頭的標志,他在紐約、佐治亞和聯邦司法部面臨的諸多調查更是被廣泛預測為終結他政治生涯的最后一片拼圖。但隨著紐約大陪審團對他正式起訴的消息突然宣布,相當一部分對他所致失敗產生不滿、想因此尋找下一代“替代品”的共和黨基礎選民又迅速重新團結在他周圍,讓他在可見未來內保持著第三次成為共和黨提名人的最大可能,近期聯邦司法部特別檢察官對他因私藏機密文件的第二次起訴又一次重復了這個流程。雖然佛羅里達州州長羅恩·德桑蒂斯(Ron DeSantis)也愈發頻繁地成為新聞頭條,但他更多作為特朗普的“替代品”被媒體和評論者提及,是支持特朗普全套政策的選民所尋找的一個更加專業、頭腦清醒、更高效率的“MAGA領頭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可能并沒有太多人注意到,明確表示參加共和黨初選的政治人物已經組成了一個相當擁擠的陣容,他們中所存在的不同背景、經歷和主張,也幾乎占滿了從傳統到近年新生的全部典型保守派“賽道”。 所以,雖然許多人已經斷言一年后正式進入白熱化階段的大選將會是2020的一次重賽,但這期間事情的發展可能會比大多數人的預期要波折許多。

4月25日,美國總統拜登通過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一條視頻正式宣布了自己將競選連任的消息。顯而易見,當下的現實并不如他的諸多顧問們所愿,不僅拜登的支持率僅徘徊于42%左右,更有超過70%的美國選民出于對他年齡的擔憂等原因不希望他再次競選。

但民主黨各級領導層卻無一例外地表示了對他的支持,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NC)也宣布將不會舉辦任何初選辯論。雖然社交媒體上許多人批評這個決定是黨內建制派為維護現任總統而不顧現實、將頭埋進沙土中的鴕鳥行為,但事實上,若對當下的選舉人團地圖稍加分析,就能看出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明智的舉動:經過2020、2022兩次大選,競爭最激烈、能夠決定雙方成敗的州已經成為了威斯康辛、亞利桑那和佐治亞三地,其余過去曾屬于關鍵搖擺州的地方則或多或少地向兩黨穩固陣營的方向移動,如在2022年的州長和參院席位選舉中,曾被民主黨多次寄予厚望并動用大量資金和資源的俄亥俄和佛羅里達兩州已經可以說再無懸念地屬于紅州范疇,而向不同方向決定了2016和2020兩次總統大選結果的密歇根和賓夕法尼亞兩州則在以驚人的速度轉藍。而威斯康辛、亞利桑那和佐治亞三州2022年的選舉結果都指向一個結論:若特朗普繼續保持著作為共和黨面孔的身份,那么民主黨只要穩住當下的航線,便能靠著中間選民對特朗普的強烈負面觀感勝出——威州的州長候選人邁克爾斯(Tim Michels)、佐治亞州參議員候選人沃克爾(Herschel Walker)、亞利桑那州州長候選人雷克(Kari Lake)和參議員候選人馬斯特爾斯(Blake Masters)無一不是在初選中因極端、分裂且承諾否認或質疑民主選舉結果的作風而得到了特朗普背書并擊敗相對溫和的候選人,并在隨后的大選中輸給了民主黨對手;而同在佐治亞州競選州長、因拒絕配合特朗普顛覆選舉結果的努力而在初選中受到其明確反對的州長布萊恩·坎普(Brian Kemp),卻在同一張選票上戰勝民主黨對手獲得了勝利。

所以,特朗普在2024年繼續獲得共和黨提名并獲得黨內各個派別情愿或不情愿的支持,是民主黨人全力推行目前的“穩定優先”策略的重要前提。而在這個“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假期過后白宮在野黨初選陣營成員也往往基本鎖定的節點上來看,這已經愈發成為了共和黨初選唯一可能的結局。截至五月底,追蹤民調顯示,特朗普已經以58%的優勢遙遙領先全場,位居第二的德桑蒂斯僅有20%,而包括前副總統彭斯在內的其余人則只擁有個位數的支持率。雖然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在距離最早一批州初選還有八九個月的時間節點上判斷初選結果是不現實的,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歷史上被反超的早期領先者也很少同時具有身為前總統和巨大的募款領先兩項重要優勢;德桑蒂斯本寄希望于挽救自己支持率下降趨勢的正式競選宣布,也因為所選平臺推特的故障而多多少少被媒體當作一個笑柄報道。

況且,哪怕后退一步、不考慮德桑蒂斯身為第二所面臨的挑戰之大,一個德桑蒂斯獲勝的共和黨又真的有太大不同嗎?對其履歷和在黨內崛起經歷的仔細審視能夠對此給出答案。

當地時間2023年4月21日,佛羅里達州州長羅恩·德桑蒂斯在傳統基金會50周年慶典領導峰會上發表講話。

德桑蒂斯的首次國會競選開始于茶黨運動興盛的2012年。在這場今天控制了共和黨的極端主義的運動中,他從起初開始就屬于極端熱衷于參加和挑起“文化戰爭(Culture War)”的一翼。奧巴馬非裔美國人的身份和他在競選過程中將民權運動和自己的經歷置于美式愛國主義敘事下的成功經歷,一向是讓“文化戰爭”保守派難以接受的,為了從這個角度攻擊奧巴馬并諷刺他在1990年代出版的記錄父親經歷的傳記《來自我父親的夢想(Dreams from my Father)》,德桑蒂斯出版了一本名為《來自我們國父的夢想(Dreams From our Founding Father)》;奧巴馬也是他競選途中最常談及的話題之一,他在一次辯論中稱奧巴馬“永遠不會被雕刻在總統山上或印在貨幣上,唯一適合他的地方是食品券上”;在贏得選舉進入國會以后,他更是留下了投票反對撥款援助颶風桑迪受害者等一系列富有爭議性的記錄,在自己的選區活動時,他從不忌憚在選民互動活動上區分對待自己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并以拒絕和地區內的民主黨選民、組織進行任何對話而聞名。2015年,德桑蒂斯和其他八名共和黨眾議員一起,創立了極右翼色彩濃厚的“眾院自由黨團(House Freedom Caucus)”,成功以此終結了被他們視為過分溫和的共和黨議長約翰·貝納爾(John Boehner)的政治生涯。

特朗普的總統任期將德桑蒂斯的政治進一步帶入了共和黨的主流政治。2018年,他參與了佛羅里達州的州長競選,從黨內初選到大選,對特朗普主義的緊密擁抱始終都是他的主旋律,以至于他制作了一支競選廣告,展示他如何將特朗普的邊境墻做成給自己孩子的玩具、如何將特朗普的自傳當作童書講給他們聽。當選后,他很快擁有了展示自己個人特色的機會:在新冠疫情中,他以鮮明拒絕封鎖政策甚至以撥款為籌碼要挾公立學校開學并解除口罩要求的作風,為自己在基礎選民中創造了第一波知名度。在特朗普離任以后,他更是靠著共和黨在州內擁有“權力三角形(government trifecta)”的優勢,成為將特朗普主義轉化為實際政策最高效的政治人物。

2022年,在德桑蒂斯的力主下,佛羅里達州立法機構通過了一項法案,完全禁止了在校園中對學齡至三年級的學生談論與性別身份和性少數平權相關的一切話題,它雖然借助了共和黨人近年來以“父母權利(parental rights)”為名干涉教育的風潮,并名為“佛州父母教育權利法案(Florida Parental Rights in Education Act)”,卻因其內容而被批評者稱為“莫談同性戀法(Don't Say Gay Act)”;此后,他又主持議會通過了另一部針對學校和工作場合的“停止‘覺醒主義’法案(Stop WOKE Act)”,用極其模糊從而針對范圍極廣的語言規定了學校課程和工作場所的多樣性訓練中準許包含的內容(注:“覺醒主義[woke,wokeism或wokeness]”本被一些人在客觀政策評論中用來指一些過激、表演性過強且缺乏實際效果的平權行動或措施,但在近年卻被極右翼用來攻擊任何主張包容和多元的政策);在2023年的議會議期中,他又簽署了一項僅允許女性在受孕六周內墮胎的法案,帶領佛羅里達加入了“后‘羅伊’”時代(Post-Roe Era)對墮胎權實行最嚴格限制的紅州行列。

活動人士和民主黨人自然對這一系列立法表達了強烈抗議,但由于民主黨和共和黨在議會中的力量對比極為懸殊,他們沒有能力阻止這一系列法律被簽署通過。而當作為佛州最大的就業崗位提供者和世界級文化符號的迪士尼公司在員工和受眾的敦促下對此表示不滿后,德桑蒂斯看到了進一步鞏固自己黨內地位的機會:他利用行政權力對迪士尼的表態予以回擊,試圖撤銷迪士尼享有的多項稅務優惠和其對著名景區“迪士尼世界(Disney World)”所在地的自治權,將其置于一個由州政府任命的監管委員會的治理下。特朗普的崛起早就讓共和黨不再被自由市場經濟的意識形態主導,這種放在二十年前不敢想象的干涉私企運行的動作也奠定了德桑蒂斯在黨內作為反對“覺醒主義”最堅定斗士的身份。

在中期選舉后,德桑蒂斯的民調值直線上升的重要原因,是他一方面讓自己硬核保守派的一面被共和黨基礎選民充分看到,另一方面讓自己在對政治缺乏關注的中間派選民心中還保持著“傳統正常共和黨人的形象”,成為了能滿足前者愿望、又因后者而能在大選中獲勝的“兩全”;但隨著媒體對他關注程度的增加,他熱衷“文化戰爭”的形象也漸漸浮上水面,他逐漸成為了和特朗普站在同一條意識形態賽道上的人,同時既無全國級競選的經驗、又缺少特朗普在面對支持者人群時的號召力和個人魅力,民調在短暫上升之后的下降也就不足為奇了。

特朗普和德桑蒂斯兩人鮮明的個人特征,很容易讓人將共和黨初選過度簡化地分成“特朗普主義”以這兩人為主的忠實支持者和包括全部其余人的堅定反對者;但事實上許多候選人的主張、派別和意識形態是并不能用這兩者簡單概括的,如果政治媒體繼續像當下這樣使用這兩個標簽,一個可能后果便是導致中間派選民對控制共和黨的主流聲音產生誤判。

當地時間2023年4月14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維韋克·拉馬斯瓦米在2023年NRA-ILA領導論壇上向嘉賓發表講話。

例如,在除特朗普和德桑蒂斯以外其余初選候選人中的一匹小黑馬,是維韋克·拉姆斯瓦米(Vivek Ramaswamy)。他的履歷、風格和路線都和兩年前民主黨初選中的皮特·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類似,相對年輕,具有極其精英的教育背景,擁有哈佛大學的學士和耶魯大學的法學博士學位,擅長并樂于接受電視政治節目的采訪,善于對任何問題都給出條理清晰的回答,并樂于進行以通過小型活動和選民近距離接觸為特征的所謂“零售政治”;但和布蒂吉格既具時代性而又穩守中道的政策風格不同,拉瓦斯瓦米以反“覺醒主義”戰斗中的知識分子面孔而著名,著有兩本批評大企業內“覺醒文化”的書,并在2020年非裔美國人弗洛伊德遇害引發的一系列事件后,成為了在福克斯新聞臺上談論這個話題的常客,盡管在此前曾在被許多共和黨人厭惡多年的生物醫藥行業成立公司,并擁有包括前民主黨參議院領袖湯姆·達舍爾(Tom Daschle)和前堪薩斯民主黨州長、在奧巴馬白宮內擔任衛生部長的凱瑟琳·西貝利厄斯(Kathleen Sebelius)的支持。達舍爾在后來回憶到,拉姆斯瓦米在當時為自己公司設定的使命是將藥物以更加可負擔的價格帶入市場,這是一個十分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的目標,和他今天所大力反對的并無太多不同。

可以想象,拉姆斯瓦米為共和黨提供的顯然不是一條替代特朗普主義的道路。事實上,他對特朗普和德桑蒂斯的批評,主要源于他們對特朗普主義的實際執行過于缺乏效率。比如,關于德桑蒂斯和迪士尼間的斗爭,拉姆斯瓦米強調了在全國級媒體對此的注意力逐漸消退以后,迪士尼如何用一個和其自治區現有管理者的協議和一場法庭訴訟,很大程度上讓德桑蒂斯的全部決定失去了實際效力。對拉姆斯瓦米來說,德桑蒂斯的做法在無意義地消耗了大量注意力的同時卻沒有達到任何效果,相比之下他才能為共和黨選民擊敗此類“覺醒主義”。他的競選綱領中,包括了廢除聯邦教育部、解散全國范圍內的教師工會、將軍隊調往南方邊境用來應對走私芬太尼的毒販等等,盡管其中絕大多數在現行的的法律甚至憲法下完全無法執行。

當地時間2023年5月22日,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美國參議員蒂姆·斯科特宣布參加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

另外兩個想成為特朗普的替代品卻又拒絕完全和“特朗普主義”切割的候選人,是曾任州長和駐聯合國代表的尼基·黑莉(Nikki Haley)和現任參議員的提姆·斯科特(Tim Scott)。他們二人均來自初選的重要早期州南卡羅萊納,都在州內具備較高的知名度,都身為少數族裔,都因自己的身份有過創造歷史的記錄——黑莉是南卡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州長,斯科特則是目前參院內最資深的非裔參議員。和特朗普充滿怨恨和憤怒的選戰不同,他們二人的風格可以說是整場候選人中最樂觀而富有同情心的:黑莉能夠坦誠講述自己身為女性在政治事業中面臨的獨特困境,稱自己應對墮胎權議題的方式是通過說服來尋找和推動全國性的共識、和其余試圖強推全國性禁令的候選人形成對比,在外交方面堅定支持重建被特朗普政府所拋棄的以價值觀為基準的政策,并經常通過講述在2015年的一次由白人至上主義者作為兇手的槍擊案后,自己如何不僅團結兩黨、治愈悲劇帶給當地的創傷,更說服了共和黨議員投票支持永久撤下州首府一面邦聯旗幟的經歷,承諾自己當選后會致力于促進兩黨合作、治愈社會分歧、緩解政治極化。斯科特則經常被媒體稱為“快樂武士(Happy Warrior)”,和特朗普、德桑蒂斯兩人時常警告美國當下的未來如何悲觀、只有靠自己的強硬手腕和極端政策來拯救的作風不同,斯科特則十分樂于由自己家族兩代人從棉花園到參議院的故事出發,講述美國何以給予了自己和其他無數普通人不可想象的機遇,并號召選民對美國的未來保持和自己一樣的信心。

當地時間2023年2月15日,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妮基·黑莉(Nikki Haley)參加2024年美國總統競選。

但同時,由于害怕激怒并完全失去對特朗普還存在好感的選民,他們二人在展示和其鮮明不同的同時卻始終拒絕過于清晰、尖銳地和特朗普主義劃清界限。黑莉雖然偶爾會在如有關2020年大選和外交政策方面批評特朗普的選擇和舉動,但總會十分小心不讓這種批評上升到針對其本人,甚至還在被問及時稱自己“認同特朗普的大部分政策”;斯科特也使用了相似的策略,甚至在特朗普因私藏機密文件并妨礙司法被起訴后,批評司法部在過去幾年內被用作了不公正迫害特朗普的政治武器,在此前,更是為南卡州被簽署成法的六周墮胎禁令背書——這正是靠任命三名保守派法官而間接推翻“羅伊訴韋德”、將幾十年來共和黨政治人物的承諾付諸實踐的特朗普的標志綱領之一。

換句話說,雖然特朗普是擂臺上全部其他候選人的對手,但選擇占據“不僅反對特朗普、同時在更深層次上反對特朗普主義”這條賽道的候選人,其實寥寥無幾。其中,聲音最響亮的是不久前才剛剛加入的前新澤西州長克里斯·克里斯蒂(Chris Christie),在他的正式宣布活動上,他稱特朗普是一個“孤獨,自戀而自我為中心”的人、“代表了一股對美國威脅”,甚至將自己獲勝的最大希望賭在了在初選辯論舞臺上對特朗普的“致命攻擊”。很難說克里斯蒂今天圍繞特朗普的表態有怎樣的可信度:他曾是2016年初選中最早背書特朗普的建制派共和黨人,在特朗普的四年總統任期內幾乎從來沒有表現過不同意見,2020大選中曾為他擔任辯論教練甚至因此被已經陽性的特朗普感染新冠,直到“1.6國會山暴動”的發生,克里斯蒂的態度才發生了對許多人來說已經太遲的180度轉彎。

當地時間2023年4月13日,美國愛荷華州得梅因,前阿肯色州州長阿薩·哈欽森在第9127號退伍軍人哨所舉行的見面會后對記者發表講話。

另一位自始至終都處于這條賽道上的候選人是去年剛剛卸任的前阿肯色州州長阿薩·哈欽森(Asa Hutchinson)。他曾先后擔任聯邦檢察官、美國禁毒局和國土安全局的高級官員,擁有親自和白人至上主義恐怖分子談判對峙的經歷,因此能充分意識到極右翼對美國社會帶來的嚴峻威脅;他長期在阿肯色州的從政經歷讓他不可避免地與同樣出自阿肯色的克林頓家族有了大量交集,他是如今共和黨人中少有的與克林頓有良好職業關系并誠心感激其對本州發展作出的貢獻的人;在對今天熱門“文化戰爭議題”的應對上,哈欽森也不懼表達和絕大多數共和黨人不同的觀點:他不僅認為在限制墮胎的法案中應清晰存在對性侵受害者等意外情況的考慮,在成癮性藥品政策上不認為一刀切的政策能夠解決問題,還在他的州長任期中否決了一部議會共和黨人限制跨性別未成年人尋求必要醫療支持的法案,認為它不僅太過不人道、且超出政府應有權限地干涉了家長監護權(在家長支持子女尋求醫療支持的情況下)。用一些民主黨人的話說,哈欽森是此次初選里為數不多甚至唯一一位“能熟練傳達一種包容性的政治”、“能在不疏遠城郊中間派選民的情況下談論墮胎權、槍支等議題”的共和黨人。

當地時間2023年4月14日,在全國步槍協會大會上,新罕布什爾州州長克里斯·蘇努努(Chris Sununu)發表講話。

當然,他并不是今天唯一一位具備類似素質的共和黨政治人物。現任新罕布什爾州州長克里斯·蘇努努(Chris Sununu)曾一度表示自己正在考慮參選,還進行了不少以在全國級政治媒體上露面為主的前期造勢,他因為明確支持墮胎權、性少數權利、反對特朗普的排外移民政策等原因,在新罕布什爾這樣一個偏藍州內三度以極大優勢勝選,成為該州現代史上任期第二長的州長;但在今年六月,他在一次電視采訪中宣布自己已經在觀察近六個月來的民調走勢后做出最后決定,不會在2024年參選。與他類似的,還有曾任馬里蘭州州長的拉瑞·霍根(Larry Hogan),他以許多方面相比之下甚至更加溫和、具備獨立性、不被黨派意識形態綁架的立場,在深藍州馬里蘭一直保持了相當高的支持度,卻于更早的三月份時,通過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一篇署名專欄的方式宣布自己將不會參選,理由是不愿稀釋初選戰場、提高特朗普獲勝的可能。

在三條賽道已經基本固定的共和黨初選中,截至六月中,特朗普以近55%民調支持率的優勢遙遙領先,他因私藏機密文件同時妨礙司法而被聯邦特別檢察官起訴更是給了他的民調值一小股躍升;德桑蒂斯的下降趨勢趨于平緩,停留在20%左右的位置上;其余人則僅有個位數的支持率,其中處于首位的前副總統彭斯擁有5%左右,處于末位的哈欽森則只有不到1%。

站在一個外部觀察者的角度上看,這其實是一個對共和黨來說不明智到十分令人費解的結果:共和黨人本可以擁有一個十分清晰的勝利路徑。在仔細觀察總統拜登已經過半的任期和持續低迷的支持率后,人們不難發現,他所具備的兩個最大弱點,除了高齡帶給人的不佳觀感以外,還有他過去兩年里的執政風格給相當一部分中間派選民留下的過度分裂的印象。這對持續緊密跟蹤美國政治的人來說多少顯得反常:他很大程度上兌現了競選中的承諾,保持了自己珍視華府傳統、立志于彌合分裂并重建兩黨合作的機構主義者(institutionalist)的身份;但由于在2020年大選后佐治亞州的參院二輪選舉(run-off)中,民主黨出乎意料地同時獲得了兩院控制權,也就給予了民主黨內部較左一翼向白宮施壓的籌碼,再加上擔任拜登第一任白宮幕僚長的羅恩·克萊恩(Ron Klain)較為明顯地樂于聽取他們的意見,拜登在幾起重要的立法過程中便很大程度上成為了這一翼民主黨人主張的代言者,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疏遠了如參議員曼欽(Joe Manchin)、希尼瑪(Kyrsten Sinema)、凱利(Mark Kelly)和眾議員戈德海姆(Josh Gottheimer)、墨菲(Stephanie Murphy)、奎爾(Henry Cuellar)等在搖擺選區獲勝、為本黨贏下兩院多數至關重要的黨內溫和派。因此,當這些人偶爾在媒體的采訪中將自己的不同意見甚至沮喪情緒表達出來時,共和黨人就擁有了簡單粗暴地將拜登與黨內較為極端一翼簡單綁定的“材料”,這雖然并不屬實,卻久而久之也在對政治缺乏日常關心的中間派選民中留下了印象。

而如果要為上文提到的幾個關鍵搖擺州總結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其中的選民普遍對過于極端的候選人缺乏好感。也就是說,在當今的情況下,若共和黨人提名了諸如蘇努努、哈欽森等有獨特說服中間派選民能力的候選人,甚至僅僅是如黑莉或斯科特一樣善于為自己的消息包裹同情心色彩的政治人物,民主黨獲勝的計劃便立刻會受到極其嚴峻的挑戰。

但起碼從今天的走勢來看,共和黨選民正在將自己的政黨用力推向最不可能獲勝的一個方向。表面上看,雖然“非特朗普不選”的共和黨初選選民并占不到50%,另一位候選人完全可以通過團結其余的部分將其擊敗,但實際上,這部分選民的政治觀點也遠非是鐵板一塊的,而是像場上的候選人一樣復雜:有人希望得到一個相對少制造“抓馬”的特朗普替代者,有些人希望看到“特朗普主義”被下一位共和黨總統更高效地執行,有些人則渴望一位更專注于福音派基督徒群體重要原則的政治任務,而希望將共和黨向溫和方向拉動的其實僅占并不大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將德桑蒂斯的支持者和哈欽森、蘇努努或霍根的支持者團結起來組成對抗特朗普的同盟,可以說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也是為什么民主黨領導層如此堅信,盡管面臨年齡和分裂性兩個在觀感上的挑戰,如果沒有過于出乎意料的意外走向,拜登依然能成為三個搖擺州選民眼中不那么具分裂性、不那么極端的那個選擇——去年中期選舉的結果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事實上,中期選舉結束后,政治觀察者的共識是美國的政治制度又一次十分驚險地抵御住了極端主義的進攻,而同樣的情節也有望在2024年重演,但這是否就說明當下的境況足夠可持續并且是極化程度如此高的今天所不能避免的呢?

當地時間2023年6月13日,美國邁阿密,前總統特朗普在凡爾賽餐廳會見支持者。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哪怕不考慮在選舉人團制度和在許多州愈發嚴重的“杰利蠑螈(Gerrymandering)”現象下,身為特朗普主義者的共和黨各級候選人并非不存在進入政府和立法機關的可能,如果一個政黨僅僅依靠指望對方在極端程度上超過自己來贏得選舉,那么其本身也必定缺乏在許多方面提升和進步的動力,且注定會有越來越多屬于中間地帶“沉默的大多數”的選民被雙方忽視。

事實上,已經有人注意到了這部分被忽視選民的聲音和他們對當今政治的沮喪情緒:一個著名的中間派組織“無標簽(No Labels)”已經提出有意愿在2024大選中提名一組“團結候選人(unity ticket)”,即一組由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各一名構成的第三黨(third-party)總統候選搭檔。“無標簽”是一個成立于2010年、以促進兩黨合作為中心目的的組織,目前的領導人物均是華府長期以來的著名中間派,包括上文中提到的前馬里蘭州長霍根、前民主黨參議員喬·里博爾曼(Joe Liebermann)和民主黨著名募款人南希·雅格布森(Nancy Jacobson),他們迄今為止最大的成就是于2017年在眾院成立了“問題解決者黨團(Problem Solvers Caucus)”,其中兩黨成員各半,致力于以此在兩黨存在共識的議題方面推動立法,近些年里,他們在拜登的基建法案、芯片投資法案的成法和今年六月初債務上限的提高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無標簽”也希望將這種精神移植到總統大選中。

當然,在近在咫尺的下一次大選中,提名一個第三黨候選人組合并不是一個對中間派組織來說十分明智的選擇,因為它獲得足夠多選舉人票數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卻可能在搖擺州拿走對拜登擊敗共和黨候選人來說至關重要的中間派選民的選票,從而導致特朗普的當選。事實上,不僅以“第三條路(Third Way)”為代表的其他重要中間派組織已經反復批評了“無標簽”近幾個月內就此的表態,此前一向和“無標簽”具有良好關系、“問題解決者黨團”最著名的成員之一的眾議員阿比蓋爾·斯潘伯格(Abigail Spanberger)更直言這種行為是“浪費時間、精力和金錢”來“迷惑并分裂選民”。

所以,除了一個需要長期計劃、研究并深耕基層的中間派第三黨行動可能會在目前還不可見的未來發揮作用以外,今天作為政治極化主要驅動者的共和黨的覺醒、反思和轉彎可能是唯一逆轉極化的可能;然而盡管這其實是一個會大大增加共和黨本身勝率的舉措,已經在特朗普的帶領下對美國司法、政治制度失去信任甚至不再和這個國家內的其他人分享同一種現實認知的共和黨基礎選民,起碼在近期仍將繼續將自己的政黨和整個美國加速拖向一個更加分裂、危險而未知的方向。

    責任編輯:朱凡
    圖片編輯:張穎
    校對:張亮亮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邳州市| 宜良县| 榆林市| 南京市| 太和县| 阜南县| 嘉义市| 罗甸县| 天气| 宁南县| 公安县| 晋州市| 长葛市| 平陆县| 揭东县| 海宁市| 秦安县| 尚志市| 麟游县| 金华市| 汉中市| 延边| 封开县| 巴马| 扎兰屯市| 云南省| 特克斯县| 潜江市| 林甸县| 高唐县| 千阳县| 佛学| 临沂市| 霍城县| 寿阳县| 广州市| 宕昌县| 珲春市| 阳江市| 西畴县| 陇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