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聞業“撞”上了人工智能
日前,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業集團甘尼特(Gannett)宣布:計劃在其新聞發布的工作流程中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
“生成式AI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還可以為記者消除一些繁瑣枯燥的任務;同時也能為公司節省部分獎金開支。”Gannett高級副總裁兼產品主管Renn Turiano表示,從防止AI在沒人監督的情況下自動發布一些不準確或不合適信息的角度考慮,集團決定讓人類編輯參與對AI部署的監督,所以這一計劃不會把員工排除在外。
雖然Gannett的發言人表示,AI的使用不會取代記者,而是作為一種工具,幫助他們提高效率,讓他們可以更專注于創造更有價值的內容。但是,AI工具的推行會帶來一波裁員還是毋庸置疑的,這也是Gannett的記者和編輯們都有的共識。目前,他們都在做著努力,以確保他們不會被這項技術所取代。其實之前,Gannett公司就曾爆發過一股離職潮——有上百人遭到裁員或主動離職。員工工會在當時表示,生成式AI是他們與公司進行談判的某些癥結所在。
伴隨著智能科技和大語言模型的發展,Gannett并不是唯一一家引入AIGC的新聞公司。尤其近些年來,許多美國新聞公司都在努力探索如何更好更合理地利用AI這種新興工具,因為這種新的技術可以根據用戶的提示或問題生成新的內容或數據。路透社總裁Paul Bascobert在上周的一份聲明中指出,該通訊社已開始接受AI技術,它正在“采取負責任的方式,保障準確性,并培養信任度”。另外,BBC新聞實驗室基于BBC之前發布過的故事內容建立了一個原型,并使用GPT-3模型來寫作。“除非記者手動把它調出來,否則它永遠不可能觸達讀者。”BBC新聞實驗室負責人米蘭達·馬庫斯說,“將有另一個全新的世界,我們可以用這些生成式人工智能來講述故事”。
雖然如此,一些專家依舊認為生成式AI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AI“幻覺”或以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這在新聞媒體行業這個十分講究準確性的行業中尤其成問題。例如,CNET和《男士雜志》這兩家媒體都曾經因為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而導致出現事實性錯誤的新聞,影響甚大。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