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事兒|真成了“指鼠為鴨”:調查組推翻涉事高校和監管部門早前結論
6月17日,由江西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國資委、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對外通報了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食堂吃出疑似鼠頭”事件的調查情況。
一周前的6月10日,省級聯合調查組宣告成立。最新通報稱,聯合調查組經勘察現場,調取監控視頻發現,6月1日,學生在食堂吃出疑似為“鼠頭”的異物,被涉事食堂工作人員事發當日丟棄。通過查看食堂后廚視頻,查閱采購清單,詢問涉事食堂負責人、后廚相關當事人、當事學生和現場圍觀學生等,判定異物不是鴨脖。根據國內權威動物專家對提取的當事學生所拍現場照片和視頻進行專業辨識,判定異物為老鼠類嚙齒動物的頭部。
聯合調查組指出,南昌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昌東分局、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未認真調查取證,發布“異物為鴨脖”結論是錯誤的。
此前的6月3日,涉事高校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曾通過官方微博率先作出回應。
據校方當時的通報,有關視頻拍攝地點確實在該校食堂,但當事學生本人在事發當時即邀請同學共同對“異物”進行了比對,確認“異物”為鴨脖,為正常食物。該學生已現場作出書面說明,對視頻內容進行澄清。通報還稱,南昌市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情況報告后,第一時間派出執法人員到學院開展調查,問詢學校工作人員、食堂負責人、當事學生及相關知情人,對食品留樣進行采樣檢測。

而在江西廣播電視臺《都市現場》欄目6月3日發布的報道中,南昌市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昌東分局局長江協學介紹,執法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反復對比,確認這個異物就是鴨脖。視頻畫面顯示,江協學等人是拿著圖片進行的比對。
早前作出回應的還有南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據@西部決策 6月4日報道,該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可能吃的時候看那個東西有點像,經過核實,它確實是一個鴨脖。同在6月4日,央廣網發自南昌的報道稱,當天,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事發現場,高新區市場監管局相關人員通過查看當事人拍攝的圖片進行比對,初步判定系鴨脖。
另外在6月5日,南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員曾向澎湃新聞表示,這件事是昌東分局處理的,“像這種的我們按照標準來檢測,他們可能是用了一些其他的方法吧”。
在多方回應下,輿論場依然沸沸揚揚,不少網友質疑“指鼠為鴨”。
對異物的檢測結果為何引發公眾質疑?華龍網和潮新聞的評論文章頗具代表性。
華龍網文章指出,檢測結果并沒有就視頻中的細節進行解析,只是單向輸出檢測結果顯然不適用于所有情況,最終可能會陷入說真話也無人相信的窘境。相關部門完全可以利用更細節更具有針對性的方式,解釋視覺中的“牙齒”“胡須”究竟為何物。
潮新聞文章認為,學校應該先固定證據,找第三方調查公布結論,才能讓人心服口服。可學校為了盡快平息輿論,自己先通報得出結果,還拉著當事學生一起表態,這就把整個事情的順序搞反了。另外,整個過程沒有一步步展示給大家看,沒有完整的證據鏈條,懷疑送檢物事前被調包或是別的什么手段,也屬正常。

此后,又有專家發聲質疑。例如,上游新聞記者6月6日從一位嚙齒類動物研究專家處了解到,如果圖片沒有作假,那么80%(概率)可以確定是小鼠頭部。這名專家從事嚙齒類動物研究30多年,在他看來,“新聞里有一個正面的圖,它有鼠的犬齒,特別是下面犬齒很長,它會生長,如果圖片沒有造假,我覺得那就是鼠頭,如果是鴨脖的話,它不會有那種白色的東西。”他還提到,“嚙齒動物的頭骨,特別是它的兩顆牙,它的上牙短,下牙很長,這個是很明顯的。因為它終身都會長,不會像人類牙齒,長到一定長度就不長了 。”
澎湃新聞注意到,6月17日午間,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官微已刪除了此前發布的落款為學院后勤管理處的《情況通報》。
根據聯合調查組最新通報,經認定,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對此次事件負主體責任,涉事企業負直接責任,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監管責任。
目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南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吊銷涉事食堂食品經營許可證,對涉事企業和法定代表人頂格處罰。下一步,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南昌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昌東分局等相關責任單位、涉事企業和責任人,并在全省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抓好源頭治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