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旅游+管理,“工業明星城市”常州為何還想打造這兩張新名片

蘇南明星城市常州有了新的發展定位。
8月上旬舉行的常州市委全會,市委書記汪泉在工作報告中提出,常州將致力于打造三張高質量“明星城市”名片,即工業明星城市、旅游明星城市和管理明星城市。
打造“三大明星城市”,這是一個新提法。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注意到,作為中國現代工商業的重鎮,常州歷來把工業作為立市之本,“工業明星城市”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深入人心。如今,將旅游、管理提升至與工業并列的高度,此前并不多見。
汪泉表示,工業體現的是城市硬實力,旅游展示的是美實力,管理則彰顯出軟實力,三者相輔相成、有機結合,共同支撐起“人民滿意的幸福樹”。
如果說比拼工業是各大城市之間的“掰手腕”,那么,旅游和管理能力則相當考驗一座城市的“繡花功夫”和精細化管理。
在本世紀之初,昔日的“工業明星城市”常州在發展上疲態盡顯,從江蘇地級市中的“第一梯隊”跌落下來,經濟總量已連續多年被南通、徐州等蘇中蘇北城市超越。于是,近年來,坊間甚至將“蘇南三雄”蘇錫常調侃為“蘇錫無常”,意指常州已和其他兩位蘇南兄弟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常州如何“二次創業”、重振“明星城市”雄風,是近些年歷任主政者“接力”思考的主要課題。
守住科技創新的“傳家寶”
常州地處蘇錫常板塊最西端,位于上海和江蘇沿線的中點。從“中小城市學常州”到“蘇南模式”,常州無愧于改革發展的探路者之一。
然而,常州近年來和兄弟城市蘇州、無錫的差距正逐漸拉大。盡管有總人口少、縣域經濟不強等因素影響,常州自身的產業層次問題仍顯突出。
汪泉在談到常州面臨的問題時,首先點到的便是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不快。他說,常州工業經濟總體仍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龍頭企業偏少,產品附加值偏低。
同時,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化工業比重仍較高。“與蘇州、無錫相比,進出口總量偏小,開放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有待提升”。
本次市委全會報告中,作為常州的“當家人”,汪泉并不羞于和蘇州、無錫相比。談及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時,他用直觀的數據,揭出常州相比蘇錫“高端人才缺乏”、“原創性成果不多”等諸多痛點。
“常州過去發展得益于科技創新,未來發展仍然要靠科技創新打開新局。”汪泉在此前進行的“重大項目增效年”動員大會上點出常州未來發展的關鍵詞。
科技創新可謂常州的“傳家寶”。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2月底擔任常州市委書記后,汪泉將履新后的調研首站便放在了常州科教城。
他將科教城描述為常州的“創新之核”,要求科教城以創新求突破,大膽先行先試,當好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排頭兵,更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2011年,南京大學課題組承擔了常州市委委托課題《常州市自主創新研究》。課題總報告中稱,相比蘇州和無錫,常州抓鄉鎮經濟和外向型經濟機遇起步晚,力度也不大。
若循著蘇州和無錫的腳步發展外向型經濟,差距只會越來越大。因此,需獨辟蹊徑實現跨越發展,那就是科技創新,智能制造。
在此背景下,常州科教城應運而生。政府出面引導國內一流大學和科學院,和常州市政府及相關企業共建創新機構,向科教城集中,從而破解常州科教資源缺乏的尷尬局面。
常州工業欲拜德國為師
工業是常州的立市之本。早在上世紀80年代,常州就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涌現出一批享譽全國的工業品牌。
因此,歷屆常州市委、市政府也將工業發展視作第一要務。汪泉在本次市委全會上,圍繞高端引領、創新驅動、兩化融合等六個方面,詳細詮釋了塑造高質量工業明星城市路徑。
汪泉提出,常州要加快推進新一輪十大產業鏈建設,精心培育一批明星產業、明星企業、明星產品。
十大產業鏈是常州已推進數年的重點工程,具體包括新能源汽車、新醫藥、軌道交通裝備等多個領域,也是常州早前提出打造“全國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目標的具體落實。
工業家底深厚的常州將德國列為了第一參照系。汪泉稱,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到常州調研時曾指出,常州工業化水平較好,具有大國工匠精神,跟德國的發展有相似性。
因此,完全可以參照德國的做法,“看他們出現的問題是什么,我們如何能避掉,他們的經驗是什么,我們如何學習好”。
常州何以對標學習工業大國德國?除了扎實的產業基礎和活躍的民營經濟,職業教育也被常州所重視和看好。
汪泉介紹稱,常州的高職教育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每年培養高技能人才3萬余人,其中60%以上留在本地。常州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數,已連續四年居江蘇第一。
職業教育正是德國工業發展的重要智力支撐。2016年,德國聯邦教研部、德國聯邦職教所聯合提出“職業教育4.0”的倡議。
相比傳統職業教育,“職業教育4.0”強調未來數字化工作中的技能,并積極推動職教培訓中數字媒體的使用。
公開資料顯示,常州目前有德資企業超百家。今年6月,中德產業創新與合作中心在常州科教城揭牌成立。
此外,在2015年,常州和德國埃森正式建立友好城市關系。埃森是德國第九大城市,系魯爾工業區重鎮,近年來走出了一條從老工業城市到歐洲綠色之都的創新發展之路。
“高冷”的工業不是全部
除了堅守工業家底、繼續打造全國一流智能制造名城,旅游和管理也被樹立為常州打造“明星城市”的努力方向。
汪泉表示,旅游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塑造高質量的“旅游明星城市”,就是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把旅游業發展成常州的支柱產業。
同時,“旅游明星城市”是歷史文化、自然稟賦和城市精神的綜合體現,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能增強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吸引力。
事實上,常州的旅游業早已是“現象級”。這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歷史上和恐龍沒有任何關系的常州,卻成功打造出以恐龍園為代表的“龍文化”,巧妙實現“無中生有”。
汪泉在接受《新華日報》采訪時表示,常州走出了一條資源創造型的道路,成功打造“無中生有恐龍城”、“小題大做天目湖”、“點土成金古淹城”、“借題發揮大佛塔”、“虛實結合嬉戲谷”、“移花接木鹽湖城”、“人文薈萃古運河”等一批旅游拳頭產品,從曾經被華東旅游線遺忘的城市躍入全省旅游四強之列。
今年7月初,汪泉曾專題調研常州旅游產業發展,并提出要揚長補短,打造“近悅遠來的旅游明星城市”。
然而,常州旅游雖多點開花,但尚未花團錦簇。汪泉說,前幾年常州的主題公園發展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但還未形成整體旅游經濟、旅游產業立體化發展格局。
本次市委全會,報告從十個方面具體闡述了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常州旅游要做的工作,包括歷史城區“雙修”,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古鎮古村打造以及放大名人效應等等。
而在“管理明星城市”的打造方面,報告提出要用“繡花功夫”對城市進行管理,同時,注重運用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提高管理水平,推動管理工作與時俱進。
優化政務管理也被納入其中。要繼續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實施智慧政務建設工程,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等。
為什么會是旅游和管理?報告中說,高質量的工業明星城市體現的是城市硬實力,高質量的旅游明星城市展示的是城市美實力,而高質量的管理明星城市彰顯的是城市軟實力。
“三者相輔相成、有機結合,共同支撐起人民滿意的幸福樹。”汪泉表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