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廣州發現2例猴痘病例!這類親密接觸要警惕!
6月10日
廣州市監測發現2例猴痘病例
分別為43歲男性和29歲男性
兩名病例均是通過親密接觸感染
目前正在定點醫院進行隔離治療
癥狀較輕


猴痘
除了名字駭人聽聞
你可能還聽說過
它和天花差不多
都會引發人體皮疹
科博士今天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
猴痘究竟是什么?
01 猴痘基本信息
1
猴痘是什么
猴痘(Mpox)是由猴痘病毒(Mpox virus)引起的一種罕見的、散發的、天花樣臨床表現的病毒性人畜共患傳染病。

2
傳播源和傳染途徑
感染的人和動物是猴痘傳染源,病毒經黏膜和破損皮膚侵入人體。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如男男性行為等),尤其是直接接觸了患者皰疹和破損皮膚。
主要感染的方式包括:
觸摸、親吻、性交/肛交等親密行為造成的粘膜或皮膚直接接觸;
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時造成的飛沫傳播;
被猴痘病毒感染的動物咬傷、抓傷,食用感染動物肉時;
猴痘病毒也可能會通過接觸污染物品被感染;
還可通過胎盤從孕婦傳播給胎兒。
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種過天花疫苗者對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護力,未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群(尤其是1981年后出生的人)對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4
潛伏期
潛伏期5至21天,多為6至13天。
5
猴痘和天花有什么關系?

02 臨床癥狀
發病早期出現發熱、寒戰、頭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前驅癥狀。90%患者出現明顯的淺表淋巴結腫大,如頸部、腋窩、腹股溝等。
發病后1至3天,出現皮疹。首先出現在面部,逐漸蔓延至四肢,手心和腳掌均可出現皮疹。皮疹經歷從斑疹、丘疹、皰疹、膿皰和結痂幾個階段,不同形態的皮疹可同時存在。病程約2至4周。結痂脫落后可遺留紅斑或色素沉著,甚至瘢痕,瘢痕持續時間可長達數年。
部分患者可出現并發癥,包括皮損部位繼發細菌感染、嘔吐和腹瀉引起的嚴重脫水、支氣管肺炎、腦炎、角膜感染等。
2022年以來發現的病例臨床表現相對較輕且不典型。
03 怎樣預防猴痘
1
如何預防
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觸;
避免在高發國家與野生動物直接接觸,避免捕捉、宰殺、生食當地動物;
經常清潔和消毒,做好手衛生。
若發生高危行為、接觸高危人群或可疑動物后,出現皮疹、發熱、淋巴結腫大等癥狀,應立即做好個人防護,及時到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并告知醫生流行病學史。

2
預后情況
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預后良好。嚴重病例常見于年幼兒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預后與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狀況和并發癥嚴重程度等有關。
04 全球猴痘趨勢
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全球猴痘趨勢報告,自2022年1月1日以來,世界衛生組織所有6個區域已有111個成員國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了猴痘病例。截至2023年6月5日,共報告了87929例實驗室確診病例和1095例疑似病例,包括146例死亡病例。
96.2%病例為男性,中位年齡34歲;18~44歲男性占病例總數的79.0%;在已知性取向的病例中,84.1%的病例為男男性行為者,其中7.8%為雙性戀男性。性接觸為最常見的傳播途徑,占82.0%,其中最常見的暴露環境是有性接觸的派對環境,占66.4%。
今年5月11日,世衛組織召開例行發布會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這并不意味著相關防控工作已結束。

實際上
猴痘相較于天花來說
傳播更慢、癥狀更輕
廣東省疾控中心提醒
普通市民感染猴痘風險低
不需過度恐慌
積極了解預防知識
科學做好健康防護
提高自身免疫力
才能防患于未然
本期內容到這里就結束啦
想看更多有趣又實用的內容
趕緊關注我吧
來源:廣州新聞發布
文章圖片來源于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