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城市更新,為更美好的生活,上海在行動(1)
城市更新是系統性工程,如“兩舊”需要籌集大量資金并做好總體、持續平衡,不可能完全依賴政府的財政投入。如何從規劃層面統籌調度區域資源,充分調動市場積極性,激勵企業參與,成為上海市規劃資源系統的一項重點課題。以外灘“第二立面”為切入口,160街坊、179街坊為重點,上海市規劃資源局領導班子多次到現場調研。
根據市規劃資源局發布的信息,今年5月,在160街坊老市府大樓,市規劃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玉鑫與萬科集團黨委書記周巍,外灘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旭民簽署黨建聯建共建協議,發揮行業龍頭企業萬科集團在策劃、投資、開發和業態運營一體化中的實踐經驗和優勢,推動解決當前外灘地區城市更新中的瓶頸難題。

老市府大樓(原工部局大樓)完成保護性綜合改造后的整體效果圖
202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成立上海市城市更新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全市城市更新工作,研究、審議城市更新相關重大事項。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負責城市更新日常工作。市規劃資源局等部門按2021年出臺的《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所明確的職責開展工作。
根據規劃,老市府大樓修繕預計今年年底基本完成,圍合庭院廣場將是一個公共空間,有望在年底部分對外開放。建成后的老市府大樓地上面積42000平方米,70%將用于辦公,30%將是文化和配套商業。同時還有三層地下室,擁有近300個車位。
資料顯示,老市府大樓(原工部局大樓)為160街坊項目的核心建筑,建筑外觀融合維多利亞式和英國新古典主義風格,在上海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和象征意義,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此演講過相對論。該樓始建于1914年,竣工于1922年,曾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汪偽政權和國民黨市政府的辦公場所。1949年上海解放,新舊政權交接儀式在此舉行,同年10月2日在此升起上海市第一面五星紅旗,該樓繼而成為新中國上海市政府大樓,新中國上海市第一任市長陳毅同志在這里工作。1956年之后,市政府部分委辦局仍留在此處辦公。1989年被列為市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筑和市文物保護單位。
上述160街坊(“老市府大樓”)保護性綜合改造項目之外,南京東路世紀廣場改造、黃浦區文化中心、黃浦區委黨校等一批標志性、引領性、備受市民關注的重大項目將于2023年竣工,黃浦區全年將實施舊住房綜合改造項目22萬平方米,完成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100臺以上。讓居民的居住環境大幅改善,也為黃浦城區品質提升騰挪出了寶貴的載體空間。
未來,位于黃浦濱江一線的南浦地塊項目將打造黃金地帶濱水綜合商務區,推動外灘金融集聚帶空間、功能延伸拓展,促進高端要素集聚度和外灘金融輻射能級進一步提升。金陵東路、淮海中路130街坊等區域將結合歷史風貌保護更新及大新天地區文化軸線建設,通過建設高品質地標性商務樓宇、引進特色商業辦公業態,加快打造最國際、最時尚的上海中央活動區核心區。福州路、福建路等區域將引入更多時尚體驗商業、文化藝術元素,讓南京路步行街真正“化街為圈”,成為文化薈萃、繁華靈動的卓越全球城市活力區。衡復歷史風貌保護區將布局打造南昌大樓、文史館、永豐村等精品路口,通過“補織”更新,打通風貌“斷點”,打造更多“衡復+”優秀案例。大豫園片區將結合福佑地塊建設,推動珠寶時尚、文化創意、商業旅游等產業進一步集聚,加快打造多功能超級文化商業綜合體,建設最具江南民俗特色、兼具商貿活力與人居品質的文商旅居功能融合區。
此外,圍繞優秀歷史建筑以及歷史街區,黃浦區重點打造環人民廣場-新天地18公頃和外灘-黃浦濱江區域13公頃無架空線全要素示范區域,已累計竣工逾70公里。結合自身特色,市各區狠下“繡花功夫”。
在城市更新中,上海堅持以服務為本位、以發展為己任,聚焦重點項目,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作為奮斗目標。
(澎湃城市更新大會,根據官方資料整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