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方威:新海航逐步轉向全服務,未來所有崗位工資要實現行業和當地最高

新海航逐步轉向全服務正式定調。
6月12日,據遼寧方大集團官方微信公號發布的消息顯示,6月11日,海航航空集團召開干部大會。其中,遼寧方大集團董事局主席方威對海航的服務轉型作出具體指示,指出新海航要逐步轉向全服務。要做好服務延伸,比如推出有特色、個性化的餐食服務,年底前完成空中、地面服務人員制服的更換,統一各航司服務形象;要提升準點率,不講任何原因;要提升自動化、大數據水平,飛機上都要配備無線網絡。
海航航空集團在疫情期間經歷了破產重整。2021年12月8日起,海航集團航空主業引戰企業的經營管理實際控制權利正式移交至戰略投資者遼寧方大集團實業有限公司。海航控股的控股股東變更為海南方大航空發展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為自然人方威,方威為遼寧方大集團董事局主席。
方大系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多次低成本收購瀕臨破產的企業不斷壯大。并入方大集團之后,新海航的管理重整效果也有目共睹。據海航控股發布的2023年一季度報告顯示,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31.48億元,同比增長106.36%;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8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實現近5年同月份首次經營性盈利。
對于全服務轉型的傳聞,澎湃新聞記者于5月底從多位海航系人員處獨家獲悉,海航集團旗下的多家航司正在籌劃重大轉型,將從低成本差異化服務轉型成“全服務”。
什么是“全服務”航空公司?通俗理解就是,提供完整的兩艙服務(頭等艙和商務艙),也為經濟艙旅客提供例如免費托運行李額、機上免費餐食等等,相較之下的低成本航空,通常只設有經濟艙,行李額和機上餐食均需額外購買。
一位海航系航司的內部人員此前曾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全服務成本很高,一旦轉型全服務,航司很多輔營收入就沒了,包括行李、餐食方面。對原本走低成本服務的航司影響還是蠻大的。但好處是,旅客的服務體驗會有大幅提升,對航司而言,投訴也會相應變少。
除了對近期市場上傳聞的新海航要轉型全服務發表看法外,此次干部大會上,方威還圍繞抓好管理和運行工作,對采購、銷售、財務、人力資源和資源整合等工作提出建議。
生產運行方面,方威就基地資源整合工作提出建議,指出對于各個基地,民航局有規定的,各航司要嚴格按照規定派駐人員;沒有規定的,各個基地要以當地航司為主抓好統籌,優化共享人員,不能重復派人。各企業之間、班子成員之間要團結一致,擰成一股繩,強化資源協同聯動,實現資源高效利用,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行效率。海航技術要進一步加強維修能力建設,把外委維修的比例降下來。自動化、大數據工作一定要跟上,抓好安全保障,堵塞“跑冒滴漏”。航司之間提供服務,海航技術給航司提供服務,都要按市場化原則做好內部結算,結算時間最長不能超過三個月。
銷售工作方面,方威強調,商委包括其他部門都要向“國、東、南”學習,主動合作好。要按照市場、對標行業,做好票價管理,提高客座率;各地區市場占有率不能下降。特別是“飛行通”產品今天(6月11日)上線,大家要宣傳好解釋好引導好,“飛行通”產品是新海航為旅客謀福利,為社會做貢獻。
澎湃新聞記者6月11日獲悉,海南方大航空發展有限公司統籌海航航空集團旗下境內11家航司,將于6月11日起推出“飛行通”機票組合產品,以“買1送1返1”的創新產品形式,讓旅客獲得3倍價值權益。

“飛行通”系列產品介紹
財務工作方面,方威強調,要依法依規,不偷稅、不漏稅;要強化成本意識,對銀行貸款利息、固定資產折舊等以外的變動成本,不能簡單平均分攤,要動態調整,財務要認真核算,人力考核要跟上,辦公室要監督好。要加強精細化管理,把企業當成自己家,算好成本,但是在安全、環保上投入不計成本。
人力資源工作方面,方威強調,要嚴控人員引進,推進人員優化,但涉及安全、維修、飛行等關鍵崗位的成熟人員要加快引進;要重視航校的建設和管理,加強專業人才培訓和培養。新海航的用人機制要靈活,比如優化人員,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跨航司、跨地區調動,用薪酬政策引導好,市場旺季時可以安排機關干部多支援一線等等;強調方大集團、新海航始終堅持“三個不減”,不減人、不減工資、不減福利待遇,同時切實做到干到給到,上不封頂。另外,勞務派遣工薪酬要按照行業水平,對于干得好的,企業要按制度轉為正式員工,最終達到企業都是正式員工,同時實行一崗多能,實現自己能干的事情自己干。未來新海航所有崗位員工的工資要實現在行業中、在當地是最高的。
關于新海航未來發展。方威提出,2022年是新海航的整頓年,2023年是鞏固年,明年是大發展年。強調一定要按照國家的戰略,按照法律法規,按照民航局的要求去發展,按照海航的制度,按照市場化的原則去做。
此外,方威還就加快飛機引進、加強維修能力建設、提升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人力和專業能力匹配等作出部署,強調關于飛機引進,各航司要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要結合航司地理位置、航線網絡、現有機隊配置和發展規劃,研究未來的引進需求計劃,從飛機引進、使用直到退飛、拆解的后續處理整體考慮,實現機型、航材配置的統一和整體運行效率、利用率、綜合成本最優化;同時,飛機引進要按市場化原則進行談判,完善相關的合同條款,公平公正維護企業自身的利益。方威指出,2029年新海航機隊規模要達到1000架左右,2035年達到1200架至1300架,努力加快實現安全、服務、利潤三個世界第一的目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