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鐵三局辟謠董事長與女子逛街,媒體:街拍不是構陷他人工具

6月10日,有網帖稱中鐵三局董事長與年輕女性逛街被街拍。對此,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嚴正聲明,網傳有關圖文內容純屬虛假信息。公司已在太原、成都兩地公安機關報案,并對侵權內容進行證據保全,保留使用一切法律手段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雖然最終是否造謠有待警方確認,但很明顯,這是一次對“胡某勇事件”的高仿。同樣是逛街,同樣是國企領導和年輕女性,幾個符號一湊齊,就迅速引發了輿論關注。無中生有地把不相干的人推上了熱搜。
其實在“胡某勇事件”發酵之時,就已經有人在探討街拍是否侵犯隱私,同時也有人在探討街拍是否對公權力起到監督作用等等。這些問題的解答可能還得視情況而定,但眼下我們已經遇到了一種更緊迫的問題,即利用圖片來進行構陷。
正像有所謂“小作文”的說法,即當事人寫的一篇聲討文字,因為只有一方信源所以真假難辨,有些最終被“實錘”,有些則在事后證明是一次誣陷。在“胡某勇事件”的影響下,未來也可能出現新的門類,即“小圖片”“小視頻”,移花接木、張冠李戴地編造視覺信息來起到引導輿論的目的。
以中鐵三局董事長被造謠一事為例,平心而論盡管當事人是國企領導,但并非知名度很高的公眾人物。一張很普通的照片,卻能被精準關聯到某位有名有姓的人身上,不得不令人猜想背后的始作俑者及其目的。
而這種方式有可能被濫用。比如在干部提拔、升遷時,或是企業做出重大決策之際,或僅是純粹的私人恩怨,都可以通過這種構陷來達到某種目的,比如制造流言蜚語,甚至“狙擊”干部提拔,或是擾亂企業股價之類。而且相比起“小作文”,有圖有視頻的視覺沖擊力可要大多了,事件產生的漣漪也有可能成倍增長。
因此,對于類似情況應當保持警惕。比如中鐵三局表示已經報案,并保留使用一切法律手段追究其責任的權利。這其實是必要之舉,對于類似現象應當追責到底,找到當事人并追究其法律責任。只有讓責任人付出代價,讓他們知道這不是個動動手指、毫無風險的小動作,法律責任是逃不掉的,類似的構陷、中傷才能真正消弭。
如今看來,“胡某勇事件”留下的思考還在繼續。由“胡某勇事件”衍生出的“街拍反腐”,其實有很大的偶然性,應當屬于廣義中網絡反腐中的一個新現象——當然胡某勇及其女伴是否涉及腐敗還有待于進一步調查。而且可以預料的是,隨著網絡傳播技術的發展,未來有可能出現更多令人眼花繚亂的監督方式,以某種意想不到的方式提供腐敗線索。
對于這種趨勢,人們應當有所預估。比較可行的應對方式,其實并不是去限制某個行業門類,比如有人說要對雙方達成合意的街拍進行“監管”乃至“取締”,這不太現實也意義不大。更重要的,其實是做好對網絡輿論的回應、取證和調查工作。
比如當街拍或其他方式的輿情方式,相關部門如何第一時間介入?對于可能涉及的問題如何進行深入調查?如何保護遭受中傷、構陷的當事人?一旦權利遭受侵犯如何有效維權?這些,更應該成為網絡時代相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具備的輿論素養和法律常識。
總之,當網絡監督展現出某種力量時,確實很多人為之興奮,但如何保證這股力量不跑偏、不誤傷,這依然是我們應當思考的課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