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家鄰三味書屋”:胡問遂書法作品回鄉展出
胡問遂(1918—1999)祖籍紹興,是沈尹默的入室弟子,是中國當代書法史上海派書法家群體的代表性書家。澎湃新聞獲悉,6月10日,“家鄰三味書屋——胡問遂書法作品展”在紹興柯橋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了胡問遂書法作品60余件及胡問遂之子胡考的書畫作品。胡問遂居于上海,誕生于紹興,其舊居與魯迅兒時學習的“三味書屋”僅一墻之隔。
此次展覽名“家鄰三味書屋”,緣自其閑章,也是紀實,呈現了胡問遂對魯迅先生的景仰之情。來自上海浙江兩地的學者與書法界人士還就胡問遂的書學之路、教育思想等進行了研討。

胡問遂(1918—1999)
胡問遂藝術館館藏作品整體性走出上海
胡問遂是沈尹默的入室弟子,他曾協助沈尹默先生在上海成立了全國第一個書法家組織——上海書法篆刻研究會。在海派書法家群體里,胡問遂是具有經典構建能力與譜系傳承的藝術家,他的書法筆力沉雄、端嚴中正、氣勢開張、逸宕勁利,一派磊落的“正大氣象”。

胡問遂書法 《濯古來新》展出現場
胡問遂既是一位書法藝術家、書學教育家,也是一位頗有建樹的書法理論家,和早期書法活動的組織家。他的學生遍布世界各國和中國各地。早在 1961年,胡問遂受沈尹默的委托,主持籌備了在上海青年宮的書法學習班,在上海掀起了學習書法的熱潮,上海目前一些有影響的書法家和書法家協會的負責人都是在那個時候起步的,許多還直接師從于胡先生。胡問遂先生著作出版的各種字帖達幾十種幾百萬冊,影響了當時至今的幾代人。胡先生的一系列書法學術著作,在書法理論上引導著書壇的美學品格人文情懷和書學之法。

胡問遂書法魯迅《七絕 無題》

“家鄰三味書屋——胡問遂書法作品展”現場

“家鄰三味書屋——胡問遂書法作品展”現場展出胡問遂之子胡考書法作品
“這次展覽是上海胡問遂藝術館館藏作品整體性走出上海,走向長三角地區的第一站,也是胡問遂先生書法藝術的回鄉展。除了胡問遂的書法作品外,展覽還呈現了胡問遂曾經的自用印,而且這些印章都是當時的名家給他篆刻的,包括錢君匋、來楚生等,其中‘家鄰三味書屋’這枚印章就是錢君匋先生給他刻的。這些印章藝術價值都很高,我們專門挑選了與紹興有關的一部分來展出。”上海胡問遂藝術館執行館長章尚敏在現場對澎湃新聞介紹說,“展覽同時還呈現了胡問遂之子胡考的書法和繪畫作品,從中可見出他們的家學淵源與藝術傳承。”

胡問遂書法 臨王羲之《蘭亭集序》
紹興市柯橋區委常委、宣傳部長任宏亮在會上致辭說:“紹興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1670年前,王羲之與親友42人,共聚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乘興寫就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不朽豐碑,紹興當之無愧成為了中華‘書法圣地’,今天的胡問遂書法作品展,就是對紹興書法之鄉的積極回應,是對‘書法圣地’的一次傳承和發揚。”

“家鄰三味書屋——胡問遂書法作品展”現場

“家鄰三味書屋——胡問遂書法作品展”開幕現場
上海黃浦區區委常委、副區長徐知表示,2020年,胡問遂家屬將胡先生作品和文稿近千件捐獻給黃浦區人民政府。為了讓大眾能夠欣賞到這些優秀的書法藝術作品,黃浦區人民政府專門在豫園附近,建立了“胡問遂藝術館”,永久展陳胡問遂書法作品,“今天,胡問遂藝術館應邀在紹興柯橋美術館舉辦胡問遂的書法展,這對于上海和紹興乃至長三角地區的文化交流,對于紹興的文化歷史,乃至對于江南文化的繼承發展、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我們希望本次展覽讓胡先生家鄉進一步了解胡問遂先生,也希望通過本次展覽,搭建起浙江紹興和上海黃浦區兩地文化交流的橋梁。”徐知說。
“家鄰三味書屋”:是閑章,也是紀實
當天下午,“家鄰三味書屋——胡問遂書法作品展”研討會在柯橋美術館舉行。原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擔任學術主持,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潘善助、上海書法家協會原主席周志高、副主席晁玉奎,蘭亭書會原副會長王偉、浙江省書協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洪忠良、蘭亭書法博物館副館長喻革良、蘭亭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倪七一以及柯橋區書協主席章生建、副主席洪朝陽等幾十位書法家出席會議,并作了發言。

“家鄰三味書屋——胡問遂書法作品展”研討會現場
上海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上海中國書法院院長周志高說:“這次展出的大部分胡問遂先生的書法作品此前都看到過,展出的胡問遂的日常用印卻是第一次見,這些印章都是名家篆刻,包括錢君匋、來楚生等的篆刻。”

“家鄰三味書屋——胡問遂書法作品展”現場
周志高認為,胡問遂先生的一生不僅是書法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戰云密布的青春年華里棄筆從戎驅逐日寇,馳騁東方主戰場。和平年代,招收莘莘學子,開啟書法教育之門。
“由于顏字的扎實根基兼及長期的魏碑臨習,胡先生的書法字字端莊而肅穆,行行整潔而厚實,幅幅磅礴而大氣,這種氣象、這種氣象蘊含的精神氣質無疑是我們當代人的精神寫照。”周志高說,“上海作為中西文明充分交流碰撞的國際化大都市,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最佳窗口,在呼吁傳承和發展海派文化的當下,我們紀念胡問遂先生,就是呼喚當下的書畫作品中‘正大氣象’的精神風貌,呼喚我們每個人心中的‘正氣’和‘大氣’。”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潘善助的發言從胡問遂作為沈尹默的入室弟子說起,“在傳承與弘揚沈尹默書法精神方面,胡問遂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強調書法普及與書法提高的結合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一個課題。”
潘善助說:“胡問遂先生出版了十余種書法字帖,其中簡化字字帖達七種。我想,胡先生出版簡化字字帖一定是為了讓更多的百姓書法愛好者能更快地入門,使學與日常的用相結合。胡先生在上海的報刊發表了三十余篇關于書法筆法、書法結構的文章,收納門生有教無類,舉凡工農商學兵各界人士都傾情傳授。胡先生還到上海美術學校、出版學校、電視臺講授書法都是為了普及書法。而胡問遂先生生前在香港、紹興、上海和北京四地舉辦的個人書法展覽,則是對自己藝術的高標準與高要求,是重提高的表現。當代上海活躍的中老年書法家骨干群體中,有不少出自胡先生門下,也是胡先生重提高的明證。”

“家鄰三味書屋——胡問遂書法作品展”現場
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晁玉奎認為,“濯古來新”是胡問遂先生非常重要的書學思想和藝術觀念,其實質就是要在學習古人、臨摹經典中推陳出新。當今社會科技信息發達,人們生活都是快節奏的,有不少人在學古臨古上缺乏耐心和專注。樂于創新,急于創新的人多,使創新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晁玉奎說:“一是必須走出‘重創輕臨’的認識誤區。濯古,就是要在繼承上做到精準臨摹古典碑帖,只有察之尚精,擬之貴似,這樣創新才有基礎。二是創新必須符合書法藝術的本質要求,不能脫綱離譜。對這個問題,我認為,京劇八大樣板戲在藝術傳承創新上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雖然在樂器伴奏、唱腔以及臉譜服飾上有許多創新,但都沒有離開京劇的旋律和本質要求。我們在書法的繼承和創新上也應該這樣,可以在技法字法墨法章法上創新,但不能脫離傳統書法的本質要求。三是書法創新一定要建立在正確的目標道路上,如果不是學習古人,而是學習當今某個書法家,那很難在藝術創新上結出碩果。”

胡問遂七言對聯 《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 非此次展出作品
浙江省書協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洪忠良發言中說:“我早年學習寫字,模仿過上海版《常用字字帖》里胡問遂先生的行書字。1999年,我編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的《紹興書畫選》時,選用了胡問遂先生一件七言對聯‘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原件由蔡旺林先生提供,這是我最近距離學習胡老的墨寶。該件作品蒼勁樸厚中墨氣淋漓、提筆圓轉亦沉著痛快,章法完美,力透紙背,鮮活的墨像已定格在我的腦海之中。”

“家鄰三味書屋——胡問遂書法作品展”現場展出作品
洪忠良介紹,上午在展廳拜讀了胡問遂先生的眾多精品,在胡先生的墨跡中,書法的碑學、帖學之爭好像是學者多事。他的作品件件敦厚質樸、字字寬博雄健,方圓為他所用,正側都證菩提。聯系胡問遂先生山陰書香家世,軍人、工商業者與師承、學習經歷,就不難理解他為傳承中華書法藝術身體力行、一絲不茍的作風,為全力推動書法藝術普及,幾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的堅強毅力。
蘭亭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倪七一講到,我們這一代人學書法的,入門時都受益于胡問遂先生,特別是他編的“常用字字帖”和“五體字典”等出版物,今天來現場近距離觀摩到了胡老書體眾多、風格多樣的書法真跡,親近前賢、親近經典,既有震撼,也有親切。胡老是蘭亭書會的老會員,他不僅在1981年參加了籌備中的蘭亭書會與中國書協、上海《書法》雜志社舉辦的中國書學研討會,還在1983年來蘭亭參加了王羲之撰寫《蘭亭序》1639周年的紀念大會,提供了《蘭亭序》的臨作(現由蘭亭書法博物館收藏),在這次活動中,胡問遂先生受邀加入了蘭亭書會,40年后今天, 胡老的作品展再來紹興,當然是親切感滿滿,這是有一個家鄉情節和鄉情溫度的展覽。

“家鄰三味書屋——胡問遂書法作品展”現場展出作品
“上海是一個好平臺、一所大學校,許多紹興的文化鄉賢,因為上海,名垂史冊,如晚清的趙之謙、徐三庚、任伯年等,當然,胡老的成功也離不開上海這個好環境。蘭亭書會作為一個藝術社團,將抓住今天這樣一個交流的好機會,期待多向上海貼近,進一步挖掘老會員的人文資源,做好老會員的研究與宣傳;充分利用好胡問遂藝術館等良好的交流平臺資源,推動會員到上海舉行各項交流活動,助推長三角文化一體化發展。”倪七一說。
上海博物館原館長陳燮君結合展廳中胡問遂的一件書法作品《無欲則剛 有容乃大》作了總結。他認為,胡問遂把“濯古來新”作為書法踐行和書學研究的邏輯起點,除了直奔“濯古來新”的本真,還推崇書為心畫、心寄澹泊、崇尚“率真”。“這個展覽必然會在上海與紹興的文化交流中,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上留下濃濃的一筆。”陳燮君說。

胡問遂閑章 錢君匋篆刻“家鄰三味書屋”
對于展覽名稱,有評論家認為,“家鄰三味書屋”,緣自胡問遂先生的閑章,也是紀實。胡問遂對書學的追求與魯迅先生的人文思想追求、振其心骨,對中國民族品德重造的追求都是有相近之處的。
據悉,此次展覽由上海市黃浦區文旅局和紹興市市委宣傳部,長三角科創投資促進會,以及上海和浙江省的書法家協會等單位作為指導單位,上海胡問遂藝術館和紹興柯橋美術館主辦。展覽將持續至7月10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