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印太經濟框架”的新供應鏈協議有何看點?
原創 美國動態

編者按:
5月27日,“印太經濟框架”(IPEF)部長級會議在美國底特律舉行。美國政府宣布各成員國就IPEF的供應鏈談判獲得突破性進展,并達成一致,形成供應鏈協議。這也是自2022年5月美國提出IPEF之后的首個成果。該協議要求成員國建立供應鏈委員會、危機響應網絡和勞工權利咨詢委員會,以幫助加強印太地區的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提高美國在該地區的經濟影響力。但是美國對該協議的后續措施還未確定,因此其影響力還有待觀察。近日,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多名學者對IPEF供應鏈協議的情況進行了分析。文章摘要如下:
近期,來自14個印太國家的談判代表就新的“印太經濟框架”供應鏈協議進行談判。在底特律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貿易部長會議期間,IPEF成員國發表了一份聲明,概述了所達成的供應鏈協議的主要內容。供應鏈協議是美國希望在IPEF框架下達成的四項潛在協議中的第一項,代表了美國推動印太地區進一步實現經濟一體化的戰略。然而,供應鏈協議的約束力或影響力有多大,以及今年還有哪些協議將在該框架下產生,仍有待觀察。
新的供應鏈協議包含了哪些內容?
IPEF供應鏈協議被一些成員國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多邊供應鏈協議”。IPEF成員國包括澳大利亞、文萊、斐濟、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西蘭、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各國都同意加強自身供應鏈的韌性,使其更具有競爭力。成員國也將在勞動力發展、供應鏈監測、促進投資和應對危機等問題上建立一個可持久合作的框架。
IPEF成員國沒有為實現這些目標做出任何有約束力的貿易承諾,但新協議確實對各國提出了新的共同期望。具體包括確定和監測關鍵物項的供應鏈、改善在危機期間的協調和應對方式、加強供應鏈物流、提高工人的地位、促進勞動力發展,并確定技術援助和能力建設的機會。

盡管IPEF供應鏈協議的最終文本尚未發布,但是美國和IPEF成員國已經做出了對該協議的承諾。美國承諾了新的技術和能力建設計劃,例如,數字航運試點項目(如在新加坡港的項目)、在印太地區加強海關-商貿反恐聯盟(CTPAT)、STEM交流計劃,以及培訓、舉辦研討會和雙向貿易往來。除了這些具體措施,美國還希望增加公共和私營部門在該地區的參與和投資。作為回報,美國希望IPEF供應鏈協議將使各國更好地重塑供應鏈,以滿足美國的利益需求。這也與美國“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戰略相一致。
為了執行該供應鏈協議,美國和IPEF成員國正在創建以下三個新機構:第一,IPEF供應鏈委員會,將在關鍵部門建立供應鏈韌性,并監督相關部門執行計劃,幫助公司積極主動地識別和解決有可能成為區域供應鏈重大瓶頸的漏洞。第二,IPEF供應鏈響應網絡。作為一種新的“緊急通信渠道”,當一個或多個IPEF成員國面臨供應鏈危機時,將允許各方簡化通信并協調應對措施。第三,IPEF勞工權利咨詢委員會。這是一個由政府、工人和雇員代表組成的新的咨詢機構,其任務是幫助確定某些勞工權利問題是否會威脅到整個供應鏈的韌性。雖然《美墨加協定》中針對特定設施的快速響應勞工機制(Facility-Specific Rapid-Response Labor Mechanism)為此提供了范本,但如果沒有美國國會的批準,IPEF機制的約束力或對等性可能會降低。
IPEF供應鏈協議的意義何在?
在2022年5月IPEF正式啟動后,該協議是各國達成的第一個成果,為拜登政府在印太地區進行貿易和塑造供應鏈韌性上提供了更多細節。
印太地區的不同國家都渴望在美國重塑全球供應鏈的努力中發揮更大作用。美國在印太地區也找到了愿意(或勉強愿意)的合作伙伴,他們希望通過合作避免未來出現類似新冠疫情期間的供應鏈中斷。
但是,該協議的最終影響力和持久性仍存在疑問。IPEF供應鏈協議將不是一個傳統的貿易協議,這意味著美國的承諾將不會被寫入美國法律,而其他國家的承諾也不會被強制執行。如果協議中沒有具體的激勵措施或融資機制,批評人士擔心沒有切實可行的手段來促進該協議所尋求的各種供應鏈變化。例如,在關鍵礦產等關鍵供應鏈方面,一些批評人士還認為IPEF錯失了在《通脹削減法》(IRA)的關鍵礦產采購保護下引入更多合作伙伴的機會。
IPEF部長級會議或APEC會議還有哪些其他成果?
由于供應鏈談判是此次IPEF部長級會議的主要關注點,其他方面達成的成果較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指出,IPEF四個支柱中的貿易、清潔經濟和公平經濟都取得了很大進展。目前,尚不清楚IPEF在關鍵的數字經濟條款方面取得了怎樣的進展。值得注意的是,IPEF成員國宣布了“區域氫氣倡議”(regional hydrogen initiative),以鼓勵在印太地區推廣低碳和可再生氫氣及其衍生品。雖然并不是所有的IPEF成員國都在該倡議開始時加入,但它為其他國家的加入提供了機會。
除了IPEF部長級會議之外,還有21個環太平洋經濟體的代表出席了5月14日至26日在底特律舉行的第二次高官會議(SMO2)。這些國家的官員討論了關鍵的貿易、運輸和其他經濟問題,在美國正式舉辦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之前,加強和相關經濟體的聯系。

IPEF和APEC的下一步計劃是什么?
美國商務部和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官員已經表示,即使有一項IPEF協議已經接近達成,其他三個支柱的談判回合仍將按照常規節奏繼續進行。7月,下一輪IPEF談判將在韓國釜山舉行,之后可能還有三至四輪的談判,美國和IPEF成員國都希望在11月前完成所有協議的談判。
在亞太經合組織方面,美國國務院官員正在為11月的會議做準備。從7月29日至8月21日,美國將主辦亞太經合組織第三次高官會議(SOM3)及其他相關會議,涉及的內容包括金融、能源、衛生、食品安全和其他議題。11月將召開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最后一次高官會(CSOM)和工商領導人峰會。此外,IPEF和CPTPP的成員國也可能在會議期間舉行其他會議。
文章摘譯自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網站文章Assessing IPEF’s New Supply Chains Agreement。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原標題:《“印太經濟框架”的新供應鏈協議有何看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