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這片小梁薄板房居民已搬空,原拆原建如何改出最大滿意度?
初夏的午后,一個月前還人聲鼎沸的保屯路211弄項目,如今多了些靜謐。本周,項目內351證居民已全部搬出。老房即將步入施工建設準備階段。
作為《上海市舊住房成套改造和拆除重建實施管理辦法(試行)》發布后全市首個體量最大的舊住房拆除重建改造項目,同時也是黃浦區首個落實“兩舊一村”實施意見后的舊住房成套綜合改造項目,保屯路211弄舊住房拆除重建項目創造了“三個第一”:
成套改造居民參與度第一(居民知曉率、選票送達率、投票參與率、自主簽約率四個100%);大體量舊住房改造項目啟動征詢至簽約生效推進速度第一,只用了120天;100%居民簽約完成的速度第一,自啟動二輪簽約開始僅12天實現100%簽約。
保屯路211弄能“踩足油門”跑出加速度,屢創新高實現順利搬空的背后有哪些秘訣?

本文圖片均為 “上海黃浦”微信公眾號 圖
全局性改造中,打造全過程民主實踐地
保屯路211弄建成于1957年。當年,上海為了解決住房難,建造了一批梁很小、樓板很薄的“小梁薄板”房,保屯路211弄就是其中之一。
居民們大部分的居住空間為10-15平方米左右,最低面積為6.9平方米,沒有獨用的廚房、衛生間,屬于典型的“老破小”。多年來,居民們盼改善的愿望非常強烈。


民有所呼,必有所應。在區房管局、半淞園路街道、南房集團等共同努力下,保屯路211弄的改造很快就提上了“議事日程”。
與以往局部性的“小修小補”不同,此次采取的是居民們最期待的全局性改造——“原拆原建”。如何讓改造畫出最大“同心圓”,改出最大“滿意度”?
半淞園路街道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區房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始終將“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貫穿改造始終。比如,在新家的方案設計中,原來住在3樓的徐阿姨家在走廊的最東側,雖然面積不大,但那扇朝東的窗戶卻是家里唯一能照進太陽的地方。
在最初的設計方案中,因為這幢樓的整體設計和布局考慮,三樓及以下的東側房間,都改變了開窗方向。因此,徐阿姨家那扇朝東窗戶,就變成了朝北向,雖然增加了廚衛面積,但家里太陽沒了,徐阿姨一家表示不能接受。

在項目組工作人員和社區工作者耐心溝通下,徐阿姨家的難題最終破解,她提出的意見被設計師吸收采納,調整了設計方案,增開了朝北的窗戶。
211項目“一戶一方案”的人性化設計,讓居民們參與到了新家的方案設計和裝修選擇中,讓“舊住房改造”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更彰顯出了“人情味”。
全周期服務里,締造“黃浦溫度”新高地
351證、1232位居民,每家、每位的訴求都不盡一樣。
面對群眾繁雜多元的需求,區房管局、半淞園路街道和南房集團在工作中從“四勤”(勤走、勤記、勤問、勤學)著力,竭力做好征詢、設計、簽約、搬離、建設、回搬全周期服務保障工作。

特別是針對居民們最關心的家里面積問題,職能部門和街道想到了“抽戶”的方式。一方面,政策要設計好,確保“抽”走的居民與留下的居民獲得的利益要差不多。另一方面,“抽戶”意味著政府支付的改造成本增加,對“抽”走的居民,要給予相應的資金補償。在項目啟動初期,街道、職能部門和南房集團,挨家挨戶上門,進行了大量的走訪和調研,制定了合理公平的抽戶方案,既滿足了亟需改善住房條件的居民訴求,也基本滿足此次改造需要的空間。
項目另一個難點,就是過渡問題。保屯路211弄改造項目居住的老弱病殘人群占比超50%,如何幫助特殊人群順利找到過渡房?如何確保這一群體在過渡中平穩舒心?同樣考驗著保屯211弄改造項目組。

“我們都上了年紀,房東不大肯借我們。市中心借房子很貴,我們負擔不起。郊區的房子,離大醫院又遠,每個禮拜都要去看病配藥,我這個快80歲的老人肯定跑不動。”像吳阿婆這樣的特殊家庭,在保屯路211弄有不少。區房管局、半淞園路街道、南房物業等想方設法、多措并舉,積極尋找過渡房源、聯系養老機構,為居民們的順利平穩過渡做好保障,讓舊住房改造的全周期服務都洋溢出暖暖的“黃浦溫度”,也讓保屯211弄改造項目成為了居民們實現幸福生活的“新高地”。
全要素閉環下,鍛造全方位參與的集結地
211弄改造項目不同于一般舊改征收項目,涉及城市更新眾多要素。街道、區職能部門和南房集團在項目啟動前,圍繞征詢、設計、簽約、搬離、建設、回搬六個要素形成工作謀劃閉環,將“始于群眾需求,終于群眾滿意”貫穿于改造項目的全過程。

在項目推進中,堅持吸納各方力量參與,組織邀請居民自治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法律團隊等多方力量共同發力。組建“同心迎改造,圓夢遷新居”居民自治團隊,由樓組長、黨員、老居民共同參與,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樓組長、老黨員溝通橋梁作用,由居民做好居民工作;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公信人士和專業人士,圍繞民生改善主線,出謀劃策、集思廣益,持續優化“一戶一方案”;引入法律團隊為項目“保駕護航”,區法制辦與法院提前介入,專業律師全程參與,提供專業法律服務。此外,形成政策通氣會、居民座談會、矛盾協調會“三會”制度,為各類人群就政策咨詢、矛盾調解、法律援助、服務保障、方案設計、項目推進、綜合修繕等事項協商座談提供平臺。

在實現居民們全部搬空后,保屯路211弄改造項目即將轉向騰空房屋、開工建設階段。區房管局、南房集團、半淞園路街道將繼續在黨建引領下,持續運用好全局性改造、全要素閉環、全周期服務、全方位參與的“四全”工作法,力爭早日將美好理念轉化為現實圖景,把保屯路211弄“小梁薄板”舊住房成套綜合改造項目做成“兩舊”改造中的“雙一流”品牌項目。
(原標題為《這片“小梁薄板”房居民已全搬空,量身定制的“工作法”繼續沿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