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農村小學校長漫漫科普路:編六萬余字教材,貼補印刷五千冊

1981年,郭秋維老師登上三尺講臺,開始了教師生涯,這一講,就是37年。2003年,郭秋維任仙游縣度尾鎮埔尾小學校長,開始了15年不懈的科普教育。
播種
“他走的是羊腸小道,扛的是頂峰的旗。他就像在取經。”李仁明老師如是說。
他是郭秋維一手帶出來的年輕的科學教師。“一開始確實覺得很奇怪,覺得他是個異類,沒有想到他其實很有前瞻性和洞察力,趕在大范圍的政策出臺前已經在培養未來的科技人才了。”李仁明談起郭秋維大力推廣科學課時忍不住笑了。
同事們的不理解并不是郭秋維遇到的主要困難,更大的阻力來自家長們的質疑:科學課有用嗎?
作為一個農村小學里科學課的開拓者,郭秋維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對這樣的質疑,郭秋維選擇埋頭做下去。
“還住在學校集體宿舍時,大概半夜三點鐘我出去上廁所,看見郭老師的辦公室燈還亮著。”同樣,由郭秋維帶上科學路的郭秋娟老師回憶起早年的情形時說:“他不會打字,就用一根指頭一下一下地摁那個鍵盤,就這樣敲下來。”在這樣半夜埋首后,郭秋維第二天仍然是那個提前到校準時巡視科普角和生物角的校長。
“我覺得培養科學素質是個大事情。因此,2003年當校長就開始做這件事。2006年國務院頒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講到科學素養培養重點是青少年人群。我就覺得,如果在這方面下功夫,就會有發揮之地,也能培養出更好的學生,為社會作一點貢獻。”
就這樣,在地處半山區的埔尾村,在一個規模小、設施差、沒有圖書室和實驗室的小學,郭秋維走出了他科普事業的第一步。他將埔尾小學辦成了福建省首批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學校,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基層賽事優秀組織單位。他像一個取經人,從踽踽于漫漫長路到聚伴同行,“作為領頭人,他帶領著身邊更多的教師,和他走上一樣的路。”
“一個好老師,尤其是在我們這種小地方有一個這樣的好老師,意義是不一樣的。”學生家長林先生給了郭老師很高的評價。他們很感謝郭老師讓自家調皮的兒子變得懂事,也愿意去了解那些科學家的優秀品質。采訪中談起理想,猶帶稚氣的孩子們紛紛回答:“想做出電子音樂盒”“研究醫學科技”“治理霧霾”“發明節水洗碗機”……科學課種下的一顆顆種子逐漸顯現。
堅持
“難能可貴的是他在一個農村學校,能夠幾十年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成為我們全省唯一的全國優秀科普工作者。”仙游縣教育局副局長陳建熙評價郭老師的專業知識水平時,把這句話說了兩遍。
作為大山里的老師,郭秋維能夠獲評全國模范教師、全省唯一的中國首屆“啟功教師獎”提名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師、福建省特級教師等榮譽并受聘義務擔任北京師范大學師范生校外導師,確實令人欽佩。
在整理郭秋維的成果及榮譽材料時,調研組整理出四個厚厚的檔案盒紙質材料,十余個U盤的電子存檔材料,列出目錄多達417項。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開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潛心鉆研業務,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創出一條適合農村基層學校科普發展的教育之路。課余時間,他帶領學生實地長期觀察文旦柚果園,引導學生動腦筋想辦法消滅蟲害。學生們的《殲滅金龜有新招》不僅獲得了省科技創新二等獎的好成績,還切實為當地村民打贏了一場簡易環保的消滅蟲害之戰。
他編寫了一本6萬余字的“科普教材”《百項發明小故事》,編寫完畢后,自掏腰包貼補了4000多元,印刷出5000冊作為本校學生的免費校本教材,還有一些贈送給仙游很多中心小學的老師以及同學。
“特別想和老師說,在培育學生的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看著老師一年一年地變老,心里很難受。”郭老師的得意門生盧彩梅一說起老師就覺得心疼。她就讀于華僑大學,學習計算機數字媒體技術專業。2007年,她在郭老師指導下做的柚子雜交實驗《降低蜜柚裂臍率的雜交方法探討》參加省科技創新大賽,獲得了二等獎。
30余年講臺生涯,15年科普漫漫路,是堅持,是付出,是承諾。“不管做什么事,肯定有曲折。我只需要朝著這個方向,不管碰到什么困難,但一定會持續做下來,不會中斷。”結束采訪時,郭秋維笑道,語氣平淡,卻擲地有聲。
(原題為《郭秋維:一位農村小學校長的漫漫科普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