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韓國當選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苦追“全球樞紐國家”目標
“這是全球外交的勝利。”韓國總統尹錫悅6月7日就韓國當選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評價道。

當地時間2023年6月6日,第77屆聯合國大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全體會議,選舉塞拉利昂、阿爾及利亞、韓國、圭亞那、斯洛文尼亞為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任期從2024年1月1日起,為期兩年。圖為第77屆聯大主席克勒希宣布投票結果。 視覺中國 圖
當地時間6日,第77屆聯合國大會當天在美國紐約選舉新一輪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韓國在192個成員國中獲得180個國家的贊成票,當選非常任理事國,任期為2024年至2025年。同時當選的還有阿爾及利亞、塞拉利昂、圭亞那、斯洛文尼亞。而白俄羅斯在此輪選舉中競爭東歐地區的席位失利,輸給了斯洛文尼亞。
韓國時隔11年重回安理會,亦是第三次當選非常任理事國。據韓聯社報道,韓國總統室一名高官表示,這是尹錫悅近一年來強調共享普世價值國家之間團結合作、展現韓國的“全球中樞國家”面貌等不懈努力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對于韓國來說,非常任理事國席位助力提高國家聲望之外,還將在某種程度上扭轉韓國去年10月失去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席位的失望情緒。不過,韓國在國際舞臺上尋求的目標遠不止于此。
通過“非常”抵達應對朝核問題前線
尹錫悅力求將韓國打造為“全球樞紐國家”,當選非常任理事國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一步。為此,韓國政府擴大了與各地區和國際組織的接觸,包括與非洲、拉丁美洲國家以及與太平洋島國領導人的對話與會晤。
聯合國安理會由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非常任理事國席位按照地區分配,分別是亞太地區1個、非洲地區2個、拉美地區1個、東歐地區1個。在此輪選舉中,韓國是亞太地區唯一候選國,沒有競爭對手,但需要獲得參加投票的國家三分之二以上的贊成票,因此獲得各國的廣泛支持至關重要。

當地時間2023年6月6日,美國紐約,第77屆聯合國大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全體會議,韓國當選為聯合國安理會15個理事國中的非常任理事國,日本駐聯合國代表石兼公博向韓國駐聯合國大使黃浚局(右)表示祝賀。視覺中國 圖
今年5月底,韓國邀請太平洋島國論壇18個成員國領導人在首爾出席韓國-太平洋島國峰會,商定在海洋、氣候、能源、網絡、衛生等多個領域,建立全面安全合作關系。在會議期間,尹錫悅分別會晤了10位太平洋島國領導人,表示韓方將提供更能滿足各國需求的定制型援助。去年7月,韓外長樸振與非洲國家大使們座談,強調非洲國家是韓國實現“全球樞紐國家”愿景過程中彌足珍貴的伙伴,并計劃通過舉辦2024年韓非特別峰會升格對非外交。
韓國竭力追求全球化,但是保守派掌權的政府正在將韓國外交與所謂的“價值觀”相捆綁。樸振今年1月在韓國電視臺的一檔節目中就大國關系表示:“不考慮要更靠近哪一方,而是根據我們所追求的價值,決定與有關國家進行合作,或要求有關國家遵守準則和規則。”他緊接著說,“美國向來重視民主、自由、法治、人權價值”。其陣營化意味被包裹在所謂的“價值觀外交”的概念之中。
在獲得非常任理事國席位后,韓外交部副發言人安恩珠在記者會上表示,以當選為契機,韓國“將為維護基于普世價值和規則的國際秩序扮演更加重要角色”。
除了外交影響力的考量之外,韓國還需要通過非常任理事國的身份來應對地緣政治挑戰。韓國外交部7日表示,作為朝鮮半島問題的當事國,韓國將在任期內為安理會應對朝鮮核武威脅的努力作出積極貢獻。韓媒指出,韓國為贏得非常任理事國席位而備受鼓舞,因為其正在全力應對來自朝鮮的安全挑戰,預計美國領導的聯盟將在明年敦促對朝鮮核設施實施更大規模的檢查,屆時韓國和日本作為非常任理事國將一同強調應對朝核問題。
日本此前贏得了2023年至2024年的非常任理事國席位,正與美國一起加強對朝施壓。今年2月,朝鮮試射彈道導彈后,日本政府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召開緊急會議的要求。5月,美國在安理會上提出對朝實施更多制裁,但未獲五常國的一致同意。
韓國在非常任理事國的任期開始前,從今年10月起以新當選成員資格可參觀安理會召開的所有會議,但非常任理事國并不擁有否決權,但可參與安理會議程和表決。據《韓國先驅報》報道,韓國國防與安全論壇高級分析師申鐘宇表示,美日韓在安理會合作應對朝鮮問題難以帶來有意義的突破,因為美國與中俄兩國的關系都處于緊張狀態。
韓國的“G8”夢
韓國的外交野心并不限于聯合國安理會里的一席之地,尋求加入七國集團(G7)的討論不絕于耳,尤其是今年韓國受到日本的邀請參與今年G7廣島峰會,更是助長了這種輿論氛圍。
韓國加入G7的提議在2020年后被“炒熱”,因為當時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提出了這一想法。不過,鑒于韓日關系不佳,日本持鮮明反對意見,韓國對加入G7的期待值并不高。隨著今年韓日關系改善,韓國國內對此問題的態度逐漸樂觀。
在G7廣島峰會召開前夕,韓外長樸振在《文化日報》上以“主導國際民主峰會和G8之路” 為題刊文,提出擴充G7、納入韓國的想法。然而,針對韓國參與G7的可能性,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接受韓國《中央日報》采訪時表示,“沒有進行過相關討論”,也不存在美國贊成而日本反對的問題。
“G8”夢在廣島落空,但是韓國國內仍在自我鼓舞,樸振在近期的一場論壇上說,“尹錫悅總統推行的外交政策將韓國的地位提升到與G7國家并駕齊驅,達到了G8的地位。”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道,韓國駐日本大使尹德敏5月24日表示,韓國的綜合國力已達到七國集團(G7)的標準,“非常希望加入‘G8’”。他還說,韓國加入G7“最大的障礙是日本”,“如果得到日本支持,這應該會很容易”。
據《韓國時報》報道,分析人士認為,考慮到經濟、軍事規模及民主制度,韓國作為亞洲第四大經濟體可能有充分理由成為七國集團成員,但是韓國或許不是唯一選項,G7擴容只會在多國加入的情況下發生,尤其會考慮印度和澳大利亞。而且,韓國加入G7的實際利益也受到質疑。從政治角度看,韓國的外交實際上與G7保持一致;在經濟利益方面,G7在全球經濟中的份額正在下降。如果成為G7的一員,這意味著韓國成為“西方”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尹錫悅政府在外交領域重點發力時,韓國國內面臨多重問題,生育率創新低,出口額連續下跌,經合組織(OECD)6月發布最新的經濟展望報告,將韓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1.6%下調至1.5%。在此背景下,尹錫悅的支持率在低位徘徊,韓聯社6月6日發布的民調顯示,民眾對總統尹錫悅施政表現的好評率為36.3%,差評率為58.5%,給出好評和差評的最大理由均為外交安全,顯示出民意的割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