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一周觀展指南|東南西北,漸次呈現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

澎湃新聞記者 肖永軍 整理
2018-08-11 11:59
來源:澎湃新聞
? 藝術評論 >
字號

中國美術史發展到了近現代,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考驗與巨變。中國畫的發展方式變成了或者堅持延續文人畫正脈,或者以西洋畫來改良中國畫,這期間涌現了不少繪畫大家。在本周的展覽中,不難看到有關他們的專題,從北京的“齊白石”到杭州的“吳昌碩”,從重慶的“徐悲鴻”到巴蜀的“李可染”,再到深圳的“關山月”。近現代繪畫大家無疑成為了本周展覽的焦點。另外,旗袍藝術、浮世繪、穆夏插畫等也是關鍵詞。

在上海,上海圖書館展示的沈雪江版畫、朵云軒呈現的年輕女藝術家包若冰花鳥畫都給人以思考。

上海

“衷藏雅尚·海上流暉”——海派旗袍展

展期:2018年8月10日—10月16日

地點:上海歷史博物館

提及“海派旗袍”,總能勾起一連串與上海城市文化相關的聯想,如“月份牌”上身著海派旗袍身姿曼妙的女性形象;如當年的四大百貨先施、永安等百貨櫥窗中的旗袍陳列;或者你可曾想到,當時的國產時裝品牌“云裳”的店名是由吳湖帆用篆書題寫,葉淺予是“云裳”時裝的設計師,設計過不少旗袍款式……

“衷藏雅尚·海上流暉——王水衷捐贈服飾展”以70余件旗袍為視角,關照當時上海的城市文化和生活狀態。此次展覽緣起于臺灣地區收藏家的一次服飾捐贈。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海內外書法名家邀請展

展期:2018年8月16日—8月19日

地點:上海市文聯展廳(上海市延安西路200號)

由上海市文聯指導、上海中國書法院主辦的“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海內外書法名家邀請展”體現了開放的格局和國際的眼光,參展的既有來自海外的書法名家,也有國內書法名家包括蘇士澍、張海、言恭達、白謙慎等,上海書法界名家參展的有陳佩秋、錢茂生、周志高、蕭海春、王偉平、劉小晴、孫慰祖、陳燮君、張耀偉、吳申耀等。

質趣天然:包若冰書畫作品展2015-2018

展期:2018年8月18日—8月25日

地點:朵云軒4樓展廳(上海市黃浦區南京東路422號)

花鳥畫作為傳統繪畫的一個重要畫科,自五代兩宋以來,歷經工筆、寫意、五彩、水墨的興衰。到今天,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好時機,涌現出一大批青年新秀。年輕的女藝術家包若冰出生于木藝世家,對藝術從小耳濡目染,其后在中國美院研習中國古代花鳥畫技法多年,在中國畫傳統用色方面增添自我體驗,營造清新雅麗之樂感,然又以大寫意的筆法,強調點線的書寫性與內在張力。思考著“剛健的用筆”與“典雅的設色”兩者間的矛盾與節奏的協調,這種探索無疑是從新的視角(音樂與繪畫同構)對中國畫本體與“剛與柔”觀念研究中的亮點。

書畫家徐建融認為,包若冰以“閨中女兒”作“潑墨寫意”。其粗筆濃墨,縱情揮灑,酣暢淋漓,一洗“玉臺畫史”的柔靡清婉,而是寓婀娜于剛健,雜端莊以流麗。兼以現代藝術的構成處理,形成“閨中女兒大寫意”的獨有風格。展覽同時還展示包若冰的父親、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包天偉的部分木藝作品。

沈雪江古意人物木刻作品展

時間:2018年8月9日——8月12日

地點:上海圖書館第一展廳

畫家沈雪江從2009年起先后向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公益捐贈百余件版畫作品。沈雪江作品中不乏寬衣博帶的高士,詼諧酣態中不失曠達與孤傲;賞月聽雨的婦人,憨態可掬中不失雍容高貴;隨伺左右的書童,精靈古怪中不失童貞可愛。這些看似隨心所欲的由刀刻來的“玩”,背后支撐的卻是嫻熟掌握技法所帶來的自由感。古意木刻新作系列作品,以尚古、尚意、尚禪的藝術追求,營造了一個恬淡祥和的世外桃源,并以凈化的心靈去體悟人生、擁抱自然。相見亦無事,不來常思君,三五知己,三言兩語,今天釣魚明天論藝后天吃茶,不同的主題背后是高山流水意氣相投,何曾不是寫照了令人神往的君子之交?據悉,上海圖書館十多年來在版畫征集來源方面日趨擴大、版畫展覽體系初步形成、版畫出版成果顯著、版畫評選不斷改進、版畫管理與研究得到了加強。

書藝問道——呂敬人書籍設計40年

展期:2018年8月10日—9月2日

地點:上海劉海粟美術館

這也是呂敬人首次在故鄉呈現自己“四十載書藝問道”。從北大荒下鄉遇到賀友直到東渡師從杉浦康平,從裝幀到書籍設計,從中國到世界舞臺。呂敬人書籍設計的40年,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書籍藝術傳承與創新發展的路徑和成就,幾乎是一部濃縮的中國改革開放40年當代書籍設計史。本次展覽分為“傳承與創新”“從裝幀到書籍設計”“書籍設計方法論”三個主題版塊,梳理出呂敬人設計藝術生涯的“上下求索”。從活字鉛印、平板鉛印再到中國印刷技術日益進步的今天,每一個時期呂敬人都展現出其對“承其魂拓其體”的中國傳統書韻的熱愛。

鏘鏘 2018·女性藝術家聯展 VI—反映:林延個展

展期:2018年7月8日—9月1日

地點:上海獅語畫廊

“鏘鏘2018·女性藝術家聯展”近期在獅語畫廊上海空間呈現。“鏘鏘”是獅語畫廊自2011年起持續舉辦的系列群展,旨在關注女性藝術家獨特藝術語言的自我追尋與展現。今年是Soft Power群展的第6回,呈現了林延“反映 Inverted Shadow”個展。

在水一方?上海當代漆畫作品邀請展

展期:2018年8月1日—8月20日

地點: 上海崇明美術館

此次展覽是共展出來自全國各地漆畫藝術家54人的65件作品,有老一輩漆畫家如尹呈忠、吳可人、吳嘉詮等,也有中年漆畫家代表人物如陳金華、湯志義、蘇星、王凱等,以及青年漆畫家鮑賢杰、林文潔、陸煜瑋、馬俊營等。展覽名“在水一方”借用《詩經?蒹葭》的詩句,既表現對漆藝術可望而不可及的情境,也表達藝術家要保持追求不易而信念執著的漆畫藝術創作狀態。

北京

清平福來——齊白石藝術特展

展期:2018年7月18日—10月8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展覽精選200余件繪畫、篆刻、文獻作品,分為“天道酬勤”、“扶夢還鄉”、“老當益壯”、“白石篆字”四個版塊,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了“人民藝術家”齊白石勤勉艱辛的探索,心系故土的鄉愁,老而不頹的豪情,刀鋒印痕的心相。

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

展期:2018年7月17日—9月19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覽匯聚了四川博物院、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等四川省內9家文博單位的210件(套)珍貴文物,展覽文物時代橫跨夏、商、周時期。選出的展品里既有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神秘、詭異的青銅人頭像、青銅面像,也有金沙遺址出土的熠熠璀璨的金器、玉器;既有蘊含著千年煙云的竹瓦街窖藏青銅禮器,又有代表著古蜀王者之氣的新都馬家木槨墓出土青銅器。

光華:袁運甫藝術之美

展期:2018年8月16日—10月7日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1號 清華大學校內)

袁運甫先生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建院首批教員。他從傳統藝術中尋求精神原點,他認為“中國人是不缺色彩的。中國人對色彩的認識很深奧,更講究!”為此,他窮盡六十年努力實踐,形成了色墨交融的新水墨風格,推進了現代水墨藝術的發展。通過此次展覽讓人們更好、更準確地解讀袁運甫先生的思想和藝術成果,并通過對袁先生的認知,了解學院真正的精神傳統。

蘇州

平行——盧俊舟個展

展期:2018年8月18日—10月21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蘇州市東北街204號)

在盧俊舟的作品中,“空間”似乎是一個非常突出的特質。他每一個階段都在嘗試著延展自己的邊界,形成新的經驗,甚至表現出某些跳躍、分裂的節奏,如果說其中有著相對延續性的話,那么最明顯的莫過于對“空間與原始巫力的情緒再現”的探索與表現。

浙江

吳昌碩與他的朋友圈

展期:2018年8月16日—10月7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杭州西湖區孤山路25號)

吳昌碩是清末民初海派書畫的藝壇領袖。他的朋友眾多,既包括積學大儒、高官大吏、收藏世家、工商界人士等,也有文人墨客與職業畫家。他們的詩文唱和、印篆題跋、書畫酬答和往來書札,體現了彼此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切磋,也折射出晚清民國時期的社會與藝術思潮的新變化。此次展覽將展出吳昌碩與友人的書法、繪畫、印章、書札等文獻史料,集中展示他與師友、晚輩之間的藝事探索與交往,借此管窺吳昌碩藝術發展中的影響因素,以及當時文人的交游、結社方式和近現代藝術的發展新方向。

嘉興畫派書畫作品特展

展期:2018年8月8日—10月8日

地點:嘉興博物館

此次展覽以嘉興地區畫派發展脈絡為主線,時間跨度從項氏家族繪畫至“海上畫派”的興起逐漸淡出藝壇,歷經300多年的歷史。展覽分為“英思神悟、超然獨得——嘉興畫派發軔”、“古媚秀潤、清峻樸茂——嘉興畫派中期”、“馨香流芳、意蘊猶存——嘉興畫派后期”三個部分,遴選80件(套)書畫精品,形式豐富,有立軸、手卷、冊頁、扇面等,題材廣泛,山水、仕女、花鳥等。其中有十余件為二級文物。通過這些館藏繪畫精品,讓觀者感受嘉興地區畫派的銳意進取與清新婉約的畫風。

重慶

溯源:英國19世紀水彩畫展

展期:2018年8月8日—9月8日

地點:重慶美術館(重慶市渝中區臨江路1號國泰藝術中心)

隨著自然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出現,藝術家提倡以實證的態度研究自然事物,衍生出許多關于牧歌式情懷的田園風光作品。19世紀后半期,在現實主義影響下,藝術家創作了真實描繪現實生活和社會現狀的水彩畫。此次展覽將展出英國19世紀的水彩畫40幅,涵蓋了維多利亞時代以后的風景畫、人物肖像、人體畫、以及對狄更斯筆下人物描繪的原始插圖等。

回望歸鴻——徐悲鴻抗戰時期繪畫作品展

展期:2018年7月31日—10月31日

地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展覽挑選出了75件徐悲鴻抗戰時期繪畫作品,其中徐悲鴻紀念館66件,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9件。包括國畫、油畫、水彩畫、素描和書法等多種類型,展覽匯集了徐悲鴻抗戰時期具有時代標志性和歷史價值性的系列作品,展品均為國家等級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件。包括《巴人汲水圖》、《會師東京》、《奔馬》、《泰戈爾像》和《喜馬拉雅山之林》等繪畫巨作。

四川

不同:成都博物館藏清代四川地區木雕造像展

展期:2018年8月8日—9月1日

地點:成都博物館(成都市天府廣場西側)

木雕藝術在中國的歷史可上溯至春秋,秦漢時期趨于成熟。隨著佛教傳入,道教興盛,木雕藝術與宗教信仰結合,催生了木雕造像。此次展覽共展出成都博物館的清代木雕造像116件,這些造像均源于四川地區,包括佛教的觀音與佛陀,道教的文昌帝君、藥王、財神,以及部分祖先像等,木雕造像造型逼真,將佛的慈悲、觀音的美形神兼備的表現出來。

夢回蜀山——李可染中國畫精品展

展期:2018年8月9日—9月2日

地點:武侯祠美術館(成都市武侯祠大街231號武侯祠景區內)

李可染先生入蜀之后,是他人生中最艱苦的日子,同時也是他藝術提高的時期。他在這一時期提出,用最大功力打進去,用最大勇氣打出來。此次展覽展出作品62件,包括水墨原作32幅、珂羅復制版10件及鉛筆寫生作品20幅,囊括山水、人物、牛三大創作主題。展覽精選李可染不同創作時期的佳作,勾勒出其藝術生涯的大體輪廓,并清晰地梳理了他在蜀中的藝術活動。其中包括李可染早年的畫作《杜甫草堂》《青城山》,部分人物畫和以牛為主題的系列作品是首次曝光。

深圳

大地回春——關山月梅花專題展

展期:2018年8月9日—10月10日

地點:關山月美術館(深圳市紅荔路6026號 )

展覽共展出關山月的梅花主題作品20件,展覽還從廣州藝術博物院借展了虛谷、吳昌碩、高劍父、徐悲鴻等名家畫梅作品。展覽分為“傳統與時變”“俏不爭春”“三友新樣”“時代關梅”四個部分,同時對近現代畫梅名家的畫作與20世紀中后期以來花鳥畫研究文獻進行了展示和梳理,將關山月的梅花題材作品置于20世紀社會變革背景下加以考察,揭示在新的時代觀念下,花鳥畫傳統寓意的表達如何實現其現代轉型,從而凸顯關山月梅花藝術的時代意義和內涵,以求讓觀眾能在20世紀中國畫變革的語境中體悟關山月梅花題材作品的意義。

日本

芳年-動蕩時代的鬼才浮世繪師

展期:2018年8月5日—9月24日

地點:練馬區立美術館

月岡芳年是幕末、明治時期的浮世繪泰斗,有關他的回顧展卻少之又少。1839年生于江戶,12歲便以武者繪出名,后跟隨歌川國芳習畫。幕末時期他以武者繪為中心,發表了不少模仿老師的美人畫、戲畫。但在明治維新的背景下,他的畫從武者繪變成了現實的戰爭畫。這個時期的作品充滿了血腥,讓芳年給后世留下了“殘忍畫”、“血腥畫”的印象,還一度叫人懷疑他的精神有問題。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年里,他創作了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代表作,到仍在不斷探索武者繪、物語繪的可能性,著實稱得上是“最后的浮世繪師”。

《江戶名所圖屏風》與都市的繁華

展期:2018年7月28日—9月9日

地點:出光美術館(東京都千代田區丸之內 帝劇大廈9樓)

出光美術館收藏的《江戶名所圖屏風》描繪的是1657年明歷大火之前的江戶市井風情。屏風各處細致描繪的人物或是在勞動,或是聚集在花柳巷,仿佛在謳歌豐富的日常生活。除了《江戶名所圖屏風》之外,該展覽還會展出以江戶城市風貌為題材的其他繪畫,希望觀眾朋友們能欣賞新興都市在畫面中洋溢的活力,同時與描繪京都景觀的洛中洛外圖進行對比,思考繪畫史的意義。

荷蘭

當代荷蘭設計:館藏精選作品展

展期:2018年5月19日—11月25日

地點:休斯敦藝術博物館

荷蘭設計師對歷史和傳統懷有高度興趣,并且一直嘗試將科技和批量生產與藝術相結合,同時他們還十分注重藝術品的實用性、工藝性和制作者的經驗。此次特展的許多設計師采取了創新的手法,融合了荷蘭的悠久歷史和當今的新材料、新科技,從中汲取靈感。

法國

阿爾豐斯·穆夏作品展

展期:2018年9月12日—1月27日

地點:巴黎盧森堡博物館

穆夏是法國新藝術運動代表人物之一。他因1894年為巴黎歌舞劇《吉斯蒙達》(Gismonda)創作的女主角海報而成名,一生創作了大量海報、廣告、插圖,也從事珠寶、地毯、壁紙、戲劇布景等設計工作。穆夏的作品以優雅的女性形象和唯美的線條著稱。他筆下的女性常身著古典長袍,四周圍繞鮮花,畫面色彩明艷,呈現出夢幻的觀感。此次展覽展出穆夏生前經典海報、繪畫作品,以及較少為人知的攝影、雕塑、習作等。

講座

上海

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

時間:2018年8月11日 周六 14:00-16:00

地點: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侯怡利

“天香”二字,取自北宋丁謂所著《天香傳》,該書為中國最早針對沉香所寫的專著。“茄楠”自明代開始已成為最高等級的沉香。沉香是指由瑞香科樹木經過刀傷、蟲蛀或細菌感染傷口所分泌的樹脂,經過長時間結節而成。沉香出產于兩廣、越南及其他東南亞等地。因為結香方式特殊,散發出清涼幽遠的香味,有的近似蜜香,有的似乳香,既醇厚且優雅。自古以來,為世人所重,在生活、宗教、醫學都被妥善使用,因此對于沉香發展出獨特鑒賞方式,除了將沉香變為隨身佩飾,也為了聞香,發展出一套熏燃器具,這些都成為奢華尊貴又帶有士人風雅的香玩文化。本展覽取名為“天香茄楠”,期待觀者除欣賞工藝制作之美外,更能探尋如天香般令人難忘的香味。

在沉香越來越稀少的今日,透過展覽,一方面探索了古代宮廷將最上乘的沉香,做成各種精美的香玩器。另一方面透過各種香玩器以及香的延伸品種,將生活美學淬煉在玩香的器具。

絲綢之路與大唐盛世——解讀“何家村遺寶”

時間:2018年8月20日(周一)下午2:00

地點:上海圖書館正門四樓多功能廳(淮海中路1555號)

主講人:齊東方

1970年10月發現的何家村遺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被淡忘,反而以獨有的魅力,謎一樣地吸引學界不斷地探索、破解。神秘的何家村遺寶,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明碰撞的一顆明珠,盡顯了大唐盛世的雍容與華貴。大唐宮廷貴族生活、金銀制作工藝、租庸調制、道教和醫藥、胡人和胡風等,都能在何家村遺寶上看見。何家村遺寶的主人是誰?精美的器物有哪些?他們來自哪里?何時被埋入地下?為什么要埋入地下?國家寶藏守護人、北大齊東方教授,為您解讀何家村遺寶。

名人手札讀想記

時間:8月17日(周五)上午9:30

地點:上海圖書館正門四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張瑞田

《百札館三記》是張瑞田先生近年所寫有關傅雷的專欄隨筆以及讀信札記的結集,內容大多圍繞傅雷以及他的朋友圈的文人手跡而展開,敘述靈動,資料詳實,融學術性、藝術性、可讀性為一爐。另外,書中還配有數十幅珍貴的手跡、照片等有助閱讀理解文章的內涵。此次講座張瑞田先生將帶著這本新作蒞臨上圖,圍繞名人手札,結合歷史與現實,文化與文學,思想與藝術等,闡釋近代文人的家國情懷和人格魅力。
    責任編輯:顧維華
    校對:張艷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建省| 体育| 迁安市| 兴仁县| 松原市| 通河县| 班玛县| 昌乐县| 卢湾区| 上饶县| 甘南县| 盐亭县| 桦南县| 抚远县| 德令哈市| 安化县| 南川市| 辽中县| 马鞍山市| 资兴市| 宁明县| 开阳县| 融水| 封丘县| 丰顺县| 交口县| 云和县| 寿光市| 海南省| 舟山市| 武平县| 都昌县| 和龙市| 龙海市| 江西省| 彩票| 西宁市| 布尔津县| 祁连县| 汨罗市| 徐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