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搭訕、尾隨、拍攝、網絡狂歡……當我們害怕陌生人時,我們究竟在害怕什么?
當一個陌生人忽然走近,你的第一反應是做什么?
你會微笑一下,和他們聊天氣嗎?禮貌地轉身走開?還是,你會驚恐地閃開然后開始抽泣?
假設是最后一種的話。現在想象一下,一段你這樣做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瘋傳開來了——數百萬人正在分析是什么讓你哭起來了,你這么反應是不是合理的,以及你是不是可能患有自閉癥。
這是最近發生在一名美國年輕女性身上的事情,她在紐約時代廣場被21歲的TikTok創作者兼舞者休恩·阿徹接近時,她的反應被他拍了下來。

圖 | iStock
01
一段視頻所引發的
這段視頻在TikTok上被觀看了2100多萬次(在Twitter上被觀看了4500萬次) 。視頻中阿徹在幾個女性旁邊跳舞,拍她們的肩膀,然后舉起手要與她們擊掌。第一個女人不理他,走開了。第二個人看上去嚇了一跳,轉而向她的朋友求助。當阿徹拍她的肩膀時,她先擊了一下掌,然后把手放在她朋友的胳膊上。她開始哭了起來。
這段視頻在網上引發了憤怒,數千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位Twitter用戶爭辯道:“有人可以拍攝你30秒鐘,然后發布出來,最后違背你的意愿把你變成某種網絡人物,這簡直太瘋狂了。”
另一個人補充:“事實上,即使在他看到其中一個女孩明顯不愿意這么做之后,他仍然在她們附近徘徊。”
有人發表論斷道:“看來我們正式進入了黑鏡(注:英劇,講述了當代科技對人性的利用、重構與破壞)情節中了。”

圖 | 《黑鏡》
與此同時,阿徹尚未公開回應外界對其視頻的反應,但已關閉了TikTok上的評論。盡管如此,它還是引發了一場圍繞社交禮儀、社交媒體以及我們與陌生人互動方式的激烈辯論。
一個人在推特上寫道:“現代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他們居然會認為,出現在公共場所就意味著你默認了你可以被陌生人觸摸和拍攝,并把你的情緒和反應發在網上,供一百萬人嘲笑和進行心理分析。”
另一位網友補充道:“想想看,有天我不過是出去走走,就因為一段15秒的視頻,就有數百萬人在網上辱罵我,而我根本沒有選擇參與其中,這么一想會害怕也是情有可原的。”
自疫情爆發以來,像阿徹這樣的視頻就越來越受歡迎。而現在有無數像他這樣受歡迎的創作者,他們創作的內容都圍繞著接近陌生人——TikTok 上“隨機走近陌生人”的標簽單是瀏覽量就超過了620萬。
對于一些人來說,所有這些僅僅是無害的、平淡無奇的互聯網內容。但正如阿徹的視頻所顯示的那樣,如果你就是那個身涉其中的陌生人,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這引發的另一個問題是:當這種行為在主流和線下層面上被視為常態時,會發生什么?
02
有時互動與騷擾僅一線之隔
在公共場合侵犯別人的私人空間并不是什么新鮮事。而且,我們都很清楚,這很容易導致更惡劣的行為。
回想一下疫情爆發后,圍繞公共性騷擾的討論增加了——在英國,由于政府支持的新立法,現在這類行為可能面臨最高兩年監禁的懲罰。
2022年12月,英國政府研究發現,44% 的人認為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公共性騷擾發生得比五年前更頻繁(其中有18% 的人認為要頻繁得多)。
與此同時,英國國家統計局在2022年5月發現,16至34歲的女性中有二分之一的人在過去12個月中遭受過某種形式的騷擾,有38%的人遇到過噓聲、口哨、令人不適的性暗示或黃色玩笑,有25%的人感覺自己被尾隨過。
這類事件及形式多種多樣,但有一點將它們聯系在一起:它們都涉及到陌生人在公共場合以令人討厭的方式接近別人。
還有更具體的例子。今年早些時候,“#令人毛骨悚然的健身房”(GymCreep)的標簽在 TikTok上瘋傳,這個標簽下,女性展示了她們在健身時頻繁被企圖獵艷的男性接近或盯著看。

圖 | Getty Images
“我認為,在‘我也是’(MeToo)浪潮之后,我經歷的低級騷擾(比如噓聲)更少了。但最近我遇到了更多更為隱蔽的騷擾。”28歲的演員喬治·盧·邦說:“不久前,有個家伙跟了我整整15分鐘,不管中間我叫他走開多少次。我估計得有六次或更多次換了方向走,然后才決定在路口中間停下來,打電話叫人。”
55歲的莫莉也是如此。自疫情之后,她已經遭遇了幾起嚴重的公共場合騷擾事件,包括在步行去上班的路上被人稱贊她穿著健身褲的身材。
她還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被一個男人在地鐵上拍攝過。“一開始我以為他在看電影,后來我意識到,他是在拍我。我沒有理會,直到過了幾站之后他還在拍。最后,我讓他別再拍我了。他不理我,還是繼續拍攝著,于是我在下一站下了車。”
03
與陌生人互動的邊界在哪里?
當然,并不是所有與陌生人的公開互動都是騷擾。有一些人認為,在當今這個“容易上價值”的社會,無害的互動很容易被誤解為有所圖之類的。還有一些人甚至希望自己被拍攝下來,他們經常在公共場合做一些奇怪的事,目的就是為了這個。
但是很明顯,這種互動能夠而且確實會引起不適,特別是當這類相關行為變得越來越多的時候。

圖 | iStock
畢竟,就像我們在阿徹的視頻中看到的那樣,當有可能會引發當事人的本能反應時,一個人的本意如何又重要嗎?也許他只是想給TikTok拍個舞蹈視頻。但是,已經有一個女性被這樣的舉動嚇哭了,為什么還要上傳這個視頻呢?當涉及到與陌生人互動時什么樣的做法可接受、什么不可接受,他這樣的做法又會給別人傳遞什么樣的信息呢?
這些問題不僅值得創作者考慮,也值得觀眾們予以思考。最終,我們是觀看這些內容的人,并通過每一次的點擊和評論為這些內容注入新的生機。是很難知道該如何處理陌生人在公共場合試圖接近的行為。但如果是在家里,最好還是動動手把這個頁面關掉吧。

編譯/姜檸檬 排版/阿桃 監制/April
原標題:《搭訕、尾隨、拍攝、網絡狂歡……當我們害怕陌生人時,我們究竟在害怕什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