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58同城求職要先交千元費用?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小心這些坑
“剛交了400元,又要我再交1000元才能入職,我是不是被騙了?”今年4月中旬,李女士(化名)剛剛從上一份工作中離職,為了尋找下一份工作,她用手機下載了58同城App,按照平臺里的引導,填寫好了自己的簡歷,向她感興趣的幾個崗位分別投遞了出去。很快,她就收到了面試邀請,可她沒想到的是,面試邀請背后,似乎是一個圈套。
交錢才能入職?
李女士告訴記者,投遞簡歷后,她收到了來自自稱“田主管”的文員工作面試邀請。田主管發送來了微信號,要李女士添加后通過微信進一步溝通。
“文員是一周6天工作,早八晚五,每個月10號發工資……薪資試用期5000元左右,轉正以后5500元左右。”問了電腦基本操作能力得到肯定答復后,田主管發來了工作的內容和薪資待遇等等。覺得還不錯的李女士應允下來,雖然住在閔行,但仍愿意按田主管的要求到寶山區面試。5月11日,田主管發來定位,約好次日在楊浦區軍工路1300號賽特工業園區面試。
5月12日中午,李女士趕到了賽特工業園區,里面大多是掛著快遞招牌的倉庫物流中心。面試過程很順利,面試官當場表示第二天直接來簽合同。期間面試官還提到了一筆398元的費用,但說得很快,李女士甚至沒聽清這是筆什么費用。再聯系之前的田主管,田主管告知是保險。不疑有他,李女士掃描田主管的支付寶收款碼,支付了398元。
還沉浸在應聘成功的欣喜中,李女士又接到了個通知。田主管微信通知她說第二天不用再來賽特工業園區了,工作直接聯系一位“趙經理”安排就行。本該次日簽的工作合同,田主管也表示不用急,將由趙經理在閔行區為李女士重新找一個快遞站點工作,合同會寄到站點再行簽署。

“勞動協議書”第三條空白處便是要求李女士支付的押金。
剛添加上微信好友,趙經理馬上發來了一張圖片,以及一串支付寶賬號,要求李女士再轉賬1000元交一筆“押金”。李女士心里納悶,已經交了398元,怎么又多了新的費用。趙經理發送來的圖片是一份“合同協議書”,內稱“甲方僅為乙方提供工作機會,乙方與甲方或甲方合作的兄弟企業簽訂勞務協議、承包協議或勞動合同”,合同協議并未提到“1000元押金”,不過,有一條提到“您的__元防止快遞件丟失或公司配車費用已收到,感謝您的配合,即日起安排上班”,所謂1000元便是要填在空白處的金額。

李女士想退保險費困難重重。
李女士察覺到反常,當日傍晚就通過微信告知趙經理“不去了”,要求退掉之前支付的398元“保險費”,可趙經理發送了個“什么意思”就不再理會李女士。再聯系田主管,田主管又把退錢責任甩回趙經理身上,要李女士撥打趙經理電話索要退款。而李女士撥了十多個電話,對方也未接聽。5月15日,李女士收到反饋,稱要等一個月才可以退回這筆費用。無奈之下,李女士只好報警處理。一同報警的還有其他幾名求職者,交流中他們才知道,“合同協議書”中的空白處對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人甚至被要求交了3000元。最終在長海派出所介入下,時隔近2周,李女士才終于拿到了警方先行墊付的退款。
市就促中心:要小心這些坑
求職中被要求先付一筆費用的“套路”由來已久。一位王女士(化名)同樣通過58同城聯系到了一份位于浦東新區一家店的人事助理的工作,而還未入職,便要求交一筆600元“工裝押金”和40元“資料檔案費”;一位龐女士(化名)通過58同城找到了一份某文化傳播公司的兼職,面試過程中,公司便要求其支付900元共計一個月的餐費,可龐女士支付后,對方開的收據卻是“經濟服務管理費”。
還未入職便被要求交各種費用是否合理合法?針對李女士的遭遇,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下稱市就促中心)工作人員回復解放日報·上觀新聞稱,任何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要求先交錢再入職,或是以高薪就業作為誘餌向求職人員承諾培訓后包就業,但要先繳納服務費、培訓費等各類費用,都不合法。
工作人員還提醒,現在是招聘旺季,求職者應當警惕招聘過程中的其他套路。遇到用人單位以各種理由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或是稱試用期不用簽勞動合同的也都是不合法的。市就促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還有要求求職者承諾自愿放棄社保或轉正后再繳納的,也不合法,只要勞動關系存續,就需要繳納社保。
此外,工作人員提醒,要小心藏在招聘中的詐騙、傳銷行為。某些詐騙人員打著高薪兼職、點擊鼠標就賺錢、刷單返現等幌子,實際則是進行金融詐騙,騙取求職者錢財。求職者不要輕信既輕松又賺錢的“好差事”,應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就業觀。同時,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不要輕易泄露銀行卡、網銀和支付寶密碼等信息,不要隨意打開陌生網址鏈接;還有一些包裝成招聘的非法傳銷,一般以親友極力推薦的途徑傳播,基本都以輕松賺大錢、無需面試直接上崗為噱頭,面試或工作地點都比較偏僻且轉換頻繁,公司業務不能清晰說明。求職者要了解國家有關禁止傳銷的法規規定,掌握識別傳銷的基本知識。自覺抵制各種誘惑,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樹立勤勞致富、拒絕傳銷的防范意識。
市就促中心工作人員表示,求職者一定要選擇正規的線上求職招聘渠道,或是到當地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和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推薦認定的誠信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求職,找到意向工作信息后,要和有一定社會閱歷的親友溝通情況,冷靜聽取他們的意見或相關領域工作經驗。建議最好咨詢并參考不同年齡、不同地區三個人以上的意見建議。接到招聘邀約后,及時上網核實相關信息,特別是要到市場監管部門的官方網站查詢該用人單位注冊或者備案情況,若查不到相關信息就說明該單位可能不存在。
求職遇到了“坑”該咋辦?市就促中心建議,一旦發現黑中介,求職者可向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舉報,如遭遇求職應聘陷阱或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警。
(原標題為《在58同城求職要先交千元“費用”?市就業促進中心提醒,小心這些坑……》)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