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301例與第1229例,河南一對姑侄的造血干細胞“接力捐”
“我們可能做不了偉大的事,但可以用愛,做一些溫暖別人的小事兒。”這是剛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的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物流與電商學院大二學生荊樂天,在接受采訪時說的一句話。十萬分之一的配型成功概率——“00后”的荊樂天用愛心,延續了一名“95后”的生命。

荊樂天
2021年6月11日,經過高考洗禮的荊樂天,在家人的支持與陪同下,走進了鄭州市二七區大學路獻血屋,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無償獻血志愿服務活動,并加入了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之后的兩年里,他先后四次進行無償獻血志愿服務活動,并帶動身邊同學加入到無償獻血志愿服務活動中。
2023年2月27日,荊樂天接到鄭州市紅十字會的電話,得知自己與一名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液高度匹配。了解大致情況后,荊樂天配合相關工作人員,完成了前期血樣采集工作。由于受捐患者身體健康狀況惡化,捐獻工作不得不推遲,荊樂天的心揪了起來。終于,好消息傳來,受捐患者身體健康條件達到標準,捐獻工作得以繼續進行。“我冒的風險肯定比他小很多,只要能幫到他,我一定會配合。”當被問及害不害怕時,荊樂天如是回答。
為方便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順利進行,荊樂天每天早晨7點鐘及晚上7點,都需要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接種動員針。擔任班長的他,每次接種完動員針回到學校,堅持正常學習和處理班級事務。
4月26日,荊天樂完成了造血干細胞捐獻,成為了第1229位河南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受捐者媽媽寫親筆信向他答謝。被問及捐獻之后是否想盡快與這位不曾謀面的受捐者見面,荊樂天表示,自己只想默默祝對方早日康復,祝他的家庭恢復歡聲笑語。
一種家風滋養一代人。其實,荊樂天是個“捐二代”。
自2010年4月26日第一次獻血,荊樂天的姑姑荊江萍先后獻了六次血。2011年7月10日獻血時,她好奇地瀏覽了血站制作的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知識。這次,她多抽了5毫升,加入了中華骨髓庫。2013年夏,接到紅十字會的電話說她“中標了”。
“沒事找事,自己瘦成那樣,咋捐?”這是家人聽到的第一反應和擔憂。但是,荊江萍決定自己拿主意:同意捐獻。
采集工作進行了兩天。第二天的采集中,荊江萍一直感覺渾身極其寒冷,幾近打顫,蓋上兩床棉被,又把熱水裝進瓶子來保暖,才緩解下來。盡管如此,荊江萍沒有任何怨言,她只想讓對方趕緊用上這救命的血漿。她順利成為了第301例河南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在她的帶動下,家人也加入了獻血的隊伍。
江萍覺得:“感覺自己很幸運能夠去幫助別人。”她沒有想到,十年后,侄子從她手中接過了愛的接力棒。
第301例和第1229例,從姑姑到侄子,從捐獻者到受助者……跨越十載、跨越兩代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