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釋新聞|炭疽怎么防?要避免形成永久性疫源地
繼8日曝出疑似炭疽疫情并撲殺相關羊只后,8月10日,黑龍江省新聞辦通報稱,已有14人感染炭疽,為皮膚炭疽病例。其中,10人在哈爾濱市治療,2人在佳木斯市治療,1人在雞西市治療,另外1人治愈出院。
什么是炭疽,如何防治?
炭疽是什么病
炭疽(Anthrax)是細菌導致的一種傳染病。它被列為動物的二類疫病,人的乙類傳染病。
聯合國糧農組織官網消息稱,牛、綿羊、山羊、馬、驢、豬和狗等家畜以及羚羊、小羚羊、黑斑羚等野生反芻動物都容易感染炭疽。有報道稱,非洲一些地區的大象、河馬死于炭疽。獅子、獵狗和豺等肉食動物也容易感染炭疽。但鳥類似乎抗炭疽。
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公布的《炭疽防治技術規范》(2009)顯示,草食動物如牛、羊最易感,其次是雜食動物,再次是肉食動物,家禽一般不感染。人也易感。
羊多表現為最急性(猝死)病癥:抽搐,掙扎、突然倒斃,病程稍長者也只持續數小時即死亡。
牛和馬的急性病例一般經24~36小時后死亡,豬多為局限性變化,呈慢性經過,臨床癥狀不明顯,常在宰后才能看到病變。
前述《炭疽防治技術規范》規定炭疽的潛伏期為20天。相關患病動物、尸體及被其污染的土壤、草地、水、飼料等都是炭疽的主要傳染源,并可形成持久的疫源地,因為炭疽芽胞對環境具有很強的抵抗力。
人接觸上述傳染源后,可能經消化道(食物被病原污染)、呼吸道或皮膚感染炭疽。前述《炭疽防治技術規范》稱,炭疽呈地方性流行。有一定的季節性,多發生在吸血昆蟲多、雨水多、洪水泛濫的季節。
據中國疾控中心官網信息,人患炭疽主要有三種類型:皮膚炭疽、肺炭疽和腸炭疽。
皮膚炭疽占全部病例的95%以上。它主要表現為局部皮膚的水腫、斑疹或丘疹、水皰、潰瘍和焦痂;疼痛不明顯,稍有癢感,無膿腫形成。
肺炭疽患者起初表現為低燒,疲乏,全身不適,肌肉酸痛,咳嗽,通常持續48小時左右。隨后,患者病情突然發展成一種急性病癥:呼吸窘迫、氣急喘鳴、咳嗽、紫紺、咯血等。患者可能迅速出現昏迷和死亡,死亡率高達90%以上。腸炭疽患者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可能并發敗血癥和感染性休克,導致死亡。
被稱為“炭疽芽孢桿菌”的細菌是該病的“罪魁禍首”。人和動物都容易感染這一細菌,從而患病。它曾被用作生物武器,2001年底,在美國多個州出現。
如果通過顯微鏡觀察,你會發現炭疽芽孢桿菌的外形如同一根短棍。
1877年,德國科學家羅伯特?科赫(Robert Koch)首次發現了它。
衛生部《炭疽病診斷治療與處置方案》(2005年版)顯示,炭疽桿菌的致病性與其產生的外毒素和多肽莢膜有關:其外毒素引起人體局部組織水腫、出血、壞死,并可引起全身毒血癥狀;莢膜使該細菌更易于擴散,引起人體導流的淋巴結出血壞死,甚至侵入血流引起敗血癥。
該細菌可以形成抵抗力很強的芽孢,耐高溫、耐干旱,如同打不死的“小強”。一遇到適宜的環境,芽孢就萌發,長成完整的細菌,繼續“為害人間”。人類會因為吸入炭疽芽孢而感染炭疽。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簡稱“聯合國糧農組織”)官網信息稱,“死亡與活著……炭疽芽孢桿菌與大多數病原體不同。它依靠其寄主的死亡來傳播。隨著其受害者尸體腐爛,血管中的細菌形成孢子(芽孢)。孢子是炭疽的主要傳播源。”
令人慶幸的是,芽孢雖然耐高溫、耐干旱,但過氧乙酸、甲醛、環氧乙烷、0.1%碘液和含氯制劑殺芽胞的效果較好。
臨床治療中,人們使用青霉素、鏈霉素、四環素、卡那霉素等藥物殺死患者體內的炭疽芽孢桿菌。
如何防治:避免形成永久性疫源地
動物炭疽是人間炭疽的源頭。
原衛生部印發的《炭疽病診斷治療與處置方案》(2005年版)稱,“炭疽(芽孢)桿菌的生物攻擊,受害的對象主要不是人,而是牲畜。所造成的經濟破壞,遠甚于人員的傷亡。而且牲畜的感染還會造成更多的人的感染和環境的污染,只有阻止牲畜發病,才能保障人類的安全。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對牲畜進行免疫接種。當接種頭數達到畜群總數的70%時,能夠產生有效的保護作用。”
目前人們已開發出人用和獸用的炭疽減毒疫苗。但其保護效力只有一年,需要定期加強免疫。
農業農村部下屬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公布的《炭疽防治技術規范》(2009)稱,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疑似炭疽染病動物,都應立即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
該《規范》要求,工作人員對病死動物尸體,嚴禁進行開放式解剖檢查、采樣,以防止病原污染環境,形成永久性疫源地。患病動物和同群動物全部進行無血撲殺處理。新老疫區要進行經常性消毒,雨季要重點消毒。炭疽動物倒斃處的土壤消毒,可用5%甲醛溶液500毫升/平方米消毒三次,每次2小時,間隔1小時。
該《規范》規定,一個縣10天內發現5頭以上的患炭疽的動物,就被稱為炭疽暴發流行。工作人員要報請同級人民政府對疫區實行封鎖。
疫區是指由疫點(患病動物所在地點)邊緣外延3公里范圍內的區域。
當地人民政府在接到封鎖報告后,應立即發布封鎖令,并對疫區實施封鎖。停止疫區內動物及其產品的交易、移動。
病死動物尸體表面需要用5%對福爾馬林消毒,然后焚燒。焚燒時將尸體墊起,用油或木柴,徹底焚燒。
當最后1頭患病動物死亡或患病動物和同群動物撲殺處理后20天內不再出現新的病例,進行終末消毒后,經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審驗合格后,由當地獸醫主管部門向原發布封鎖令的機關申請發布解除封鎖令。
如果炭疽零星散發,應對患病動物作無血撲殺處理,對同群動物立即進行強制免疫接種,并隔離觀察20天;對病死動物及排泄物、可能被污染飼料、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
前述《炭疽病診斷治療與處置方案》(2005年版)要求,所有類型的炭疽患者,都需要在隔離狀態下進行治療,以防感染以至傳染的擴大。 患者的衣物和用品,盡可能采取高壓消毒或焚毀,替代方案是使用環氧乙烷熏蒸消毒。
皮膚炭疽病例隔離至創口痊愈、痂皮脫落為止;其它類型病例應待癥狀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培養兩次陰性后出院。
吸入性炭疽(肺炭疽)病例應當按照甲類傳染病管理,原則上應就地隔離,避免遠距離運送患者。
令人吃驚的歷史案例
哪些原因會導致炭疽疫情暴發?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李偉2017年在學術期刊《疾病監測》上發表標題為《從俄羅斯炭疽疫情談我國炭疽防控措施》稱,炭疽疫情多與人們接觸或食用病死家畜有關。2011年,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炭疽病例42例,死亡3例,患者發病與屠宰病死牛相關;1989年,西藏自治區江達縣藏民生吃受“污染”的風干牛肉因而被感染,部分地區發病率高達50%。
該論文提及,患炭疽病畜的販入,會造成炭疽疫情遠距離傳播。2012年,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村民購入外省炭疽病牛,引起當地皮膚炭疽疫情暴發。
該論文還提及多個驚人案例。偶然事件中,此前未徹底處理的疫源地再次暴露,導致時隔數十年,炭疽瘟疫再來。
湖南發生的一例時隔64年。該論文援引資料稱,1990年,湖南省有居民挖樹根,將1926年死于炭疽的死者的墓穴挖開,多人被感染,造成炭疽流行。
2016年8月左右,持續高溫導致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凍土融化,此前凍土下掩埋著的死于炭疽的馴鹿尸體裸露,食草動物接觸或吸入炭疽芽胞后,被感染、發病。當地人也因此被感染、發病。36人患炭疽。
陜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劉東立等人2016年在《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發表標題為《陜西省一起炭疽暴發疫情的調查處置及病原學分析》的論文稱,2015年7月13日,陜西省延安市甘泉縣美水街道辦事處袁莊村出現第一頭騾子患病死亡, 至8月8日,袁莊村、董莊村、王莊村三村莊共病死騾子15頭, 驢2頭。死亡牲畜中, 有4頭騾子和1頭驢被出售。部分村民因剝食病死騾子,出現癥狀,疫情被上報,最終確診皮膚炭疽患者19例。
該論文透露,當地疫情處理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問題,處置過程中,較早前掩埋的病畜距離居民點和水源太近, 掩埋太淺,未經焚燒處理,造成隱患。炭疽芽孢在自然環境可長期存活, 遇到合適的環境即可侵犯人畜, 疫區處理不徹底為以后的疫情埋下了“種子”。
后期,工作人員對原掩埋地點進行深挖消毒處理,然后用混凝土澆鑄,并設立了醒目標識。該論文稱,甘泉縣歷史上曾在1973年有過1例皮膚炭疽病例報告,此后再無病例報告,在靜息幾十年后,當地突然發生炭疽疫情,且構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值得人們警醒。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