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城市所以燃|直播預告:與人類學者項飚、袁長庚談青年與工作
面對工作,今天的年輕人有些焦慮。
“985廢物”“孔乙己”“逆向考研”背后或許是教育年限與“職業回報”間的溝壑。繼續念書,暫緩就業,是一個好選擇嗎?
“宇宙的盡頭是考公”,類似的戲謔背后是青年人面對不確定性時的手足無措。“穩定的工作”意味著什么?
“00后整頓職場”頻頻登上熱搜,社交平臺上,“職場整頓者們”不再奉行“吃虧是?!?, 認為“誰愛加班誰加班”,“沒必要慣著領導”,這在一定程度上暗含了人們對于超負荷工作文化的長期不滿,工作與生活平衡,難在何處?
數字技術與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催生了新的工種,也改變著人們的工作狀態,這如何形塑當下青年人的職業選擇?
......
種種職場熱詞或許是當今青年就業情況與焦慮的注腳。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所長項飆近年來頻頻談及“附近的消失”,這一概念引起年輕人的廣泛共鳴。2022年,澎湃新聞與騰訊公司共同發起“數字原野計劃”,項飆也是該計劃的學術顧問,數字時代青年職場人的一大關切在于,數字技術對于人和世界的關系的重構。工作作為人與世界的一種獨特聯系,人類學家如何看待當下青年對于工作的種種焦慮?
青年學者袁長庚曾開設通識選修課“理解死亡”,受到“00后”學生熱捧。他的學生大多是走過高考獨木橋的“贏家”,但他觀察到一種更甚的焦慮。袁長庚認為,一些應試“贏家”會誤會,人生是由一場又一場考試組成的通關游戲,但在人生不可期與不確定面前,這種認識反而容易導向一種脆弱。
今年,澎湃研究所播客“如此城市CityTells”將推出特別系列“城市所以燃”,在音頻之外,我們將走進N個城市角落。

6月16日19:00,項飆與袁長庚將做客“城市所以燃”首場活動,對話青年學生與青年職場人,談談“我的這份工”,從青年處境與選擇出發,洞察工作之于人的價值與意義。
本次對談將通過澎湃新聞上直播與澎湃新聞視頻號直播。期待與你相遇!
(場地鳴謝:HABITAT)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