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際學校卷“洋競賽”卻難打動名校招生官?參賽需回歸理性
近幾年,海外本科名校競爭進入“白熱化”狀態,尤其是美本名校在中國錄取量整體收緊。怎樣才能增加自己的申請優勢?國際學校集體“卷競賽”成了助力學生升學的“法寶”,國際競賽獲獎對學生和國際學校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如何為學生理性規劃競賽活動?
01 國際競賽鼓勵重在參與,卻越來越卷
全美演講與辯論聯盟賽、ASDAN數學思維挑戰營、AIMO數學奧賽、AMC數學競賽......從人文社科到數理化,如今,各類國際競賽五花八門。參賽拿獎狀成了很多國際學校孩子的“標配”。
“升學越來越難,卷競賽成了必然。但如果為了升學卷競賽,就偏離了教育的本質,也與國際競賽設立的初衷相違背。”清瀾山學校生物實驗室、理科競賽負責人李軒告訴頂思,中外競賽有差異。
國內競賽,以奧賽為例,難度大,門檻高,在拔優發揮重要作用。而國外的競賽有著“重在參與”的理念,獲獎率超過50%,對學生來說是莫大的鼓勵。
國際競賽對于幫助學生提升學術興趣,進行學科拓展具有積極的作用,是自身學術能力的體現。如果出于后者的考量,學校組織競賽活動是多多益善的。
一些含金量較高的國際競賽,比如AMC10、AMC12(全美數學奧賽)在近年來受到大家的熱捧。在這些競賽中獲得金獎,升學履歷上可以變得更出彩。
國際競賽作弊也因此頻繁被媒體報道。李軒表示,包括國際大考在內的各類考試作弊現象越來越嚴重,甚至某些大型知名競賽也不能幸免。在社交平臺上經常能提前看到競賽的原題,這也引起了很多勤勤懇懇、踏踏實實準備競賽的學生的抗議。
“國內和國際競賽是兩套系統,國內主流大型競賽主辦機構為教育局、學校,把控力足夠,而國外的競賽缺乏監管,存在灰色地帶。組委會會將題目試卷提前寄到學校。學校是否作弊,檢查力度是不夠的,全靠學校自覺?!崩钴幏治?。

02 競賽到底能為學生“加多少分”?
“從美本升學角度看,招生官不僅看重競賽結果,還看中一路上的持續付出?!崩钴幹赋觥熬砀傎悺钡暮诵膯栴}。
比如,學生喜歡生物,那么學生參加初中生物競賽、高中生物競賽,參加和生物相關的社團,參與過生物學科實驗類研究等,一系列持續付出遠大于僅參加一次大比賽拿獎。“美國招生官尤其重視學生在某個興趣專業上,是否持續地投入。”李軒強調。
而英國頂尖名校也采取類似的錄取邏輯。劍橋招生官訪問清瀾山學校時曾說,如何證明學生對這個專業感興趣?你做了多少調研?付出哪些努力?
李軒回憶,“教授說我寧可要一個對專業感興趣的學生,去做很多拓展學習,這個拓展學習不一定是競賽,還可以是科研等。他舉了一個極端例子:如果學生對文史類很感興趣,即使任何科研和競賽都沒參與,但學生堅持聽相關廣播,持之以恒地在課外拓展,這也能打動招生官。所以,競賽本質上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在課外拓展自己的機會,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好好利用機會,而不是單純地角逐金銀銅獎牌?!?/p>
李軒提到,競賽不提倡刷分,而是要提升自我。無論科研還是競賽,幾乎是人手一份,但“可以花錢買”已經成為行業公開的秘密。因此,國外的大學對中國的“背景提升”項目感知越來越靈敏,因此靠高分競賽成績刷“存在感”也變得越來越難。所以,“作弊行為”本質上損害了整個國際教育行業的長遠利益,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03 為學生規劃競賽,考驗國際學校真實力
“給學生規劃競賽要趁早,不是明年要升學了,才去搞競賽,這就太晚了?!崩钴幷J為,理科類競賽起碼需要持續3-5年甚至7-8年的長時間的投入,才能在10-11年級拿到比較好的競賽名次。國際競賽的難度由簡到難,逐級遞增,可以在每個年齡段逐步鋪開。
換句話說,競賽開始的年級要下沉到小學初中。比如為小學階段數學、計算機編程類的競賽提供輔導和支持,初中階段增加科學類的競賽,高中在選修課更加全面地開設針對各奧賽的競賽輔導。另外,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配備高研實驗室,對科研感興趣的學生,可以由導師帶著學生進行科研方面的訓練。

“尤其在低年齡段時,鼓勵學生多嘗試各類競賽。以清瀾山為例,五年級開始,升學指導就可以結合學生個人興趣、目標大學,統籌規劃選課、課外活動拓展、競賽參與。對于那些明顯在課堂上‘吃不飽’的孩子,對某一個學科展現極大興趣的孩子,可能是競賽的好苗子,老師們要能慧眼識珠,學校要提供額外的支持輔導?!?/p>
作者 | zoey
圖源 | 網絡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