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農民日報頭版:中國特色農業強國的世界意義
在2022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建設農業強國,也是在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消除貧困貢獻中國力量。”總書記的重要論斷深刻闡明了我國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世界意義,充分彰顯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也為我們高水平推進農業強國建設指明了方向。
中國農村地域廣袤、農業人口眾多,在這樣一個傳統農業大國推進農業強國建設,不僅裨益自身也將惠及世界,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積極意義。首先,從中國自身看,中國始終把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作為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依靠自身力量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解決世界近1/5人口的吃飯問題,更實現由過去“吃不飽”向追求“吃得好”的歷史性轉變,這本身就是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作出的巨大貢獻。中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也是在為消除貧困作貢獻。當數億中國農民整體邁入現代化,無疑將顯著加快世界現代化進程,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
還要看到,隨著中國建設農業強國步伐加快,將有更多國家、地區在與中國的農業合作交流中受益。建設農業強國不是關起門來,而是要著眼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在開放合作中提升中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影響力。中國始終堅持農業全方位開放,不斷提高農業對外合作水平。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農業貿易規模不斷擴大,成為全球農產品第一大進口國、第五大出口國,不僅是美歐等發達國家、地區農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也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最不發達國家農產品出口的重要目的地。中國敞開農業對外開放的大門,擴大了國際農產品市場,有力促進了相關國家和地區農業產業發展、農民就業增收。多年來,中國還積極開展農業投資、科技交流、對外援助,參與全球糧農治理,充分展現了中國擔當、貢獻了中國力量。
更長遠地看,中國特色農業強國建設還將為世界農業現代化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建設農業強國,自然要遵循普遍規律,借鑒國際經驗,但根本的還是立足自身國情農情。在一個農村人口龐大、區域發展不均衡、農業農村發展長期相對滯后的發展中國家實現農業現代化,中國走的將是一條區別于當前世界農業強國的發展之路。正如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向世界貢獻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中國方案,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減貧實踐提供了重要參考,中國建設農業強國也必將蹚出一條獨特的路徑,向世界展示農業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中國在與世界的互動交流中汲取建設農業強國的智慧,也必將以自身實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消除貧困貢獻中國力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