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三角這五年|滬蘇浙結對幫扶皖北振興,補齊“短中之短”

6月5日起,2023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安徽合肥召開。
今年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5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3周年。在2020年8月的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要增強欠發達區域高質量發展動能。一體化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發展落差往往是發展空間。有關部門要針對欠發達地區出臺實施更精準的舉措,推動這些地區跟上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步伐。
因地理、氣候、歷史等原因,包括安徽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六市及滁州、六安所屬四縣(市)的皖北一度是安徽的“口袋底”,其面積5.3萬平方公里、占安徽的37.8%,常住人口2943萬、占全省的48%,202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的30.8%,人均GDP為全省的63.7%。“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重點在安徽,短板也在安徽,人口最多、經濟最薄弱的皖北地區則是區域協調發展的‘短中之短’。”《安徽日報》2021年曾刊文說。
2011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就已提出把加快皖北振興作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重點。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后,皖北的發展越來越多地進入國家視野和區域布局。2021年底,滬蘇浙有關城市結對幫扶皖北各市,構建產業、技術、人才、資本、市場等結合的合作幫扶工作格局,進一步激發皖北地區內生發展動力。一年多來,在補齊“短中之短”皖北的區域共建中,隨著產業協同等高對接、人才資源交流合作、民生領域共建共享等的推進,長三角地區正通過探索區域內合作幫扶欠發達地區的實戰經驗,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地區協同發展新模式。
區域合作:滬蘇浙結對幫扶
據國家發改委2021年底印發的《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上海閔行區與淮南市結對、松江區與六安市結對、奉賢區與亳州市結對,江蘇南京市與滁州市結對、蘇州市與阜陽市結對、徐州市與淮北市結對,浙江杭州市與宿州市結對、寧波市與蚌埠市結對,結對合作幫扶的期限為2021年至2030年。
幫扶的重點任務包括:干部互派交流,分批選派優秀干部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掛職,注重安排優秀年輕干部參加。
共建省際產業合作園區,探索創新飛地、園中園等模式和成本共擔、利益共享等機制,鼓勵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率先布局,積極推進產業轉移與承接。
搭建資本與項目對接平臺,按市場化機制探索設立專項基金,梳理重大項目清單,推動項目和資本高效對接。
加強農業全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建設優質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
加強文化旅游產業合作,共同開拓優勢旅游資源,聯合開發跨省市旅游路線和新產品。
提升民生共享水平,推動優質教育、醫療、康養等資源共建共享。
搭建人力資源供需和高技能人才共享平臺,共同培訓培養各類專業人才等。
2022年4月,安徽出臺《推進落實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工作方案》,以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為重點,部署八市在與滬蘇浙實現產業協同等高對接方面的重點任務。同時要求八市依托省級以上開發區,采取股份合作、委托管理、“園中園”等模式與幫扶城市共建省際產業合作園區,探索建立成本分擔和利益共享機制。

2023年5月19日上午,安徽省委書記韓俊來到阜陽技師學院,實地察看新能源汽車維修實訓基地。“安徽發布”微信公號 圖
“皖北在全省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沒有皖北的現代化就沒有全省的現代化。”今年5月中旬,安徽省委書記韓俊在阜陽市調研時強調,皖北要加快跟上全省乃至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步伐。部署加快皖北全面振興的舉措時,他提出的第一條就是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戰略機遇,發揮區位、交通、市場、資源等優勢,主動靠上去、全力融進去,努力實現新的更大發展。
效果初現:經濟“活水”流動起來
一年多來,滬蘇浙城市與皖北城市互訪對接600余次。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注意到,共建省際產業合作園區成為多組結對城市在產業協同方面的主抓手和合作幫扶的重中之重,淮北、徐州,蚌埠、寧波,淮南、閔行,六安、松江,滁州、南京等省際結對共建園區均已成立。閔行·淮南科創產業園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產業;寧波蚌埠微電子產業園重點打造智能傳感器全產業鏈;寧滁兩市共建的三個結對合作園區已簽約落地高端鋰電材料、光伏、大型鋼結構件生產制造等項目14個,總投資171億元。
隨著項目資本的高效對接,經濟“活水”流動起來,產業鏈、供應鏈短板逐步補齊。寧滁兩市去年簽署農業合作框架協議,在菜籃子基地建設、農業招商引資、農業技術交流等方面優勢互補,滁州建成27個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去年銷往南京的初級農產品和加工農產品超100億元,增長21.5%
同步流動的還有人才。去年,皖北八市派出近200名干部赴滬蘇浙有關單位跟班學習。寧滁兩地通過簽訂人才合作協議,在南京設立人才研發飛地,建立人才驛站和農民工工作站、人才培養基地。寧波組建專家服務團赴蚌埠開展服務基層活動,涵蓋基礎教育、基層醫療、文化旅游、生態環境、農業技術等。淮北通過共享徐州的資源,在當地建起集政務服務、產業聚集、創業孵化于一體的淮北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至去年11月入駐企業20家,營業收入突破10億元。
為讓群眾更多享有一體化發展紅利,民生領域的合作是幫扶的另一重點。去年3月,亳州與上海奉賢區簽訂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協議,通過建立兩地跨省通辦的工作機制,實現132項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滬蘇浙的優質醫療資源也在加快向皖北流動,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與浙大二院合作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協作醫院”在宿州市立醫院揭牌。提速邁進的還有交流合作辦學的步伐,蚌埠選派教師、校長(園長)到寧波跟班學習,江蘇師范大學在淮北建設附屬相山實驗學校,亳州市政府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合作共建亳州學院中醫藥學院,位于蘇皖交界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金牛湖校區已有4000名學生入學,與本部實行師資、管理、制度、教學一體化。
拓展多層級多領域合作
統計顯示,2022年皖北集聚區在建億元以上省外投資到位資金已達4127.5億元、增長15.2%,其中引進滬蘇浙資金2117.5億元、增長21.2%。
澎湃新聞了解到,2023年的結對合作幫扶將涉及更多領域,創新合作的鏈條不斷延伸。
根據部署,今年安徽將推動結對合作園區全部掛牌成立并實體化運營,指導各市編制園區主導產業發展規劃,高標準建設完善園區基礎設施。為推動皖北城市加快融入滬蘇浙城市產業鏈供應鏈,省級還將組織開展多場“龍頭企業+配套企業”對接活動,招引落地一批標志性項目,培育6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推動皖北城市加強與滬蘇浙城市的數字經濟合作。

滁寧城際鐵路 “中國中鐵”微信公號 圖
同時,鼓勵結對城市所轄縣、區、開發區開展“一對一”對口合作,推動結對城市向科創、交通、外資利用等多領域拓展合作。如科創方面,支持結對城市共建共享科創資源,協同打造“雙創”合作平臺;交通方面,完善省際跨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協同推進機制,協調推動滁寧城際、徐淮阜高速等重點項目建設。
攜手開放的步伐也將穩步加快。今年安徽將組織開展“滬蘇浙外資企業皖北行”,促進外商交流和項目對接;支持皖北城市依托“海外智慧物流平臺”,實現海外倉信息資源共用共享;加快促進蚌埠自貿片區與寧波自貿片區聯動發展,協調支持蚌埠申建綜合保稅區,推進跨境貿易一體化發展。
“安徽借上長三角的‘東風’、搭上一體化的‘快車’,是最大的發展紅利、最大的發展動能。”5月17日,安徽省委書記韓俊在主持召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暨省推動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上表示,全省要堅持主動靠上去、全力融進去,做好深化產業鏈對接協作大文章,堅持自主培育與主動承接相結合,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把共建產業合作園區作為有效載體,加快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進一步補鏈、固鏈、強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