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怪人”如何改變世界?一本書給你答案

在人類歷史上,有著這樣一群“奇怪”的人。他們是一流的教授和工匠,追求完美主義所能到達的極致,但卻又常常行為舉止超出常規,思維方式離經叛道。他們擁有著異常的個性,異端的思維,異類的行為,異于常人的想象力……他們是充滿好奇心的夢想家,也是追求精確性的先行者。
發明蒸汽機的幕后英雄“鐵瘋子”約翰·威爾金森、福特汽車公司創立者亨利·福特、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威廉·肖克利、創辦波音公司的威廉·愛德華·波音、“GPS之父”布拉德·帕金森、摩爾定律的發現者戈登·摩爾、“計算機科學之父”艾倫·麥席森·圖……這些照亮未來的“點火者”,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更新了世界的秩序。
從書中的16位關鍵人物到作者西蒙·溫切斯特,《追求精確》從他們的故事里走向歷史的背面,沿著250年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帶領我們一同走進這場塑造與改變世界的英雄之旅。
《追求精確》中的16位關鍵人物
告訴你“怪人”如何改變世界

精密制造先行者
照亮智能制造未來的“點火者”

西蒙·溫切斯特
全球知名歷史學家
精密制造先行者
大英帝國勛章獲得者
《精密制造》一書作者
1
從科班出身的地質學家到新聞記者

西蒙·溫切斯特1944年出生于倫敦。從牛津大學地質系畢業后,他在非洲一家礦業公司擔任地質研究員,卻發現自己實際上是個“非常糟糕、無能的地質研究員"。
一天晚上,在礦場的帳篷里,溫切斯特讀了簡·莫里斯(Jan Morris)廣受贊譽的歷史文學作品,這立刻激發了溫切斯特成為作家的愿望,他跳起來寫信給莫里斯尋求職業建議。莫里斯很快回信,并敦促他在接到信的那一天就放棄地質學,去找一份給報紙寫作的工作。不久之后,溫切斯特就順利地在英國一家報社找到了工作。
2
“水門事件”報道者和好萊塢巨制電影原作者
1969年,溫切斯特加入《衛報》。最初是駐紐卡斯爾的代表,后來成為駐貝爾法斯特的通訊員,經常作為BBC電臺的評論員和撰稿人出現在公眾面前。1971年,他被提名為英國年度新聞人物。
1972年,溫切斯特成為《衛報》華盛頓特區通訊員,報道了理查德·尼克松總統下臺、吉米·卡特總統上任等新聞,其中就包括舉世嘩然的“水門事件”。也是在此期間,在費伯出版社的編輯查爾斯·蒙特斯(Charles Monteith)的敦促下,溫切斯特寫下了他的第一本書《神圣的恐怖》(In Holy Terror),主要講述他在北愛爾蘭的那段經歷。
1982年春,溫切斯特擔任《星期日泰晤士報》海外特派員時,正值英阿馬島戰爭。他因被懷疑是間諜而被捕,在阿根廷火地島的監獄中被關押了三個月。這段經歷再次激發了溫切斯特的寫作靈感,他在1983年出版的《監獄日記》(PrisonDiary)和1985年出版的《前哨》(Outposts)中,都記錄了這段非凡的經歷。
溫切斯特第一本引起轟動的作品是1998年出版的《教授與瘋子》,該書講述的是《牛津英語詞典》背后的故事,并從中揭示人的卑微與偉大。這本書出版之初,不管是出版方還是溫切斯特本人,都沒有對它抱有多大的期待,以至于首印量只有10000冊。而《教授與瘋子》剛一上市,銷量就迅速攀升,很快突破數百萬冊,并一舉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2019年,此書被翻拍成電影上市,由好萊塢兩大著名影星肖恩·潘和梅爾·吉布森領銜主演。即使在20多年后的今天,這本書的平裝版和精裝版仍然在不斷重印。
3
大英帝國勛章、加拿大皇家地理學會勞倫斯·伯比勛章獲得者、數度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的環球旅行作家

地質主題和旅行貫穿了西蒙·溫切斯特的一生。在進入大學之前,他就曾花一年的時間在美國搭便車四處旅行。成為記者后,他更是游歷了亞洲、美洲及非洲的不少國家與地區。因為其扎實的地質學知識,溫切斯特在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經驗,又廣泛深入世界各地之后,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故事講述方式。這些都為溫切斯特在文學、歷史和地質學領域的卓越建樹埋下了伏筆。
2001年出版的《改變世界的地圖》(The Map that Change the World)中,溫切斯特從地質學家威廉·史密斯(Wiliam Smith)通過追蹤化石得以繪制出聯結整個世界的地圖的傳奇故事入手,抽絲剝繭、層層推進,使之再次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榜的爆款圖書。
2005年出版的《世界邊緣的裂痕》(A Crack in the Edge of the World),將人們重新帶回了1906年那場舉世矚目的美國舊金山大地震的現場,溫切斯特以其特有的講述方式和對地質學的獨特理解,顛覆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2010年出版的《大西洋的故事》里,溫切斯特則將視角置于人類知識進化的背景下,融合歷史與軼事、地理與懷舊、科學與博覽會,娓娓講述出大西洋的壯麗傳奇。
因為在新聞和文學上的卓越貢獻,以及在地質學上的不斷探索,溫切斯特在2006年獲得了由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親自頒發的大英帝國勛章,又在2016年獲得了加拿大皇家地理學會的勞倫斯·伯比勛章,并當選為院士。
4
精密制造先行者,照亮智能制造未來的“點火者”。

溫切斯特的父親一生都從事精密機械工程師的工作。在職業生涯的最后幾年里,他還為魚雷制導系統設計并制造過微型發動機。溫切斯特的童年充斥著有趣的機器,他與它們一起度過了許多幸福的時光,時過境遷,雖然溫切斯特的童年時代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但是,那些美好的記憶依舊讓溫切斯特對精密制造保持著憧憬。
2011年春天的一個下午,溫切斯特出乎意料地收到了佛羅里達州清水鎮的一封陌生的電子郵件,它的標題是“一個建議”,它在第一開頭就毫無掩飾地問溫切斯特:“為什么不寫一本關于精密制造歷史的書呢?”
給溫切斯特寫信的人叫科林·波維(Colin Povey),是一個玻璃工程師,他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制作玻璃材質的科學儀器。波維先生在信中表示,精密制造是現代社會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雖然很多時候人們都不會關注到這個事實。人們都知道,機器的各項參數必須是精確的,人們也都認識到,越是對人們而言重要的物品,如相機、手機、電腦、自行車、汽車、洗碗機、圓珠筆等,里面的零件越是需要互相匹配,才有可能完美地運轉。毋庸置疑,細節越是精密的產品,越是好東西。
在人們看來,精確的存在就像氧氣或語言一樣是理所當然的,但在很大程度上人們卻也注意不到這種精確性。
在科林·波維的啟發下,溫切斯特深入研究了精密制造250年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推出《精密制造》一書,傾情講述精密制造先驅的故事:“鐵瘋子”約翰·威爾金森、亨利·莫茲利、約瑟夫·布拉馬、杰西·拉姆斯登和約瑟夫·惠特沃思等,帶領讀者見證公差是怎么從 0.1 縮小到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幾近為零)的精密制造史,掀起了一場對精密制造改變世界大問題的深刻探討:完美從時間中誕生,現代世界從精確中涌現。
原標題:《“怪人”如何改變世界?一本書給你答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