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埃爾多安贏得歷史性大選,他將如何解決舊問題實現新目標?

當地時間2023年5月28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總統府發表演講。視覺中國 圖
今年的土耳其大選被認為是全球最為重要的一場選舉,這場選舉對于即將迎來建國百年的土耳其共和國來說意義非凡,也被稱為現任總統埃爾多安所遇到的最艱難選舉。5月14日的首輪總統大選,88%的投票率創下歷史新高,埃爾多安和克勒奇達爾奧盧均未能獲得超過50%的選票,二人不得不進入兩周后舉行的第二輪總統決選。同時,首輪大選結果揭曉后,兩大陣營的力量對比真實地呈現在世人面前,之前埃爾多安和克勒奇達爾奧盧誰將贏得選舉的巨大懸念逐步消散。埃爾多安在首輪大選中的明顯領先和之后排名第三的候選人希南·奧安明確表示支持埃爾多安,使第二輪選舉的態勢趨向明朗化,反對派大勢已去。

當地時間2023年5月28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支持者在正義與發展黨總部前的屏幕上觀看總統選舉的初步結果。視覺中國 圖
5月28日舉行的第二輪總統選舉初步結果已經揭曉,根據土耳其最高選舉委員會對99.43%票箱的計票結果,埃爾多安贏得52.14%的選票,克勒奇達爾奧盧獲得47.86%的選票。埃爾多安最終贏得此次總統選舉,獲得連任。

當地時間2023年5月28日,土耳其安卡拉,在共和人民黨總部顯示的出口民調結果。視覺中國 圖

當地時間2023年5月28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支持者揮舞旗幟慶祝總統決選。視覺中國 圖
埃爾多安擁有更大選舉優勢
埃爾多安擁有的執政優勢、個人魅力、選舉經驗以及更穩定的基本盤,保證了其能夠在此次空前激烈的大選角逐中笑到最后。
一方面,埃爾多安陣營的選民基本盤更大、更穩定,并擁有執政優勢。首輪選舉的結果反映了埃爾多安穩定的支持率和強大的政治動員能力,不僅埃爾多安的支持率明顯領先,正發黨也依然是議會第一大黨,并聯合盟友民族行動黨繼續掌控議會多數席位。在此次選民投票率攀新高、需要極高動員能力的情況下,執政優勢顯得尤為重要,正發黨的選舉動員能力明顯更強。而反對派陣營缺少相應的資源和手段,且內部派系復雜,立場協調難度很大,首輪選舉結果不利進一步凸顯了反對派政黨之間的矛盾。

當地時間2023年5月28日,黎巴嫩的黎波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支持者聚集在一起慶祝埃爾多安再次當選土耳其總統。視覺中國 圖
另一方面,埃爾多安擁有突出的執政能力與強人魅力。作為具有國際代表性的政治強人,埃爾多安的執政風格與個人魅力受到國內民眾追捧,長期執政和治理國家的能力和成效可見度更高,而反對派并沒有提出系統、令人信服的國家治理方案。克勒奇達爾奧盧的年齡更大,除了多年前反腐方面的聲譽之外,缺乏執政經驗與領導能力,從未贏得過重要選舉;在反對派政治體系中地位較為弱勢,有賴于本黨少壯派和其他政黨的支持,對青年、右翼保守選民的吸引力有限。
民族主義成為決定大選的關鍵議題
從議題來看,決定大選結果的關鍵并不是選前被熱炒的經濟問題或地震問題,而是具有更大號召力的民族主義與意識形態問題。雖然長期持續的經濟問題和突發大地震對埃爾多安的選情帶來了巨大壓力,但兩大陣營的各自基本盤和動員能力依然是基礎性因素,誰能夠爭取到更多的中右翼搖擺選民支持成為大選的關鍵。在此背景下,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民族主義議題對選民的吸引力明顯更大。
長期以來,土耳其國內民族主義和保守主義思潮的影響持續上升,深刻地影響到國內政治生態與政黨格局。正發黨的意識形態早已逐步轉變為伊斯蘭主義和民族主義的結合,2015年起與民族行動黨的穩定結盟既反映了這一變化,又顯著加強了這一趨勢。
此次大選中兩大陣營都打起了民族主義牌,反恐與難民成為代表性議題。反對派主要炒作難民問題,試圖吸引民族主義者的支持,同時卻與親庫爾德人的人民民主黨合作,加之內部政黨眾多、立場相互沖突,導致其喪失了一批右翼民族主義和中間派選民的支持。雖然克勒奇達爾奧盧一直以遣返難民為口號,但并未取得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與效果。而埃爾多安堅定的“反恐”立場與對西方的強硬態度使其贏得了更多民族主義選民的支持,被認為更能維護土耳其的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兩大右翼民族主義政黨在此次議會選舉中的得票率此消彼長就說明了這一點,好黨(?Y? Parti)的議會得票率比預期明顯下降(9.7%),而民族行動黨的支持率比預期大幅上升(10%)。
此次選舉中,右翼民族主義力量及其政治影響力出現顯著提升。除了民族行動黨和好黨之外,還有多個小型右翼政黨在此次大選中前所未有地獲得了政治影響力。由于大選競爭激烈,兩大陣營在選前都極力拉攏更多小黨支持,對其做出了不少政治承諾。在議會選舉中,有多個新的右翼政黨依托于兩大陣營參選,首次獲得了議會席位,在執政聯盟和反對派聯盟中均是如此,如新繁榮黨、自由事業黨、幸福黨等。持右翼民族主義立場的希南·奧安因為反對派陣營與人民民主黨的聯合而選擇支持埃爾多安,這成為助力埃爾多安最終贏得選舉勝利的重要因素,也將對未來的土耳其政局帶來潛在影響。
舊問題與新目標
總體來看,雖然有大量土耳其民眾對埃爾多安的相關政策或長期執政不滿,但大選結果表明依然有更多民眾支持埃爾多安,相對于缺乏執政能力的克勒齊達爾奧盧及其背后四分五裂的反對派陣營,選民更愿意相信執政經驗豐富的埃爾多安。此次埃爾多安贏得大選勝利,預示著土耳其的內外政策將保持更大的延續性,國家“路線之爭”暫告一段落,所謂歷史性大選成為埃爾多安漫長執政生涯的又一段插曲。
從過去二十余年的執政歷程來看,埃爾多安內外政策較為務實,曾取得輝煌的執政業績,有較為穩定的政治追求和政策目標;堅持平衡外交政策,在大國競爭中不選邊站隊,積極追求戰略自主和大國地位,在國際舞臺上的作為可圈可點。然而,再次贏得選舉勝利的埃爾多安依然面臨國內嚴峻的經濟問題、艱巨的震后重建、加劇的政治極化和艱難的外交平衡等多重挑戰。
在國內層面,土耳其政府首先需要努力穩定經濟增長,尋求降低通貨膨脹率,進一步改善經濟狀況,爭取更多外部投資和資金流入,提升出口,穩定就業。埃爾多安已經承諾將在2023年將國內通脹率降至20%以下,之前因選舉需要而大規模財政支出帶來的經濟后遺癥也需要妥善應對。其次需要加快推進地震災區的重建進程,兌現其做出的新建大批安居房屋和安置災民的承諾。埃爾多安承諾要在一年內完成地震災后重建,在當地新建65萬套新公寓,為受災民眾提供優惠住房貸款等。在這些緊迫任務之外,埃爾多安也需要緩和國內大批民眾對其的不滿情緒,彌合因此次空前激烈的選舉而加劇的國內撕裂,尤其是給青年群體更大發展希望。
在外交層面,在延續多元平衡外交的同時,土耳其將尋求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系,以在經濟上獲得更多西方投資與援助,在安全上維系與西方國家的盟友關系。無論是否喜歡埃爾多安,鑒于當前國際格局下土耳其的重要角色,西方國家都不得不與埃爾多安治下的土耳其繼續打交道。埃爾多安也已經表示愿意與美國拜登政府保持合作,預期將在瑞典加入北約問題上進一步軟化態度,最終放行。此外,土耳其將繼續緩和與周邊國家關系,在近年來與沙特、阿聯酋、以色列、埃及等地區國家關系正常化的基礎上,推進與敘利亞恢復外交關系將成為土耳其未來周邊為外交的重要目標之一,但土耳其不愿放棄在敘北駐軍及其介入政策,使得恢復土敘關系的目標面臨很大困難。
在應對舊挑戰之外,迎來最后一個任期的埃爾多安也有自己的新目標。在5月28日晚發表的勝選演講中,埃爾多安感謝人民賦予他未來五年治理國家的責任,宣稱這是所有土耳其人的勝利;承諾為土耳其下一個建國一百周年而努力,并號召民眾圍繞國家目標與夢想團結起來。一方面,埃爾多安反復提及的“土耳其世紀”倡議將成為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規劃,但該倡議內容十分廣泛,尚需要進一步細化實施方案,給人以更加清晰可信的前景。
另一方面,埃爾多安的執政時間早已遠超“國父”凱末爾,面對超長期執政和對國家的強大塑造力,他也將仔細思考自身的政治遺產和未來發展安排。埃爾多安一直力推制定一部新憲法,這可能是埃爾多安最后一個任期追求的重要政治目標。而能否順利推動新憲法的制定還存在不確定性,這也將成為影響到其施政進程和歷史地位的重要議題之一。
(鄒志強,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