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面對面丨丁肇中和他的五個實驗,專訪物理諾獎得主丁肇中

董倩/央視新聞
2023-05-29 06:53
科學湃 >
字號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43:24)
2023年5月16日到5月23日,一周的時間里,87歲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先生從北京到廣州,從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高能論壇到大灣區科學論壇,活動安排雖不算密集,但舟車勞頓于他的年齡來說仍稱得上是一次考驗。

上周,《面對面》欄目赴廣州專訪丁肇中先生。

采訪前,我們了解到兩個信息,一個是他將在采訪結束后馬上出發,前往中微子實驗室去考察,另一個是他在整個行程中,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里和遠在瑞士的團隊通電話,討論正在進行的實驗。

實驗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

丁肇中長期從事高能物理實驗,這意味著,能和他討論專業問題,或者僅僅向他提出專業問題的人都是極少數的。

記者:有沒有人問您實驗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有什么用這個問題是不是反復被人問過?

丁肇中:常常有人問這個問題。比方說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我們研究的是原子物理或者量子力學,那個時候就有人問做這個干什么?這完全是抽象的,現在用在量子計算機上用在通信上,完全是那個時候的基本物理。在1900年左右最主要的一個發現是X光,當時也有人問做X光干什么?現在用在醫學上用在各種不同研究上。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最先進的科學就是原子核物理,那時候也有人問這有什么用處?花這么多錢研究這個干什么?現在用在能源上。從發現到應用可能有30年到50年的時間,到能應用的時候就改變人的整個知識,問這個問題是很自然的現象,可是要想清楚一點,人要研究這個主要是因為好奇心,有的結果改變人的整個人生。

“教授大小對我來說沒有意義,做實驗物理不要盲從專家的結論”

近些年,丁肇中在不同場合分享體會時,都用了大致相同的文本結構,那就是五次重要的實驗和每個實驗帶給他的領悟,他從他第一個重要實驗中得到的領悟是“做實驗物理不要盲從專家的結論”。

記者:您做的第一個重要實驗就是電子到底有沒有半徑,當時是很權威的教授做出來的實驗?

丁肇中:對,兩個學校。

記者:您當時博士畢業沒多久,怎么就可以去質疑這么大的教授做出來的實驗呢?

丁肇中:大教授和小教授對我來說是沒有意義的。我就覺得量子力學、量子電動力學是很完整的科學,因為以前很多人檢查過這個都是對的,推測都是對的,忽然兩個實驗說它是錯的,所以我就覺得很奇怪,我就想一個辦法檢查一下。

做實驗需要錢,需要實驗室。在美國,丁肇中沒有找到愿意和他合作的實驗室。1965年,他放棄了在美國大學的前程,到德國新建的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重做了正負電子對實驗。八個月后,他的實驗證明:量子電動力學是正確的,電子沒有體積。

記者:您當時做出來這個說是推翻有名大學有名教授的實驗,您去哪說去,您一個小人物去推翻人家大人物,怎么去推翻人家?

丁肇中:我現在忘了是哪一月了,國際高能物理每兩年有一個會,德國國家研究室主任就寫了封信,說我們要來,我們有結果要向大家公布,所以就帶我去了。那時候根本沒有計算機,稿子是從德國到美國加州的飛機上寫的。第一個報告可能是哈佛大學的,第二個報告可能是康奈爾大學,兩個都證明電子有半徑,組織會議的人就說現在沒有時間了,不過我給你10分鐘。

記者:給了他們多少時間?

丁肇中:大概一個鐘頭左右。10分鐘我就簡單地介紹了一下,這個實驗怎么做的?怎么樣校對?怎么樣檢查?

記者:能夠說服別人嗎?

丁肇中:不知道,大概別人都相信了吧。

記者:這個實驗給您奠定了一個什么基礎?

丁肇中:慢慢有人知道我是誰了,慢慢開始有人支持我了。

“不要因為大多數人反對而改變你的興趣”

20世紀70年代,丁肇中從事有關光子和重光子的一系列實驗。這些實驗“不受物理界的歡迎”:在理論物理學家眼中,尋找高質量的重光子物理意義不大;在實驗物理學家心中,沒有人能完成如此困難的實驗。

丁肇中:要從正負電信號中找重光子需要極高的背景分辨率,就相當于廣州下雨的時候,每秒鐘有100億個椅子中間有一個是紅的,你要把這個紅的找出來,所以必須發展全新、非常精確、非常強的放射線下,能正常工作的全部新儀器,這個實驗不受物理界的歡迎。

在這個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都不看好的實驗中,藏著一頂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桂冠,但要戴上這頂桂冠,丁肇中首先要做的,仍然是找到愿意和他合作的實驗室。

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接受了丁肇中的實驗計劃。1974年,這項實驗讓丁肇中找到第四種夸克——J粒子,這一發現推翻了過去認為世界只由三種夸克組成的理論,為人類認識微觀世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

丁肇中:所以第二個體會,做基礎研究要對自己有信心,做你認為是正確的事情,自然科學的發展是多數服從少數,少數人把多數人的觀念推翻了以后才能向前走,千萬不要因為大多數人反對而改變你的興趣。

1976年,丁肇中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領獎時,他堅持使用中文演說,成為諾貝爾獎歷史上第一個使用中文作獲獎致辭的人。

“當實驗和理論不符合的時候,你才可以學到新的東西”

1979年,丁肇中學術生涯的第三個重要實驗,帶給他的啟示是“作為一名實驗科學家,對意料之外的現象要有充分的準備”。這項實驗原本的目標是繼續尋找電子的半徑,結果卻意外發現了膠子。

1979年9月2日,美國《紐約時報》在頭版上報道了新的發現,報道中特意提到“27名中國科學家參加了這個實驗”。這是改革開放后,中國科學家第一次參與國際合作,這批科學家中很多來自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這之后,丁肇中領導的L3實驗開始,包括中國在內的19個國家、600多名科學家參與其中。

L3實驗在歐洲核子中心進行,這項實驗耗費了丁肇中20年的時間,實驗發現,在現在的能量范圍內,宇宙中有三種不同的電子、三種不同的中微子和六種不同的夸克。電子和夸克是沒有體積的。

L3實驗帶給丁肇中的啟發:組織國際活動,要選擇科學上最重要的題目,以引起參加國的興趣。貢獻大的國家要有優先的認可,這才能得到參加國政府的長期優先支持。但追根溯源,他仍將國際合作之所以成功,歸因于人們對物理的興趣。

丁肇中:國際組織很大、很多的國家,可是我并沒有權力控制他們的經費,也沒有這個能力,所以他們愿意做這個事情,因為他們對這個物理有興趣。

把不可能變為可能

從1994年開始,即將60歲的丁肇中啟動了他物理生涯中第五個重要的實驗。他想要把磁譜儀放到太空中,尋找反物質、暗物質和宇宙線的秘密。

丁肇中:很多人說這是不可能的實驗,人類不可能把磁鐵放到天上。因為磁鐵放到天上,就像中國人用的指南針一樣,一頭會向北一頭會向南,所以很快航天飛機或空間站就失去控制了,所以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記者:誰說的?

丁肇中:很多人說,這是很普通的現象,結果我們做了磁鐵,讓它不轉。

多個國家的通力合作,造就了AMS,也就是阿爾法磁譜儀。1998年,“發現號”航天飛機載著AMS-01飛行10天,收集了100小時的數據,證明了太空探測高能粒子的可行性和優越性。丁肇中開始著手阿爾法磁譜儀AMS-02的宏偉計劃:耗資20億美元,由16個國家60個研究機構600位科學家共同參與,使用強大的超導磁鐵,安裝7個精密探測器,通過航天飛機安裝到剛剛興建的國際空間站上。

2011年5月16日,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攜帶著中國參與制造的阿爾法磁譜儀,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當阿爾法磁譜儀啟動時,瀑布般的數據流瞬時傳到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就是這些數據決定了丁肇中近20年的工作狀態:時時刻刻關注著太空上的阿爾法磁譜儀。

記者:今天早晨您是幾點起來的?

丁肇中:7點多鐘。因為阿爾法磁譜儀在國際空間站上,繞著地球,每93分鐘繞地球一次,速度很快,每一小時都不一樣,所以每小時、每分鐘都得有人看著,反應是什么?跟所有的人達成了協議,有任何重要的事情一定得告訴我,所以我最初沒有了解,到了太空以后沒有星期六、星期天,沒有新年,沒有圣誕節,隨時隨地都在假想,什么地方可能有錯誤?什么地方有誤差?假使你知道的話,你可以把它處理一下,某一個儀器有錯誤你不知道那你結果就錯了。

記者:這個阿爾法磁譜儀如果說從2011年開始算起,在空間站開始工作的話?

丁肇中:今年差不多正好是12年。

記者:這12年每天、每小時、每分鐘都在回收著很多數據。對您來說,您是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著它,還是就像您所說的遇到什么重要的事情您才關注。

丁肇中:時時刻刻關注。

記者:您說基礎性研究要真的所謂的有用恐怕得三五十年,我們就從2011年開始算起,這個實驗到了天上開始算起的話可能要做很久才能有結果,您就算活到120歲,也得有告別這個世界的那一天,您可能看不到結果了,那您覺得遺憾嗎?

丁肇中:一點都不遺憾,比方說現在假使要到火星上去或者到月球上去,人一離開大氣層以后,離開地球磁場以后,有很多的宇宙線。以前對宇宙線的測量是很簡單的,結果我目前的發現宇宙線每小時、每天、每年都有很大變化,要是載人到火星上去長住,必須了解宇宙線是什么?這就是現在就可以用的知識。

記者:這是您回答外界給您提出來的“有什么用”一個最有說服力的回復?

丁肇中:我不需要說服力。

“所謂失敗就是你結果是錯的”

丁肇中:就我來說我的實驗是我最重要的事情。我女兒和我兒子常常問我,整天白天晚上都在實驗室里,我說因為我對這個很有興趣。

記者:您這一輩子做實驗沒有失敗過?

丁肇中:到現在還沒有,不代表明天不會失敗,不代表后天不會失敗。

記者:失敗意味著什么?

丁肇中:所謂失敗就是你結果是錯的。我跟我們所有同事一直說,我們的實驗花了20年的時間,花了不少的經費和人力,大概今后二三十年不可能有人再做這樣的實驗,所以一定要做對。因為沒有人可以直接驗證我,一定影響物理的發展,所以有很多的結果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發表,沒有發表的原因就是我有懷疑,不是懷疑就是說覺得應該再仔細查一查。

“一個科學家要打破古人的觀念,才能向前走”

從1977年開始,一直有中國科學家參與丁肇中的實驗項目。在某次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說他最看重的是科學家的想象力。

記者:您幫著中國培養一些物理學家?

丁肇中:不能說幫助中國,因為中國占世界人口1/5,一定有很好的科學家。

記者:事實證明是不是這樣?

丁肇中:是。

記者:您剛才說最不一樣的就是有想象力?

丁肇中:有想象力,不是普通的想象力,有和別人不同的想象力。

記者:它從哪兒來?這個東西我如果想培養的話,能培養出來嗎?

丁肇中:對我個人來說可能我認識不少科學家,可能選擇好的父母是很重要的原因,別的我就不知道了。

記者:讀書能不能激發出自己的潛力來,想象力的潛力?

丁肇中:物理的進展是要打破前人書上的觀念,我從很小的時候就和我父親有不同的意見,我父親常常說古圣先賢,這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是從一個科學家來說,你要打破古人的觀念,才能向前走。

記者:我只能說,一方面您是謙虛了;另外一方面真的羨慕您,您選擇了一對好父母。謝謝您,祝您今天的科學之旅,很愉快,很順利!

5月23日,完成《面對面》采訪之后不久,丁肇中一行出現在位于地下700米深的江門中微子實驗室,這是他此次中國之行的最后一站。即將在這里展開的實驗,是人類在好奇心的驅動下,探究宇宙未解之謎的又一次努力,是基礎研究和人類知識的再一次拓展。

    責任編輯:王曉峰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州市| 深泽县| 康马县| 阿城市| 威信县| 宝兴县| 镇沅| 斗六市| 杭锦后旗| 高陵县| 普陀区| 平远县| 手机| 五莲县| 都江堰市| 龙江县| 台前县| 西乡县| 手游| 鄂伦春自治旗| 蓬安县| 温泉县| 永清县| 鹰潭市| 惠州市| 吉隆县| 石棉县| 定日县| 民勤县| 黄龙县| 玉门市| 平谷区| 报价| 蒲江县| 阳江市| 双牌县| 安化县| 桂林市| 沂水县| 锡林郭勒盟| 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