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參加戀綜,網暴比真愛來得快

5月20日,一檔戀綜的熱門CP,因為求婚成功而沖上熱搜,讓觀眾再次相信愛情的力量。
夏天到了,國內的各個戀綜開始提上日程,人們對它的概念不再感到陌生,但依舊還有好奇:素人參加戀綜是怎樣的體驗?上戀綜真的可以找到真愛嗎?
作者 | 朱 愷
編輯 | 花花菜
題圖 | 《愛樂之城》
戀綜在年輕人當中有多火?
《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79.89%的大學生都看過戀綜。從主打職場社交的《心動的信號》、“互換”前任的《換乘戀愛》,到校園旅行的《怦然心動20歲》,人們對戀綜已經不再陌生:
幾位年輕人在同一屋檐下相處一段時間,每天晚上向一位心動對象留言。與此同時,他們的一舉一動將被攝像機記錄下來,位于觀察室的明星嘉賓一邊觀看,一邊推理素人的感情線,和觀眾討論情感話題。
從上帝視角來觀看他人相識到戀愛的全過程,無疑可以滿足觀眾的窺私欲和參與欲,這在素人綜藝中尤為明顯——50.89%的人將其當作一門“戀愛課”,希望能從和自己相似的普通人身上學習到戀愛經驗。

觀眾可以從節目中學點什么經驗,比如什么話不該說。(圖/《怦然心動20歲》)
越來越火的素人戀綜,引發了大規模的討論——有人覺得上節目可以找到真愛,有人認為素人反而沒有“戀愛自由”;有人真情實感地嗑起節目中的熱門CP,也有人認為戀綜都是劇本、流量變現罷了。
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參加戀綜的素人又是出于什么心態?他們是如何被節目組找到的?戀綜播出后,他們的生活會因此發生改變嗎?
我們找到了參加過戀綜的00后大學生毛龍一。
他畢業于南開大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曾在去年參加《怦然心動20歲》第二季——這檔節目的形式是為大學生打造一場畢業旅行,同樣地,節目中的素人也要每天為心動對象留言。

《怦然心動20歲》
雖然沒有在節目中找到真愛,但毛同學顯然也有自己的感悟。以下是他的故事。

帥哥上節目,“朋友推薦的”
戀綜里的素人,到底有多素?
至少在上戀綜之前,毛同學是一個素到不能再素的人:他自認在互聯網上沒有什么熱度,平時既不玩短視頻,也不怎么發微博,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大學生。
當然,由于一些不可抗力因素,他在學校里也有一點知名度:從高三開始,就有不少學弟學妹來班里找他要簽名;在操場上跑操的時候,也會有“不素之客”在一旁蹲點,“那應該是我參加節目前經歷過最夸張的(情況)”。
突如其來的關注,曾經讓毛同學的內心有點暗爽。但越來越多人找上門來,給他帶來的困擾開始超過喜悅,班主任甚至認為是他故意引人注目,多次找他談話、勸他專心學習,“后來我也總覺得這一切不屬于我,所以能避就避”。

至于是什么不可抗力因素,大家可以猜猜。(圖/受訪者提供)
2022年4月下旬,毛同學加上了一檔戀綜的導演的微信——眾所周知,戀綜是一個圈,節目組往往會通過官方報名、社交平臺、朋友推薦等渠道,尋找合適的素人嘉賓,而毛同學正是被朋友推薦參加了這檔節目。
此時戀綜在國內已經很火,但毛同學并沒有看過這類節目——他的第一反應和觀眾一樣,覺得戀綜里的素人未必是“純素人”,至少在社交網絡上有一定粉絲,或者和MCN機構簽過約。
而他也覺得作為一檔節目,戀綜難免會有一點劇本或表演成分:“我在看節目的第一季時,看到恐龍(素人)在山上大喊‘做自己’,當時并不理解,心想聊個天至于大喊大哭嗎?”
和導演初步交流之后,毛同學對這檔節目有簡單的了解——它主打的是畢業旅行,并不強行要求素人配對。同時身為一個素人,他對電視節目是如何運轉的產生了好奇,便想抱著旅游的心態去參加看看。
一些看過戀綜的朋友提醒他,素人上戀綜,要做好被罵的準備。毛同學沒有細想,他覺得自己在做人方面沒什么問題,便決定正式報名,填寫了嘉賓報名表。

參加戀綜的素人,都要填寫一份報名表。(圖/受訪者提供)
一檔戀綜的選角周期,往往長達半年:素人一般不超過六男六女,但節目組會收到上百份的報名表。因此,一個合適的素人,需要經過層層篩選的流程——
在添加完導演的微信之后,毛同學先填寫了一份報名表,內容包括戀愛經歷、理想型等;經過初步篩選之后,節目組還會和素人進行線上、線下的幾輪聊天,了解素人對戀愛的期待、某些場景下的應激反應等。
與此同時,節目組還會要求素人提供各個平臺的社交賬號,和素人身邊的同學朋友聊天,進行比較全面的背景調查,以防節目播出后有“塌房”“翻車”的風險。
為了保證節目的可看性,節目組選擇的素人都具有鮮明的個人特征,在長相、性格等方面也有所差異。毛同學沒有說節目組具體為什么會選自己,但在他出場時,觀察室的嘉賓給出了第一印象——日系boy、漫畫風、母胎單身。

毛同學的日常照片,確實很日系。(圖/受訪者提供)

節目沒有劇本,
“太體面就沒意思了”
從戀綜的出場順序來看,毛同學是傳說中的“鯰魚”——
這幾乎是每一檔戀綜的必備設定。四男四女相處一段時間后,突然又加入了幾個新人,理論上會讓原本明朗的局勢和情感走向開始動蕩,讓節目更有看頭。
在節目錄制的前一天,毛同學才得知自己是最后出場的男素人,并且將要和異性單獨相處一天。母胎單身的他,開始感到大腦CPU超負荷運轉——“我當時想了一下,但也沒想出什么對策,反正就焦慮半天,擔心自己融入不了”。
來到現場的第一天,毛同學才真正感受到了一檔節目的運轉方式——他在甘孜的雪山上出場,面對眼前的好幾個攝像頭,眼睛都不知道該看哪里;有時剛進入狀態,突然聽見“男六男六,麥沒聲音,過來(調整)一下”,又打斷了思緒。
看到其他嘉賓迅速融入的狀態,毛同學心中暗自吃驚:“第一次見面,熱能(素人)是喊著進來的,我當時被嚇到了,心想怎么會有這么熱情的人,好像鏡頭在他面前不存在一樣。”

毛同學的第一次出場。(圖/《怦然心動20歲》)
一開始,毛同學并不習慣面對鏡頭,時常陷入兩個人坐在一塊沒話說的尷尬狀態。但時間一久,看到別的素人都很自在,他也就強迫自己適應,漸漸習慣了鏡頭。
節目組沒有所謂的“劇本”,但是會有基本規則和任務設定,在鏡頭畫面上也有所設計:根據素人當天的相處狀態,節目組會適時推進下一個活動流程;而針對素人的出場畫面,節目組也會提供拍攝建議,比如毛同學就是“可以滑滑板出場,會比較帥”。
節目的錄制時間并不固定,有時到了心動留言的環節已是凌晨。盡管如此,周遭的一切都讓素人感到新奇,毛同學和舍友在一塊卸妝后,還是會強忍困意聊上兩三個小時。這個時候,PD就會適當作出提醒——
在戀綜里,每個素人都會有一個PD(跟拍導演),負責跟進和調節他們在節目中的狀態。一般情況下,PD會引導素人在鏡頭前積極主動地發起話題、多表達自我,同時也會提醒大家私底下不要聊太多,免得節目播出之后觀眾有割裂感,“比如你倆剛剛鬧矛盾,晚上私下和好了,第二天又跟沒事人一樣,觀眾就會覺得莫名其妙”。

節目有時會錄制到深夜。(圖/《怦然心動20歲》)
在整個戀綜節目的錄制過程中,毛同學覺得,大部分時候,素人在鏡頭前的表現和生活中區別不大。但他也逐漸開始理解上一季嘉賓所說的話,那就是“做自己”實在太難了——
“一個是當下的情境,比如說兩個人可能已經默認‘配對’了,如果你對其中一個有意思,會擔心留言給這個人不太合適;另一個是你在發言的時候,還要想到節目播出后有觀眾會看、會對你的行為作出評判,所以真的會考慮很多。”
毛同學也有感覺自己沒發揮好的時刻,但往往會及時調整好狀態,“如果你總是要考慮到觀眾對你的評判,做出一個周全的方案,實際上還是會影響自己,太得體太圓滑就沒意思了,人還是要活得簡單一點”。
毛同學沒有在節目中找到真愛。但他嘗試了很多自己在生活中不會做的事情,節目中的不少聊天環節,促使他不斷地表達自己、說出自己的感受,他也因此收獲到了不同類型的朋友:
“在現實生活中,我的圈子一直是固定的,朋友都是和我相像的人。如果不是來節目,不可能有認識這么多人的契機——很多人說的話、談論的領域,都是我沒有涉及過的,我就會覺得,是不是因為自己的社交狹隘,錯過了很多人,錯過了不同的表達方式。”

毛同學希望自己是第一天進來的素人:“很多東西會不一樣,也不是說會變得更好或者更不好,但是我覺得我會適應得更快,相處的東西也會更多。”(圖/《怦然心動20歲》)

戀綜播出后,
“初中成績都扒出來了”
2022年夏天,戀綜開播的時候,毛同學正在學校的酒店里隔離。
雖然在第五期的出場預告中,他的臉被打滿了馬賽克,但他還是很快被人認出。有校友搶先曝光了他的微博,同學們都來問他是不是參加節目了,“我才感覺節目播出后,好像真的會發生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在他看來,節目的整體走向并沒有“人為剪輯”的成分。但從吃瓜觀眾的視角再看一遍,仍然超乎他的想象——
“我在現場的第一視角是,很多CP已經鎖得死死的——兩個人天天待一塊,一待待一天,我去干嗎?但節目播出后,我從上帝視角一看,大家在前幾期的留言對象都不一樣,情感走向是有變化的,第一期和后面差太多了。”
對于戀綜素人來說,他們還可以通過節目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得知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在生活中和朋友相處,人們并不知道對方回去后是如何討論自己、如何總結這一天的,但在節目中卻有了復盤的機會——
毛同學記得有個邀約活動,自己邀請一位女嘉賓被拒絕了,當時覺得沒什么,后來才發現其他素人回房間后,緊急對此展開了討論和推理;還有一次和女生單獨聊完天,對方和舍友提到他沒送自己回去,毛同學才發現自己在相處中容易忽略這些細節。

素人在節目中也在“吃瓜”。(圖/《怦然心動20歲》)
在節目中,觀察室的嘉賓一邊沉浸式觀看,一邊對素人的行為做出各種實時反應;在節目外,對于素人的相處過程和情感線,觀眾們也討論得熱火朝天,盡管毛同學覺得 “大部分都不準,反正就圖一樂”。
一檔戀愛綜藝越火,網友對素人的“扒皮”就會來得越快——一方面是針對素人在戀綜中的選擇,如果在兩個人之間搖擺不定就會被罵,“我不知道觀眾是什么意思,他們總希望兩個人第一眼看對眼了,然后就一直愉快下去,但節目只有這么多天,你不可能馬上就(在一起)”。
這個時候,晚出場的素人反而比較幸運,少一些糾葛,就少一些罵戰。另一方面,也有網友將視線轉向鏡頭之外,開始事無巨細地窺探素人的私生活,審視他們是否有“塌房”的跡象——毛同學表示有網友來扒自己的賬號,還扒出了初中成績單,“幸好我初中成績還可以”。
一般情況下,網友會搜尋素人在社交平臺上的關聯賬號,看對方關注過什么人、點贊了什么帖子、有過什么發言。他們一開始還只是在戀綜的小組內討論,一旦掌握了“可疑證據”,就會去私信素人的好朋友,表示“認清你的同學吧,他和節目中不一樣,你為什么還和他是朋友”。
在戀綜播出期間,如果輿論聲勢過于浩大,素人一般會出個澄清聲明,更多時候則是不作回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毛同學都沒有在網上更新動態,他覺得互聯網實在太可怕了:“雖說我只是一個小小的流量,但我真的深刻認識到明星的不容易,他們承受的壓力是我的不知道多少倍。扒人實在是太不道德了。”

毛同學覺得,某種意義上網友也是挺純粹一人,不會預設目的去扒人,“他們的第一反應是先扒你,扒出來好不好再說”。(圖/受訪者提供)
在一檔戀綜播完之后,不少素人的生活軌跡往往會因此發生改變——尤其是在節目中成功配對的熱門CP,合體后往往具有很大的商業價值,會接到大量的綜藝邀約、商務合作,發布一條動態的報價,動輒達到20萬元。
盡管在節目中沒有配對成功,但毛同學的微博也開始漲粉,從幾十個漲到幾十萬個,走在路上開始會被人認出來——有一次他去家附近的健身房,發現前臺盯著自己看了很久,在他買東西的時候忍不住開口問“你是不是戀綜里的那個誰”。
很快也有MCN機構來找他,表示他現在有粉絲和流量,可以考慮做一個博主。但毛同學暫時拒絕了這些邀約,并公開表示自己要準備考研——他始終覺得這些流量并不屬于自己,也不希望人生軌跡徹底被影響,“自己的性格不是很張揚,還是希望留一點私密的空間”。
戀綜播出一年后,毛同學過著兩點一線的學習生活,偶爾在自習室被人認出來,就換一個地方繼續學習。他最終進入了上海交通大學的復試,“其實也有點后悔,這么多人知道自己要去考研了,搞得壓力也挺大,不過人總是要和自己和解”。

毛同學的心愿。(圖/《怦然心動20歲》)
對他來說,戀綜是一次有趣的體驗,但自己并不希望它成為焊死在身上的標簽。也有節目邀請他再上戀綜,“但如果再去一次戀綜,我覺得這輩子都和戀綜扯不開關系了”。
目前,毛同學的目標是成為一個程序員,希望有機會繼續深造學業:“當然,我也不是一個學術狂,只不過覺得能學就學。如果我適合工作的話,工作也挺好。我的終極目標是當一個導演,這以后的事誰知道呢?畢竟我才20歲。”

[1] 對話《怦然心動20歲》主創:20歲人群的定制戀綜之上,向青春綜藝的格局躍升/ 看電視
[2] 揭秘戀綜素人選角:選到gay、1%錄取率、人選撞車/ 深燃
[3] 素人戀綜的第三時空/ 新聞傳播OUC
[4] 綜藝是怎么給素人“鍍金”的?/ 河豚影視檔案
校對:黃思韻,運營:鹿子芮,排版:楊悅
原標題:《參加戀綜,網暴比真愛來得快》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