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一周觀展指南|當齊白石是詩人,當畢加索年輕時

澎湃新聞記者 陳若茜
2023-05-28 06:58
來源:澎湃新聞
? 藝術評論 >
字號

初夏之際,新展持續。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近日展出了八大山人和石濤等的寫意藝術,北京畫院美術館呈現了齊白石的畫心詩意;第七屆畫廊周北京期間,德國瑞貝卡·霍恩、法國藝術家弗朗索瓦 · 莫爾萊、委內瑞拉藝術家赫蘇斯 · 拉斐爾 · 索托、愛爾蘭日內瓦·費吉斯等迎來個展。在山東青島與煙臺,分別有安東尼·葛姆雷個展與“愛蓮說—軒父書畫展”。

在臺北,吳鎮《漁父圖》亮相臺北故宮博物院“人氣國寶展”。在上海,上海博物館藏宋元古籍展“玉楮流芳”與東一美術館“波提切利與文藝復興”、寶龍美術館“西方人物繪畫400年”等西方藝術經典展覽繼續受到熱捧。

在畢加索辭世50周年之際,“年輕的畢加索在巴黎”剛剛于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揭幕,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又展出了“巴勃羅·畢加索:玻璃畫像”。

大英博物館展則在聚焦“晚清百態:19世紀的中國”,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近日新呈現了“梵高的柏樹”?!杜炫刃侣劇に囆g評論》特為您梳理本周值得觀看的展覽。

上海

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館藏宋元古籍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5月16日-8月13日

上海博物館收藏有宋元古籍數十部,這些古籍多為至精至美的稀見善本,甚至孤本。此次展覽展出66部宋元古籍囊括兩件珍罕北宋寫本《妙法蓮華經》、吳湖帆舊藏宋刊孤本《梅花喜神譜》、海內孤本《王文公文集》、宋拓本《蘭亭續帖》、最善本與修內司本《淳化閣帖》等。

波提切利與文藝復興

地點:東一美術館

展期:2023年4月28日—8月27日

展覽是中國大陸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波提切利主題展,將展出十件波提切利以及其他文藝復興藝術大師的共48件稀世真跡,包括波提切利的著名杰作《三博士朝圣》和《女神帕拉斯·雅典娜與半人馬》。這兩件經典杰作分別取材于圣經和古希臘羅馬神話,《三博士朝圣》畫面宏大布局的右側前景中,波提切利巧妙地融入了自身的自畫像,這種獨具創意的繪畫風格至今仍散發著迷人的光輝。

西方人物繪畫400年:東京富士美術館藏精品展

地點:寶龍美術館

展期:2023年4月18日—7月23日

從巴洛克宮廷畫家凡·戴克、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浪漫主義大師戈雅與德拉克洛瓦,再到克利姆特、夏加爾、馬格利特,契里柯等,展覽橫跨16世紀至20世紀,以57件作品講述了一場西方人物繪畫的發展簡史。此次展覽聚焦于不同時代的藝術大家筆下的肖像畫,呈現了西方繪畫400年來從宏大的神話宗教題材到華貴宮廷繪畫,再到描繪普羅大眾的過程。此次展覽作品皆來自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

洄游

地點:余德耀美術館(青浦蟠龍天地)

展期:5月18日起開館

余德耀美術館是2014年由印尼愛國華僑、企業家、慈善家和收藏家余德耀先生(1957-2022)創辦,也是第一批入駐上海徐匯西岸的藝術場館,曾為上海帶來了賈科梅蒂回顧展、“雨屋亞洲首展”、“KAWS:始于終點”、“奈良美智”等頗有影響的大展。從徐匯西岸遷至青浦蟠龍的余德耀美術館,推出開館展“洄游” 。從余德耀基金會橫跨過去 50多年的近1500 件當代藝術收藏中精選 40 余 件中外藝術家的代表作品。

歷史回聲:土山灣近代音樂教育文獻展

地點:土山灣博物館(蒲匯塘路55號)

展期:2023年5月17日至12月31日

展覽從“西樂先鋒”“因材施教”“中西合鳴”三個部分展示土山灣在近現代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歷史作用。展出的珍貴實物有土山灣編撰出品的音樂課本、樂譜、歌譜等教材文獻,失傳的土山灣孤兒工藝院院歌經恢復后也在展覽上首次亮相。

十周年特展:緩步徐行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展期:5月20日—8月13日

展覽展出龍美術館收藏的160余件(組)1970年代末以來的全球當代藝術。對于“緩步徐行”,策展人表示,她希望談論的是“時間與歷史”和“觀看的方式”兩個概念。龍美術館同時還展出“龍與士——明代中國書法與繪畫藝術特展”等。

陸丹林·紅樹室集藏珍品展

地點:上海筆墨博物館(福州路)

展期:5月19日—8月12日

陸丹林(1895-1972),民國掌故學家,編輯、作家,書畫鑒藏、評論家……有人說研究近代書畫藝術和海派文化,都繞不開陸丹林。展覽展現了陸丹林在交游過程中形成的豐富的收藏體系,除了耳熟能詳的大家,還有不少漸被淡忘的名士,書畫、篆刻、成扇、冊頁、書籍、雜志、文獻一應俱全。

本源之畫——超現實主義與東方

地點:西岸美術館

展期:2023年4月29日—9月24日

展覽將溯源此前未曾被充分討論過的超現實主義與東方文化的關系,藉由胡安·米羅、安德烈·馬松、趙無極等諸多超現實主義和抽象主義畫家的作品,著重展現這一藝術流派的抽象特性,另辟維度審視超現實主義,引領觀眾步入一趟追尋20世紀人類思想文明軌跡的精神之旅。展覽為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

上海博物館中國歷代書法館、中國歷代繪畫館常設通史展換展更新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3年4月15日—10月8日

此輪更新是上博(人民廣場館)開館以來持續二十余年的書畫常設“告別展”,此后書畫通史常設展將移師上海博物館東館。此次“告別展”有多件首次亮相或久未露面的館藏書畫精品。中國歷代書法館中,重點展品有北宋蘇軾《行書答謝民師論文帖卷》、北宋米芾《參政帖頁》等,繪畫部分首次展出作品包括南宋《蓮社圖卷》、元代趙孟頫的《蘭竹石圖卷》等。

丹甲青文——中國漢字文物精華展

地點:奉賢博物館

展期:5月26日——10月8日

展出的文物類型包括青銅器、陶器、石器、骨器、瓷器、書畫、竹木等各時期承載漢字的實物,集中表現漢字的肇始源流、發展演變、內在力量與悠長意蘊。

每逢佳句輒欣然——容齋習字初編

地點:松蔭裏(上海市武康路376號武康庭205室)

展期: 2023年5月16日至6月17日

徐俊,江蘇揚中人,別署容齋。在四十年的編輯生涯里,他做過兩件事情:曰出版,曰研究。出版由中華書局的編輯到掌局,主持了“二十四史”的修訂工作;研究由唐詩至敦煌,著成《敦煌詩集殘卷輯考》諸書。展覽為徐俊的首次個展。 松蔭藝術一直注重文人學者的筆墨,此次展覽呈現了徐俊先生在古典文學、古代文獻等諸多方面的修養。

居然水中間——近代以來的江南景觀美術作品展

地點:中華藝術宮

展期:2023年4月22日—6月25日

展出表現江南地區水域景觀的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影像等作品共140余件。分別從水的視覺再現、水的形式探索、水的人文思考三個方面,在展示江南水環境多重樣貌的同時,呈現藝術家觀看方式的轉變和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詩意關照。

一個畫展 | 柴一茗個展

地址:大滬聯合藝術空間(上海黃浦區茂名南路1號二樓)

日期:2023年5月20日~5月31日

柴一茗多年來致力于以中國畫的材料表現超現實的畫面,將現代元素與水墨風格相融合,自成一家。讀柴一茗的繪畫,是一件很輕松愉悅的事,猶如午后漫不經心的閑聊,會讓你常常忘卻了時間。這倒不是因為他的作品有多簡單明了或者多么的晦澀難懂,而是因為,他作品中的隨意、天真、無厘頭式的搞笑以及毫無邏輯可言的誘人的迷亂,甚至是只想著占有畫布的那種莫名的快感叫人釋懷。

雷蒙·德巴東:現代生活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4月22日—7月23日

雷蒙·德巴東是當今法國乃至世界范圍最負盛名的攝影師和電影導演之一。此次展覽是其首個中國個展,將呈現德巴東上百件攝影作品和一部主題電影。這些作品以當地居民的視角描繪了法國鄉村景觀,同時探討了當代鄉村生活相關的普遍問題。例如農場在日益工業化的農村中如何繼續生存,以及城市化對鄉村的沖擊。

尋巴記: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系列展·貳

地點:中國航海博物館

展期:2023年3月14日—6月4日

展覽以三峽地區出土的一批典型巴文明器物為基礎,向觀眾展示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巴人往事及特色文化,探源中華文明的多元之跡。展出的132件/套文物包括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中的戰國青銅器“錞于王”和鳥形尊等。虎鈕錞于因其在國內同類器中體型最大,因而享有“錞于王”的美譽。另一件鳥形尊則以其精美的鑄造和工藝著稱。

風醉蘇岸——上海當代繪畫藝術聯展

地點:普陀區文化館三樓

展期:2023年5月23日—6月24日

展覽匯聚了陳磊、陳平、陳曉云、何振華、胡偉達、蔣吟、李磊、汪東東、殷峻、趙抗衛、朱開榮等29位海派藝術家創作的119件繪畫作品,涵蓋水墨、水彩、丙烯、油畫等不同材質,呈現鮮活又厚重的上海,錯綜交織成蘇岸的當代繪畫之風。展覽由上海市普陀區文化館主辦,卡咔度藝術空間承辦,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作為特別支持單位,胡曉芒、汪東東、馬昱超聯合策展。這個“家門口的好展覽”,也是普陀區2023年文化館服務宣傳周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活成行為藝術家——2023 行為藝術文獻展

地點:沒頂美術館

展期:2023年5月13日-9月15日

活成行為藝術家就是去做那個所有人動作一致的時候,提前動員自己身上的潛能,創造出自己的行動,讓集體動作變形的人。此次展覽以行為藝術文獻展為由,展示22位國內外行為表演藝術家的創作文獻、背景和思考。

北京

邂逅·多彩大明1573——萬歷文物主題特展

地點:國家典籍博物館

展期:4月28日-8月29日

展覽以明代萬歷皇帝在位的四十八年為時限,涵蓋了明代宮廷禮儀、日常起居生活、外交貿易等內容,展現了明萬歷年間文化藝術與工藝水平的發展以及皇家生活與社會風貌特征。

祥開萬象——故宮與西藏文物聯展

地點: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3年4月28日-7月30日

展覽展出文物108件(套),其中來自西藏自治區文物局下屬各單位及薩迦寺管委會的文物13件(套),故宮博物院文物95件(套)。除了唐代閻立本《步輦圖》、元代趙孟頫《帝師膽巴碑卷》等書畫展品之外,還有大批首次與觀眾見面的文物藏品,如故宮博物院藏《滿文大藏經》、布達拉宮藏永樂帝像、薩迦寺藏八思巴初見忽必烈唐卡等,充分展示了西藏題材文物的風格多樣性及其藝術魅力。

致敬1953:館藏“全國民間美術工藝品展覽會”作品選粹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展期:5月8日-8月30日

展覽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的1000余件套“全國民間美術工藝品展覽會”作品中選出170余件套,包含陶瓷、漆器、織繡印染、金屬工藝、編織、雕塑、年畫、玩具等門類。展品部分源于1953年“全國民間美術工藝品展覽會”。

心影傳神——烏菲齊美術館藏大師自畫像展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3年4月27日—9月10日

展覽從烏菲齊美術館館藏中精選了文藝復興至當代的50幅畫作,包括拉斐爾、提香、貝尼尼、魯本斯、委拉斯凱茲、倫勃朗、安格爾、莫蘭迪、夏加爾、草間彌生、蔡國強等50位藝術大師的自畫像,揭示有關“自我”與“現實”的永恒主題。

“借山吟——齊白石的畫意詩心”

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

展期:5月24日——11月

展覽精選了齊白石、王闿運、陳師曾、樊增祥、老舍等近十位名家學者100余件作品,涵蓋書畫、印章、詩詞手稿、信札文獻等,全面立體地呈現齊白石的畫意詩心。

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建館60周年系列展覽

地點:中國美術館

展期:5月23日——7月2日

系列展覽分為“致敬經典”“墨韻文脈”“塔高水長”“美美與共”,通過近600件作品,集中展現中國美術館收藏的經典美術作品。“墨韻文脈——八大山人、石濤與20世紀以來中國寫意藝術展”展出兩位藝術大師的書畫藝術與時代、社會、個性之間的互動關系,梳理20世紀以來在理念和技法層面深受二人影響的中國寫意藝術的文脈流變。

聲音總站

地點:宋莊聲音藝術博物館

展期:5月19日起

聲音藝術博物館,是以聲音為媒介,專注于聲音作品的探索、采集、保護、傳播。博物館由“聲音總站” (常設展)、“聲音藝術空間”(臨展廳)、“若谷樓”(聲音實驗項目基地) 、“聲活中心”(音速童年、聲療體驗室、聲庫檔案館、多功能聽、藝術家駐留中心、鴿哨基地)等組成。

第七屆畫廊周北京

地點:北京798藝術區

展期:5月26日——6月4日

第七屆活動主單元的展覽面貌由北京本地精選的畫廊與非營利藝術機構共同呈現,共推出本地21家畫廊與5家非營利機構的展覽項目。其中,里森畫廊、擬像、白石畫廊及美凱龍藝術中心為首次參展,墨齋、勢象空間、空白空間與路易威登北京Espace文化藝術空間將再度回歸本屆活動。 

向東:機械自然

地點:戶爾空間(798藝術區東街D08-3)

展期:2023年5月26日—8月12日

自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霍恩一直處于戰后運動的前沿,是后極簡主義和行為藝術的定義人物,廣泛參與如威尼斯雙年展(1980年、1986年、1997年)、卡內基國際(1988年并獲得獎項)和卡塞爾文獻展(1972年、1977年、1982年、1992年,并獲得獎項)等在內的各個國際重要展覽,成為在藝術史中占據一席的國際知名藝術家。此次在戶爾北京的展覽開啟了藝術家創作在中國的全面亮相。

幻/燈: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光影圖像

展期:2023年4月29日—8月13日

地點: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798藝術區)

展覽藉由光影圖像作品與檔案文獻的并置,探討幻燈片及投影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發軔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對其如何激發彼時的藝術創作,以及其對此后中國幾十年藝術實踐往往未被充分認知的持續影響進行審視。

日內瓦·費吉斯:抓馬派對

展期:2023年4月15日—6月4日

地點:木木美術館(798藝術區)

這是愛爾蘭藝術家日內瓦·費吉斯(Genieve Figgis)在亞洲的首次美術館個展。作為藝術家的中期回顧展,本次展覽全面呈現其職業生涯早期至今的40余幅畫作,其中數件繪于2023年的新作將首次與公眾見面。

費吉斯的作品時常描繪穿著考究的主人公——聲名顯赫的皇室貴族成員或是上流社會人士,在宏偉華貴的宅邸或鄉村田園的自然風光中宴飲、郊游,悠閑享樂。本次展覽分為六個單元:“夢魅”、“重訪”、“宮廷風范”、“雅室”、“宴游”、“社交肖像”,呈現藝術家在創作中反復描繪的主題和場景。

胡偉與袁中天雙個展

展期:2023年5月21日—9月3日

地點:美凱龍藝術中心(798藝術區)

“誘餌”是藝術家胡偉的首個機構個展,以3部影像、裝置和雕塑的形式,對其近年創作進行階段性回顧與梳理,并首次呈現由美凱龍藝術中心支持的最新三通道影像作品《地鳴 碎礫》(2023)。

新作《地鳴 碎礫》是地景與人跡影像交織而成的視覺變奏,拍攝于南方一處廢棄的采石場。影像所指涉的主人公們早已沒了蹤跡,被采運的石料填海后成為了新的土地,被遺棄的廢石在此地形成新的地貌。藝術家以何種方式展現一個沒有現場的現場,如何追溯人的遷徙及其所代表的時間尺度,成為這部新作的著力點。

“無門一窗唯光”是藝術家袁中天(Chris Zhongtian Yuan)的首個國內機構個展,以4部影像作品、部分裝置與圖紙的形式對其近年創作進行階段性回顧與梳理,并首次呈現由美凱龍藝術中心全新委任創作的影像作品《無門一窗唯光》(2023)。

動物農場模擬器

展期:2023年4月28日—10月8日

地點:現代汽車文化中心(798藝術區)

這是一場關于未來、生態永續、藝術科技的探索展覽,由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 2023年度大獎策展人李崢與陳江虹策劃,以裝置、影像、聲音、延續事件的呈現方式來帶領觀眾進入這個去中心化的動物農場,一個重塑的未來世界。

張雪瑞:物靜光時

地點:麥勒畫廊北京部

展期:2023年5月26日—7月30日

張雪瑞的藝術創作常在有意地自我限定下,建立起一種獨特的工作邏輯。對“物”、“物質”、“物性”的探討,指向著追溯時間的基調。以裝置、繪畫等不同媒介為載體,她借助對物的表征闡釋、對物與他者及自身關系的梳理,都是將作品視為重要的言說對象、生命景觀,以承載她在個體經驗和社會關系中的歷史、記憶、當下與未來。

譬若香山:犍陀羅藝術展

地點: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3年3月15日—6月15日

展覽選取了來自巴基斯坦和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共203件(套),這些文物多為考古發掘出土,時代自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0世紀。展覽展品以早期佛菩薩造像、佛塔建筑構件等犍陀羅石雕品為主,也有部分金銀器物和首飾,充分展示了犍陀羅藝術的風格多樣性。

浮生巴黎——亨利·德·圖盧茲-羅特列克全球巡回藝術大展

地點:中華世紀壇藝術館

展期:2023年4月20日—9月3日

近代西方海報設計先驅、彩色石版畫技法的革新者、貴族出身、派對狂人、熱血青年、變裝達人、“蒙馬特之魂”、風月場常客、“紅磨坊”代言人、雞尾酒發明者、撰寫菜譜的美食家……這些標簽都屬于亨利·德·圖盧茲-羅特列克。展覽以230件展品全面展示這位藝術家的一生,參展藝術品以石版畫、海報、創作手稿為主。

畫中三千界:首都博物館館藏明清道釋人物畫像展

地點:首都博物館

展期:2023年1月20日—7月23日

“道釋人物畫”指的是描繪道教、佛教人物的畫像,藝術風格濃烈、畫面內容豐富,是宗教美術中的集大成者。此次展覽甄選館藏明、清兩代道釋人物畫像逾100件,探索這些作品所體現的高超繪畫技藝和美好精神寄托。

幻/燈: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光影圖像

地點: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展期:2023年4月29日—8月13日

展覽藉由光影圖像作品與檔案文獻的并置,探討幻燈片及投影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發軔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對其如何激發彼時的藝術創作,以及其對此后中國幾十年藝術實踐未被充分認知的持續影響進行探討。

桂茜榕個展:瞳距

地點:尚尊畫廊(798藝術區)

展期:2023年5月20日-5月30日

桂茜榕的創作思路也來源于她的雙重觀察視角:學生和藝術家。這兩種觀察視角在她的作品中重疊、融合,而其創作手段靈活且豐富:繪畫、裝置、影像、雕塑、行為,多種媒介和形式相得益彰。她的作品讓我們看到一個出生于新世紀的年輕人對自身的冷靜認知和對社會的理智反饋。

浙江

版印江南——中國版畫版刻版本大展

地點:杭州國家版本館

展期:4月25日——10月31日

此次展覽展出中國古代版畫書籍、民俗版畫、古籍畫譜等展品。展出如明天啟七年(1627)刊印的《十竹齋書畫譜》、“花鳥魚蟲年畫”、清前期姑蘇版畫、海派名家錢慧安創作的系列年畫、《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文瀾閣《四庫全書》以及《牡丹亭》《琵琶記》等善本珍籍。

湖山勝處——16至20世紀杭州書畫特展

地點:杭州博物館

展期:5月17日——11月19日

展覽聚焦館藏明清至現代的杭州書畫、金石文物,以“山水長情”“清音永雋”“無問何年”三個單元構建起杭州城的山水與人文情懷,透過文人墨客之“眼”、之“筆”、之“情”看百年來杭州城的風姿、風韻、風骨。

煉·手·藝——2023中國美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畢業展

地點:浙江西湖美術館

展期:6月1日——6月14日

“煉·手·藝” 是青年學子研學手藝的多向度敘事,意指對材料、工藝、造型等上手技藝的深耕,此外亦指對哲匠思想和內涵的反復打磨。象征著對手藝與思想的不斷修正,以及對東方美學與手工造物的全新理解。

盛宴:18至20世紀西方銀器展

地點:杭州博物館

展期:2023年3月18日—7月16日

展覽以“盛宴”為主題,分為“歐洲皇室與貴族銀器”“銀器與新興資產階級”“銀器與社會身份”“銀器中的藝術史”與“‘蠟燭樹’與歐洲燭臺文化”五個單元。通過18至20世紀西方銀器80套/件,反映出工業革命前后,西方社會階層、社會生活、性別身份與藝術思潮的嬗變。

當米蘭遇上溫州——中意藝術家溫州寫生與展覽

地點:溫州博物館

展期:持續至6月4日

展覽展出了來自中國和意大利的16名藝術家的繪畫作品,此后兩國藝術家還將在溫州開啟以楠溪江流域為主的藝術展覽、實地寫生、學術交流和講座等系列活動,本次活動也是溫州市首個列入文化和旅游部“文化絲路”計劃的項目。“當米蘭遇上溫州”整個活動分為兩場,上半場請意大利藝術家到中國,下半場則將移師意大利米蘭布雷拉美術學院的米蘭藝術家之家,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開展兩地藝術交流互訪。

意大利米蘭布雷拉美術學院的安德烈亞·德爾·古爾丘表示,古往今來,藝術家們通過在遙遠的地方“教育旅行”和“駐留”造就了非凡的遺產。在這次活動中,每個藝術家將通過旅行和交流記錄下自己的經驗維度,實現與溫州、與中國這片廣袤空間的親密接觸。

江蘇

大都:元代北京城

地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展期:5月18日-8月31日

關于元大都的歷史記憶,除了卷帙浩繁的傳世文獻,還有零星的考古發現,可惜的是,元大都的實物遺存并不多。作為“運河城市”系列特展,此次展覽匯集了近70件元大都遺址出土文物,再現了最真實的大都風華。

蕓香二酉——蘇州博物館藏古籍善本特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期:2023年4月4日—7月9日

展覽特遴選唐宋至明清歷代寫本、印本、拓本精華逾三十件。其中展示的《皮子文藪》(明嘉靖刻本),曾著錄于清宮《欽定天祿琳瑯書目后編》。

此心歸處——敦煌藝術臨摹與精神傳承特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西館)

展期:2023年3月25日—6月25日

展覽圍繞敦煌壁畫、敦煌石窟藝術(275復原窟)、敦煌學與文獻三個方面展開。張大千、常書鴻、謝稚柳、盧是、段文杰、史葦湘、歐陽琳、常沙娜等藝術家群體的敦煌藝術臨摹研究與對比展示。讓更多觀眾以繪畫展的觀展方式,深度飽覽千年歷史文化寶庫超越時空、富有永恒魅力的藝術名跡。

天堂里——工藝的蘇州與杭州

地點:吳文化博物館

展期:2023年4月28日—7月30日

展覽以“古時”和“今日”兩部分,通過時間線和古今對比,以文物回望古時精致繁華的生活追求,以工藝講述今日守正創新的故事。

遼寧

清音悠遠——古琴文化展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展期:5月18日—8月20日

展覽共展出古琴及相關文物、古籍121件組,其中一級文物6件組,生動展現中國古琴的發展歷史,深度解讀源遠流長的古琴文化。

四川

吉金萬里——中國西南地區青銅文明展

地點: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展期:5月27日——8月27日

展覽集結四川、重慶、云南、貴州、廣西5省市32家文博單位的精品文物294件/套,以先秦至秦漢時期的青銅器為代表,涉及考古遺址近百處,講述中國西南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故事,實證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展演變格局,為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展品數量最多、文物等級最高的西南地區青銅文明專題展。

五感的建筑——隈研吾建筑設計展

地點:成都寬窄巷子

展期:2023年3月27日—6月30日

設計師隈研吾迄今為止最大規模體驗展覽《五感的建筑——隈研吾建筑設計展》于2023年3月開啟全國巡展之旅,將相繼前往成都、上海等城市。展覽結合成都寬窄巷子獨特的建筑環境與隈研吾先生提出的“五感的建筑”這一建筑設計理念,讓觀眾進入到“建筑”內部,探索建筑與城市。成都站的展覽中,選用了環保、可拆卸的“紙磚”作為主基調,與老院子中的木架青瓦一起,延續巷子自然古樸的氣質,為川西故事譜寫現代設計的創新篇章。

山西

文明“敘”語——古敘利亞文明特展

地點:山西博物院

展期:2023年4月18日—7月9日

西亞地區是早期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敘利亞因地處亞、非、歐三大洲的十字路口,多種族群、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形成了獨具魅力的古代文明。由山西博物院主辦的展覽近日開幕,195件(組)敘利亞精品文物,呈現與中華文明迥異的古代文明面貌。

河南

曌——武則天和她的時代

地點:洛陽博物館

展期:2023年4月4日—8月20日

展覽集結了陜西和河南地區9家博物館的珍貴文物共153件(組),以“無字碑”為引,采用第一人稱視角,由武則天自述自己的一生,回首她成為一代女皇的點滴,帶領觀眾感受一位女性政治家的跌宕人生,以及她的滔天智慧和治國之學。

天津

天下長安——陜西唐代文物精華展

地點:天津博物館

展期:2023年4月29日—7月30日

展覽以唐代都城文化為主題,精選陜西省多家博物館和天津博物館珍藏的140余件(組)唐代代表性文物,從飲食文化、日常起居、服飾裝扮、休閑娛樂、宗教信仰、絲綢之路等多個視角再現唐代發達的物質文明和燦爛的精神文化。

聲動千年——中國古代音樂文物特展

地點:天津博物館

展期:2023年3月21日—6月18日

展覽薈萃天津博物館與河南博物院所藏珍貴古代音樂文物及相關展品近200件,以時間為序,描繪出中國古代音樂幾千年來起承轉合的輝煌圖景。

山東

愛蓮說—軒父書畫藝術展

地點:魯東大學博物館(煙臺市)

展期:5月26日——6月上旬

展覽展出朱京生的水墨畫作品。朱京生是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的學術骨干之一。其水墨畫的意境之新,主要得力于他的生活感覺,即師法造化或寫生。朱京生經常到圓明園、香河的萬畝荷塘寫生。以文人寫意的筆墨捕捉蓮葉荷花鮮活的動態。

安東尼·葛姆雷個展:有生之時

地點:青島西海美術館

展期:2023年4月28日-12月10日

展覽圍繞安東尼·葛姆雷“將身體作為轉化與交流之所”的藝術理念展開探索,作品涵蓋他近40年的創作生涯。

吉林

海上升明月——吉林省博物院藏吳昌碩師友繪畫展

地點:吉林省博物院

展期:2023年4月6日—6月6日

展覽以吳昌碩為重心,展出吉林省博物院藏寫意畫精品力作40件,匯集其師長、友人、弟子等諸位名家,其中有:任伯年、齊白石、王一亭、趙云壑、陳師曾、陳半丁、王夢白、王個簃、潘天壽,再現了吳昌碩大氣磅礴的藝術造詣與渾厚雄強的寫意之風,也體現出他們之間的交集與往來。

安徽

共飲一江水——三星堆·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特展

地點:安徽博物院

展期:2023年4月20日—8月13日

展出文物珍品140余件(套),年代自商代至戰國。展出的珍貴文物包括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金沙遺址博物館藏魚紋金帶,安徽博物院藏吳王光劍,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秦公镈等。

湖南

帝國南疆——廣州秦漢考古成果展

地點:長沙博物館

展期:5月18日-11月12日

此次特展匯集廣州地區出土的秦漢珍貴文物250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4件套,最重磅的明星展品——絲縷玉衣長1.73米,共使用2291塊玉片,當年專家們共花費3年時間才修復完畢。

與天無極 璀璨秦中——陜西周秦漢唐文物精華展

地點:湖南博物院

展期:2023年2月24日—6月11日

展覽匯集了陜西歷史博物館、咸陽博物院、漢景帝陽陵博物院、法門寺博物館、乾陵博物館、西安市長安博物館等多家單位的120組陜西古代文物精品。展品包括商代青銅雷紋鼎、西周鏤空青銅豆、“仲枏(nán)父”青銅簋、西漢金餅、唐代秘色瓷等。

湖北

丹青照我心——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藏近現代書畫展

地點:湖北省博物館

展期:5月17日——8月20日

展覽分為“傳統的新生”“時代的映照”兩部分,前者展示了畫家們為延續傳統所進行的融合與折衷中西藝術的嘗試,后者展現藝術家們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以畫筆和刻刀凝聚民心、鼓舞士氣、宣傳抗日的時代圖景。本展匯集近現代不少藝術大師的作品,包括徐悲鴻的《鷹》、傅抱石的《五柳先生圖》、張大千的《敦煌人物》、李可染的《山水》等經典畫作。

香港

巴勃羅·畢加索:玻璃畫像

地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展期:5月18日——8月27日

目前存世的畢加索玻璃畫作不超過50幅,本次展覽匯集其中的19幅作品,是近20年來畢加索玻璃畫的首次大規模展出。展品涵蓋畢加索不同時期的創作風格,并且多以他的親友為主角,比如《母親和孩子》采用新古典風格描繪第一任妻子 Olga 與長子,《Marie-Therese Walter 的肖像》以立體主義手法表現當時的靈感繆斯、情人 Walter,觀者得以通過作品感受畢加索的一生。

米羅的詩想日常

地點:香港藝術館

展期:2023年3月3日—6月28日

展覽共陳列94件作品與資料,涵蓋繪畫、雕塑、素描、紡織品、石版畫、海報、照片、影片等,探索米羅如何憑著獨特的洞察力,發掘日常生活與平凡物品的詩意特質。重要展品包括“繪畫”系列、《月光下的女人》、《詩歌(三)》等畫作及“女人和鳥”系列雕塑等。

金彰華彩──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夢蝶軒藏古代金器

地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期:2023年2月22日—9月25日

展覽展出220件精美古代中國金器,呈現黃金制品在中國過去三千多年歷史中的藝術和技術成就,探討金器在古代政治活動、文化生活以及跨區域互動交流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展出珍品包括匈奴貴族所使用的金冠,吐蕃貴族所使用、帶中原紋飾的幡飾,以及唐代公主所佩戴、工藝上借鑒中西亞飾物的嵌寶冠飾等。

臺北

人氣國寶展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5月9日—— 8月6日

人氣國寶展展出翠玉白菜、肉形石等備受喜愛的人氣文物,以及其他具有重要文化價值的書畫、工藝品。同時每期設立一個主題,以增添觀展的趣味。本次展覽以“文人”為主題,展出10件文物,引領觀眾一同進入古代文人的情懷與藝術世界。

國寶聚焦:趙孟頫書《行書赤壁二賦冊》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3年3月30日—6月25日

臺北故宮自2020年起推出“國寶聚焦”專題展,每次選展一件(組)國寶級書畫,定期更換展品。本次展覽將展出元代書畫家趙孟頫的《行書赤壁二賦冊》,通過對趙孟頫其人、其言、其藝的整理與介紹,勾勒并傳達趙孟頫對蘇軾的敬仰之情。

筆歌墨舞——臺北故宮繪畫導賞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3年3月30日—6月25日

展覽共選取從五代南唐至清代的二十余件書畫作品,涵蓋人物、花鳥、山水等題材,其中,傳為宋代法常的《寫生》卷、元代倪瓚的《楓落吳江圖》、王蒙的《秋山草堂圖》軸等傳世書畫也將對外展出。

筆墨見真章——臺北故宮博物院書法導賞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3年3月30日—7月2日

新一期“筆墨見真章”展出北魏魯郡太守張猛龍碑碑陽、唐懷仁《集圣教序》、元趙孟頫《書禊帖源流》、明董其昌 《臨十七帖》、明文徵明行書《鶴林玉露》等總計十四件(組)作品。

海外

英國

晚清百態:19世紀的中國

地點:大英博物館

展期:5月18日——10月8日

展覽講述中國晚清不同社會階層和領域的人物故事,包括皇后、舞伶、官兵、文人、富商、外交官等,展出書畫、服飾、報紙、家具、食物等各種物品。重要展品包括清朝末代皇帝溥儀贈予英國喬治五世和瑪麗王后的景泰藍花瓶、慈禧太后委托定制的緙絲長袍等。

奢侈品與權力:從波斯到希臘

地點:大英博物館

展期:2023年5月4日-8月13日

展覽通過阿富汗到希臘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文物,探索了公元前 550 年至公元前30年中東和東南歐將奢侈品作為政治工具的故事,以及亞歷山大大帝橫掃波斯帝國,開創了新的希臘化時代后,東方和西方的奢華風格的融合。 

圣方濟各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

展期:2023年5月6日—7月30日

本次展覽展示了圣方濟各(1182-1226)從13世紀至今的藝術和形象,探討了為什么這位圣人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重要人物,因為他對窮人的關心,對自然的熱愛,對和平的呼吁,以及與其他宗教對話的開放態度。

希爾瑪·阿芙·克林特與皮特·蒙德里安

地點:泰特現代美術館

展期:2023年4月20日-9月3日

展覽將以“抽象藝術與自然世界的聯系”為主題,展出瑞典畫家希爾瑪·阿芙·克林特與荷蘭畫家皮特·蒙德里安的作品,包括早期風景畫、花卉畫和晚期抽象畫,講述大自然中的生命形式如何為他們的藝術探索帶來靈感。

羅塞蒂一家

地點:泰特不列顛美術館

時間:2023年4月6日—9月24日

展覽聚焦19世紀英國著名的羅塞蒂一家,包括但丁·加布里埃爾·羅塞蒂及妻子伊麗莎白·西達爾,以及加布里埃爾的妹妹克里斯蒂娜,探索他們對英國文化與藝術的影響。

貝爾特·莫里索:塑造印象派

地點:英國杜爾維治美術館

展期:2023年3月31日—9月10日

這是英國自1950年以后首次為法國畫家貝爾特·莫里索舉辦大型特展,通過借自全球各個收藏機構的40幅莫里索畫作以及約20幅其他藝術家的作品,展現印象派先驅莫里索的藝術影響力及靈感來源,探討其作品與18世紀歐洲藝術文化風潮的密切聯系。

印象派之后:創造現代藝術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

展期:2023年3月25日—8月13日

展覽呈現1886年至1914年歐洲知名藝術家的逾100件繪畫和雕塑,從塞尚、梵高和高更的藝術風格與成就出發,前往巴黎、柏林、布魯塞爾、維也納、巴塞羅那等歐洲各大城市,探索三位印象派畫家對同時代及年輕一代藝術家產生的影響。

荷蘭

維米爾大展

地點: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

展期:2023年2月10日—6月4日 

維米爾是17世紀杰出的荷蘭繪畫大師,迄今為止歸于他名下的畫作只有34幅,此次展覽將展出其中的28幅。其中包括倫敦國家美術館的《坐在維金納琴前的年輕女子》、巴黎盧浮宮的《蕾絲女工》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藏《倒牛奶的女仆》《小街》《情書》以及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藏維米爾最著名的作品《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德國

意大利藝術界的女性(1400-1800)

地點:柏林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3年3月8日-6月4日

展覽通過柏林版畫素描博物館和借自其他機構的藏品,聚焦1400至1800年意大利藝術界女性人物的作品、故事及影響力,展示她們在社會上所扮演的活躍而多元化的角色。

法國

馬奈/德加

地點:巴黎奧賽博物館

展期:展出至7月23日(2023年9月24日至2024年1月7日將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展出)

展覽以時間為序比較兩位藝術家不同時期的經典作品。他們交往中充滿了故事、分歧、和解。他們都非常關注對方,并從彼此的藝術中汲取營養。

女性超現實主義

地點:蒙馬特博物館·雷諾阿花園

展期:2023年3月31日—9月10日

展覽聚焦超現實主義運動中的女性創作,展出來自50位女性藝術家的約150件作品。從1930年代至1970年代,女藝術家在超現實主義運動中嶄露頭角。世界各地的女藝術家跨越行業、性別和地理的邊界,在繪畫、攝影、雕塑、影視和文學等領域發揮創意。本次展覽將跳脫既有時間脈絡,試圖勾勒全球女性超現實主義運動圖景,展現比利時、墨西哥、英國、美國、捷克和法國超現實主義運動的重心和發展,以及女性在其中的貢獻。

畢加索慶典:新視角下的收藏

地點:巴黎畢加索博物館

展期:2023年3月7日-8月27日

展覽由英國時裝設計師保羅·史密斯擔任藝術總監,將畢加索的作品和收藏與包括米卡琳·托馬斯和謝里·桑巴等當代藝術家對話,讓觀眾不僅反思畢加索的全球遺產,還涉及他對女性的描繪和對非洲藝術傳統的借鑒。

愛爾蘭

豐塔納:開拓者,規則破壞者

地點:愛爾蘭國家美術館

展期:2023年5月6日-8月27日

拉維尼婭·豐塔納 (Lavinia Fontana,1552-1614) 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開創性藝術家,她是第一個經營自己工作室的女性,也是第一個畫公共祭壇和女性裸體畫的女性。展覽將通過豐塔納作品探索她非凡的生活,讓人們深入了解使之成為一名女性藝術家的文化氛圍。

日本

細井家的茶具:千利休與細川三齋

地點:東京都文京區目白臺1-1-1

展期:5月20日——7月17日

本次展覽將呈現細川家族收藏的茶具,展示細川家族世代傳承的茶道審美意識。重點展品包括與千利休及細川忠信相關的茶具,如千利休曾收藏的中國瓷器“唐物尻膨茶入”,他用葫蘆制作的花器“瓢花入”,以及細川忠信以竹子制作的花器“竹二重切花入”。

描繪愛——盧浮宮藏品展

地點:日本國立新美術館

展期:2023年3月1日—6月12日

展覽從盧浮宮藏品中精心挑選出了 73 幅以“愛”為主題的畫作,作品年代跨越16世紀至19世紀中期,重點展示了歐洲畫家在繪畫藝術中探索對“愛”的表現,以及對“愛”的理解。重點展品包括弗朗索瓦·布歇《丘比特的目標》、安托萬·華托《寧芙與薩堤爾》、薩索費拉托《沉睡的嬰兒耶穌》及弗朗索瓦·熱拉爾《丘比特與普塞克》等。

美國

“梵高的柏樹

地點: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展期:5月20日——8月27日

展覽圍繞梵高在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阿爾勒和圣雷米畫下的樹木展開,從1888年至1890年在瓦茲河畔歐韋去世,這是梵高最后生活的地方。展覽僅展出了44件作品,講述了柏樹帶給梵高的慰藉。《星夜》與《麥田里的柏樹》自1901年以來的首次同臺展出。

年輕的畢加索在巴黎

地點: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

展期:2023年5月12日—8月6日

本次展覽是紀念西班牙畫家畢加索逝世50周年的活動之一,主要講述畢加索年輕時初到巴黎的經歷,共展出10幅繪畫和紙上作品,包括畢加索的早期重要作品《煎餅磨坊》及多幅人像練習。

胡安·德·帕雷哈:非裔西班牙畫家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4月3日—7月16日

展覽首次聚焦帕雷賈,通過委拉斯開茲、帕雷賈的作品與同時期手工藝品、檔案并陳。探討了被奴役的手工勞動者和多種族社會如何影響西班牙“黃金時代”的藝術和物質文化。

    責任編輯:顧維華
    校對:張亮亮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至县| 大田县| 拉孜县| 宝兴县| 四川省| 庄浪县| 开远市| 安福县| 麻阳| 益阳市| 海林市| 芒康县| 蒙城县| 改则县| 荥阳市| 志丹县| 仙居县| 册亨县| 安平县| 临沂市| 锦屏县| 榆林市| 安西县| 保亭| 金华市| 曲靖市| 镇巴县| 留坝县| 贺兰县| 准格尔旗| 东方市| 易门县| 尼木县| 阿拉尔市| 周宁县| 襄樊市| 武宣县| 措勤县| 汉源县| 利川市| 罗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