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是地球上唯一一塊沒有被污染的“神奇綠洲”,早該火了


湖南,一定是許多熱愛生活的人向往的目的地之一。
神秘的張家界,秀美的橘子洲;清幽的岳麓山,磅礴的岳陽樓;紅色的韶山,熱鬧的鳳凰古城……在清晨嗦上一碗熱騰的碼子米粉,在宵夜時分來上一份熱辣的口味蝦,湖南的精彩一定會讓你不虛此行。

然而,在一個個如數家珍的熱門旅游景點之外,湖南還有一些并為人所熟知的秘境和人文故事等著人們去一探究竟。
如果從長沙一路向西南方向前行,你會發現,在湘西的邊陲之地還藏著一個超乎想象的小縣城,這里山高谷幽,溪河密布,風光旖旎,讓人一見傾心。

湖南省綏寧縣金屋塘鎮 圖源/圖蟲創意
1982年,聯合國科教文衛組織通過衛星發現了地球上唯一一塊沒有被污染的“神奇綠洲”,這塊美麗的土地就是——綏寧。
01
綏寧的山水,沒有被污染的神奇綠洲
綏寧,隸屬于湖南省邵陽市,位于湘西邊陲,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為鄰。
從地圖上看,綏寧的地理位置并不出挑。
全縣整體處于云貴高原東部邊緣,北靠雪峰山脈,南依大南山,三面高山懷抱,全縣的山地和丘陵總面積加起來占綏寧縣面積的96.5%,是個名副其實藏在深山里的縣城。
清代《綏寧縣志》記載:“綏極楚邊,山險而高,游履罕至,水迅而急,市舶難通,商賈往來極少”。短短幾行字,將綏寧縣古時偏僻幽靜的特點描述的非常清楚。
也正是因為歷史上的綏寧偏隅一方,人口流動性小,這才造就了如今沒有被污染的“神奇綠洲”般的秘境。

黃桑國家自然保護區境內的上堡古國 圖源/圖蟲創意
如果你第一次來到綏寧,一定會被這里如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美景所吸引。
綏寧,是一座生機盎然的生態王國。
這里有全國面積最大的金絲楠木林、全國面積最大的鐵杉林、全國面積最大的穗花杉林,整體森林覆蓋率高達76%,被譽為“天然氧吧”和“亞熱帶最美森林”。

在黃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里,許多堪稱稀世之寶的名貴樹木、花草、藥材、動物,在這里繁衍不息,例如罕見的長苞鐵杉。
長苞鐵杉是第三紀冰川時期幸存下來的瀕危物種,至今無法實現人工繁殖,被譽為“植物界的活化石”。單株在全球就已十分罕見,但在綏寧卻有38株集中連片,平均樹高30米,且根連理、理連枝,自成一國,可謂絕無僅有。

長苞鐵杉 圖源/網絡 作者/張源攝影
而在花園閣國家濕地公園里,同樣能看到的是古樹成群,野生動植物眾多。
優越的生態系統,發達的水系,良好的空氣質量,為園區內804種野生植物,和196種濕地野生動物提供了優越的生存環境,作為傳統的農作區,這里幾乎沒有任何污染。
2014年,花園閣被列為國際級濕地公園。

花園閣國家濕地公園 圖源/綏寧旅游
綏寧,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
當你走進千年古鎮寨市,你會發現,這里仍然保存著宋代的古街、古井、古碑及明代的城墻、鐵鐘、風雨橋和大量的清代古民居。
的確,從建城至今,寨市鎮已有1800多年城建史。盡管在歷史上,曾遭受過戰亂、水火災害的洗劫,但寨市鎮依然有幸遺留下了一批珍貴的歷史文化勝跡和文物。
這些古色古香,風韻猶存的文化古跡,讓這座千年古鎮散發著醇厚古樸的氣息。
2010年,寨市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


千年古鎮寨市 圖源/網絡
綏寧,還是我國苗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和遺存地。
在上堡侗寨,侗族人口超過90%,而上堡古國,也是苗族歷史上第一個“國都”。
公元1436年,為反抗明王朝的壓迫,少數民族領袖李天保揭竿起義,建都綏寧黃桑上堡,號稱武烈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效仿漢族政權建制的少數民族“王國”。
至今,上堡村內還保留著金鑾殿、點將臺、旗桿石、拴馬樹等遺址。

上堡侗寨 圖源/視頻截圖
從高處俯瞰,上堡村的地勢因為海拔不均,而使得圍繞周圍的梯田錯落有致。穿梭而過的溪流水量足、落差大、流速快,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無不彰顯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憑借著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古樸的少數民族特色建筑,上堡村成為了湖南最具魅力古村落的代表之一,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俯瞰上堡村 圖源/新湖南
同樣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大園古苗寨,歷史也相當悠久。
這里曾出土過新石器時代的文物,留下了諸葛城、養馬坡、學堂沖、諸葛井等眾多遺址,并且還保存有元、明、清及近代300多棟窨子屋。這種房屋的最大特點是,外面是四四方方的高墻,里面是木質樓房,不僅居住舒適而且防火防盜。
這些古建筑不僅集中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學者研究苗侗民族建筑的重要實物。

高大的窨子屋與高低錯落的屋頂 圖源/圖蟲創意
與此同時,大園村也作為全國著名的影視拍攝基地被大家熟知,《那山那人那狗》《戰火童心》《秋收起義》等多部影片和電視劇在這里取景,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3》也以該村為主拍攝了一期節目。
2014年12月,大園村被評為國家級傳統村落。

電影《那山那人那狗》劇照 圖源/電影截圖
綏寧的山山水水,風土文化足以讓人沉醉。
02
綏寧的美味,盡在煙火碗筷之中
綏寧的美妙與神奇,一部分在眼里,還有一部分在胃里。
當你來到苗鄉侗寨的時候,好客的主人一定會端上一杯熱氣騰騰、香甜可口的萬花茶,它是綏寧苗侗人待客的佳品。
“萬花茶”其名得益于茶水中浸泡著花色繁多、刻工精細的蜜餞。
心靈手巧的苗鄉人會在去皮漂干的冬瓜皮或柚子皮上,雕刻出象征吉祥和幸福的各種花案圖形,比如“龍鳳呈祥”、“鴛鴦戲水”等花草魚鳥之類的圖案。然后,再將這些條塊澆上蜂蜜晾干,裝進糖罐或壇子里備用,待到客人來時沖泡上一杯。

雕刻萬花茶 圖源/網絡
萬花茶不僅是一種色、香、味俱佳的食品,還是一種賞心悅目的藝術品,也用來表達男女青年之間的愛情。
后生上門求婚,姑娘如果中意,便在奉獻給后生的茶杯里放進四片萬花茶蜜餞,兩片刻著并蒂蓮花,兩片刻著龍鳳呈祥;如果不中意,便在茶杯里放進三片單花獨鳥的萬花茶蜜餞,后生便會知趣地離開。

萬花茶中的冬瓜皮雕花 圖源/視頻截圖
而喝油茶,又叫打油茶,是苗鄉侗寨最常見的一種喝茶方式。
用蒸熟的糯米飯染紅,再曬干備用,叫凍米。當有貴客到來時,取凍米用滾油炸透為面料、用矼豆、板栗肉等為底料,加炒黃豆、生姜米、辣末、蔥花等為輔料,用老山茶汁為湯沖泡即成,色、香、味俱全。
因為油茶好喝,客人一般能喝3-4碗才肯罷手。

打油茶 圖源/百度
發米花,則是用于款待貴賓或舉行盛宴前的禮儀之一。
米花在民間象征吉祥喜慶,因它形如滿月有花,即圓滿發達之意,它寓意寄托人們的良好祝愿。
其做法是,先將糯米泡脹蒸熟,用野生植物雞冠紅染成紅色(也可不染),放入桌上用竹蔑制成的圓圈中,把糯米飯攤開按滿篾圈,使之成扁圓糯飯餅,曬干收藏。用時取出,放入茶油鍋中,用文火炸熟,便成了半球面的米花。
待客時凸面向上,置于桌上正中的禮盆里,客人吃時用筷子戳成小塊食用,又脆又香又美觀。它還是送禮盒(或篩)中必不可少的用品。

米花 圖源/網絡
在苗族正式的席宴上,竹籠米粉肉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佳肴。
新鮮的豬肉拌上炒米粉、五香粉、食鹽、味精等調味品,裝在小竹籠里,大火蒸熟,美味即成。酒席上,一席則會放一竹簍米粉肉。
許多村至今仍有夾菜的習慣,來賓入席,只吃配菜,而將自己的那份米粉肉用一根竹簽串上帶回家。如有缺席者,主人也要為其夾送至家中。
這一風俗還產生了一句專用諺語:一份米粉肉穿成串,吃不完算不得山里漢。

圖源/《味道湖南》視頻截圖
還有這道有點類似黑暗料理的豬血丸子,是非常具有綏寧地方風味的傳統食品。
它是用豆腐、豬血、豬肉等混合制作,并用柴火慢慢熏烤制成的。

熏制豬血丸子 圖源/網絡
成品雖然看起來黑乎乎一團,土里土氣,其貌不揚,但吃起來卻別具風味。切片清蒸或者與辣椒、干菜等搭配爆炒,也非常美味。

辣椒炒豬血丸子 圖源/小紅書 作者/吃兩口星星
當然,綏寧的美食遠不止我們提到的這些,獨具當地特色的還有擂缽辣椒、豆粉糍粑、白頭婆粑粑、糖豆子茶、穇子糍粑、青錢柳茶……

制作青錢柳茶 圖源/美篇
綏寧有道不盡的苗鄉侗寨特色美食,享不盡的少數民族煙火氣息,等待著遠方的客人前來品嘗。
03
綏寧的風情,一生至少要體驗一回
作為湖南省境內眾多縣城之一,“綏寧”其名雖然貌似平平,但卻是省內少有的少數民族人口大縣。
境內居住有苗、侗、瑤、壯等25個少數民族,全縣有8個少數民族鄉,少數民族占全縣總人口的63%。各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在綏寧都得到了相對完整的保留。
其中“綏寧苗族四月八姑娘節”不僅是湖南四大少數民族節日之一,更是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四月八姑娘節 圖源/新浪微博
每年的四月初八,在綏寧的各個古鎮鄉村,都會舉辦精彩紛呈的少數民族風俗活動。每到這時,熱鬧的歌舞,精彩的主體活動,特色產品大集會……都會輪番上演。
各家還要邀請出了嫁的姑娘回娘家,兄弟和父母都要給姑娘贈送禮物,姑娘們回到娘家,一起吃烏米飯,唱山歌,比女紅,載歌載舞。

“四月八姑娘節”上載歌載舞的姑娘們 圖源/央廣網
而四月八這天吃的這頓飯,叫“姑娘宴”,也叫“長桌宴”“合攏宴”。
除了必吃的烏米飯,長桌上還擺滿了各色的苗家特色美食,這是對出嫁后回門的姑娘們最美好的祝福。

姑娘宴 圖源/視頻截圖
*部分圖片素材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處理。
參考資料:
[1] 百度百科
[2] 綏寧旅游官方公眾號
[3]《世界看湖南》
[4]《味道湖南》
- END -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