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告別手拎馬桶的蝸居日子,上海靜安今年首塊舊改基地集中搬場

三代同堂蝸居在數十平方的房子里,樓上打翻個水壺,水能漏到樓下,旁邊馬路開過重型車輛,房屋還會抖一抖,居民如廁全靠拎馬桶……這是上海市靜安區2018年第一塊舊改基地原先的生活環境。
8月5日清晨,當身披彩旗的搬場車駛入上海市靜安區曹家渡街道忻康里,這意味著上述這一切,今后將成為歷史。
這一天,是115街坊舊改項目集中搬場的日子,完成征收簽約的居民們將家中物品搬運裝車。8時許,完成搬運的車輛在康定路沿線一字排開,鑼鼓聲中,一對舞獅就著鼓聲搖頭擺尾,為居民們求吉納福,居民們坐在搬場車上,駛離115街坊,告別了拎馬桶的日子。上海市靜安區委書記安路生帶領區四套班子領導,一同前來為集體搬遷的居民送上祝福和問候,祝賀喬遷之喜,祝福今后生活蒸蒸日上。
作為靜安區2018年第一塊舊改基地,自2018年4月21日舊改意愿征詢通過并啟動至今,115街坊專項指揮部組織開展了方案征詢、評估公司選定、居民座談會、聽證會、看房、摸號、選房、簽約等一系列工作。7月29日舉行的“二輪征詢”簽約首日,居民簽約率以99.09%的高比例生效,為靜安區2018年的舊改工作打響了第一槍。
三代同堂擠在20多平方米統間
6號搬場車居民馬阿姨跟家人一塊兒,陪同91歲的婆婆,推開康定路1335弄7號的家門,大門上的“囍”字是馬阿姨兒子結婚時貼的,這一貼就十年。馬阿姨說,"我嫁過來在這里住了30 多年了,20多平的統間一家人擠在一起,屋子又小又破,燒飯上廁所都在房間里,樓上打翻水壺馬上漏到我家,四代同堂實在擠不下了,兒子孫子只能借在外面住??偹汴柟庹盏轿覀兞?,等到了舊區改造?!?/p>

69歲的陶老伯原先跟母親一同居住在115地塊,其他的兄弟及子女從外地回滬后,戶口雖然回來但住不進來,15平方米的房屋有9個戶口。陶老伯母親過世后,他們兄弟間因住這房子有了摩擦,115街坊征收拉開后,家里人反復協商達成了一致,陶老伯最后選了嘉定南翔的一室戶簽約。
王先生兒時祖孫三代擠在115街坊一間小房間內,從小的夢想是有屬于他自己的空間。征收之初,因對舊改存在諸多不理解,他曾表示絕不“妥協”。征收工作人員多次上門慰問,關心其衣食住行,帶去最新的舊改信息并做詳細解釋。經過與其家屬及其本人反復溝通,他從帶頭轉變為積極支持政府工作的“領頭人”,在第一時間內完成了簽約,他說:“我終于能為我的兒子創造一個自己的小天地了!”

開通微信公眾號推送居民關心的政策信息
115街坊舊改項目待征收房屋面積19195平方米,共涉及568證,其中,居民552證、單位16證,涉及戶籍人口2600余人,這是一片居民集中居住的老式舊里房屋地塊,間雜少數老舊廠房。
一直以來,該地塊居住條件差,房齡長、結構差,馬路開過重型車輛,房屋就會抖一抖,居民如廁全靠拎馬桶解決,部分房屋無廚房,居民在房間或公共走道內搭建灶臺煮飯燒菜,存在安全隱患。伴隨著房屋日益老化,有居民搬離此處,地塊內房屋出租比例超過60%,租房人員主要以外來中低收入者為主,人員流動大、管理難。此外,該地塊困難人群多,據不完全統計,地塊內有重大病患者40多人、殘疾人員120多人、孤老41人、享受低保11戶、高齡納保及城居保12人,一戶多殘、重殘、孤殘等現象突出,社區特困服務需求量大。
隨著115街坊周邊其他的新建商品房拔地而起,能動遷搬入新居成了這里居民的期盼。靜安區委區政府積極做好在住居民的民生服務和安全保障,盡可能幫助居民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和困難。同時,多方協調、籌措資金,將該地塊的改造工作列入區政府實事項目,急百姓之急、解百姓之憂,從根本上解決居民的生活和居住困難。2018年4月,拉開了靜安區115街坊舊改項目的序幕。

指揮部為了方便居民及時獲取準確信息,將居民接待窗口前移,集合司法、民政、人民調解等各方資源,現場提供咨詢,積極做好家庭矛盾調解、幫困幫扶等工作,全力助推征收進程,且組織律師為居民講舊改政策,進駐基地,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專業地向居民分析征收政策和相關法律,化解居民間圍繞產權產生的矛盾。
此外,街道征收指揮部還精心制作了宣傳筆記本手冊、杯子、折扇、環保袋、雨傘等實用性較強的居民宣傳大禮包,把剛性的征收政策宣傳通過柔性的關懷送到每個居民的手中。
據曹家渡街道黨工委書記唐凌峰介紹,115街坊舊改征收項目從群眾的呼聲中來,經過靜安區委、區政府各部門的協同努力推進,終于贏得了掌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