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地鐵站成“孤島”,敲響過度超前建設的警鐘

近日,浙江省寧波市投資約2億元建設的3號地鐵線一地鐵站乘客寥寥,利用率不高成“孤島”,引發社會關注。
據新華視點報道,該地鐵站(高塘橋站)的多個出口聳立在農田之中,與周遭環境形成了鮮明對比,看起來著實突兀。高塘橋站已經建成數年,但建成后,部分出口一直關閉,剩下的出口也因遲遲未能打通連接附近居民區的道路,致使乘客嚴重不足。如此不僅造成巨額投資浪費,也沒有給周邊居民帶來出行便利。
為何高塘橋站成了“孤島”?按照當地相關部門的說法,主要原因是站點附近為基本農田,在地鐵修好后由于未能完成土地規劃調整,導致附近的道路無法修建,于是就有了現在的尷尬。換句話說,是地鐵配套設施建設滯后造成的。
但實際上,問題在地鐵規劃之初就已埋下隱患。在正常情況下,地鐵站點周圍的配套設施應該和地鐵建設一同納入規劃——地鐵規劃本身就要考慮沿線的配套及城市、土地規劃情況。而為了趕進度、提升地鐵建設申報效率,不惜超越規劃進行建設,也即“先上車后買票”現象,在過去有著一定的普遍性。
從全國范圍來看,類似“地鐵建在農田中”的現象已非首次出現,其中多數因為陸續完成了后續土地規劃調整,周邊配套設施得以完善。然而,近年來,隨著耕地保護紅線進一步繃緊,城市擴張步伐趨緩,“先上車后買票”的操作已愈發走不通。建好幾年依然是“孤島”的地鐵站,理應為城市軌道交通過度超前建設敲響警鐘。
說到底,不管是“先上車后買票”成為習慣,還是土地規劃、交通配套等未能協調推進,都反映出個別地方在軌道交通建設上過度超前的誤區。
正是為了遏制這種傾向,除了土地紅線繃得更緊,國家對地鐵建設的規范力度也在明顯加大。過去幾年,相關部門已多次上調地鐵建設申報門檻。這背后的邏輯是,地鐵建設的成本非常高,不僅需要高額的一次性建設投入,后續運營的長期投入也高。如果不能科學規劃、量力而行,不僅可能出現過度超前建設,還可能加重地方債務負擔。
尤其是,近年來一些城市的人口狀況、債務壓力、房地產形勢等發生了較大變化,過去以超前的軌道交通規劃來推動城市開發的城市運營模式,存在越來越大的風險。這更要求,在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務必從實際出發,避免好大喜功的攀比和盲目超前。
2018年7月,為“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促進城市軌道交通規范有序發展”,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其中明確的第一條基本原則即是“量力而行,有序推進”。提高建設門檻,縮減建設規模,降低建設速度,正在成為地鐵建設的新常態。
當然,對類似高塘橋站這類已經建成投用的地鐵站而言,不妨進行全面摸排,盡快完善后續配套建設,以緩解建成后使用效率不高、周邊群眾出行不便等問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