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側記|這場論壇,見證了上海與創新創業青年的“雙向奔赴”

第四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現場。 主辦方 供圖
青年們來到一座城、喜歡一座城、扎根一座城,歸根到底是因為這里能夠追逐夢想,擁有無限可能。
5月20日下午,第四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圓滿完成各項議程,順利閉幕。
在這場論壇上,一大批富有激情、勇于突破、滿懷干勁的青年科學家、青年科技創業者相聚一堂,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激發創意的靈感。
當天,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會見了論壇與會代表,認真傾聽了19位青年代表的創新創業經歷,并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作了深入交流。陳吉寧表示,我們將用心打造青年發展型城市,創設更多創新創業的空間,提供更多施展才華的場景,推出更多精準高效的服務,讓廣大創新創業者在上海這座創新之城心無旁騖追逐夢想、成就事業。
青年人才為何選擇上海?
上海大界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胡雨辰是1992年出生的青年企業家,他的創業之路是從2016年開始的。
“我最初是和3位小伙伴一起,在一間100平方米的小車庫里開始創業的。”胡雨辰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說。現在,上海大界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了中國領先的柔性生產、智能建造解決方案提供商。

胡雨辰 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攝
對于一家從事工業軟件的科創型企業來說,6年的成長時間并不算長,挫折和挑戰也是每天都會遇到的。
“在我們公司第一代軟件產品立項的時候,我就跟所有小伙伴說,這款產品未來一定是會被我們自己推翻的——事實確實如此。因為創新研發的過程就是面對未知的過程,盡管我們做了很詳細的技術評估、市場調研,但依然不知道中間有什么坑,因為沒有人幫你去探過。只有走到坑面前的時候說這里有個坑,我需要去跨越它。有些坑可能你怎么都越不過去,這時候你只能推倒重來。”胡雨辰說,如何讓自己和員工保持對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的初心是一件需要不斷克服的難事,但自己總會嘗試找到一些更簡單的應用場景來實現產品落地,幫助大家解決問題、“打勝仗”。
談及選擇上海的原因,胡雨辰表示,除了自己曾在上海讀書以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上海有很好的產業環境,特別是對于自己選擇創業的行業而言。“對于柔性生產這樣的行業來說,它涉及終端的用戶、機器人相關的供應鏈,以及一些核心工業軟件的底層技術開發,上海這座城市恰好具備了上述的優勢。同時,在上海也更容易吸引到全球的優秀人才加入到我們的事業中,這也是我們一直堅定在上海發展的核心原因。”
良好的營商環境、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便利的融資條件、豐富的應用場景……這些都是雙創青年們選擇上海的理由,更為關鍵的是,青年人才在上海,不但能謀事,更能成事。
上海能為青年人才提供什么?
近年來,上海的科技創新綜合實力與創新創業生態環境都有顯著提升。
在5月20日的論壇上,中共上海市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副書記、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駱大進分享了一組數據:目前,上海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的4.2%;上海的科學家占每年的中國科學家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的1/3左右,全市專利授權量達到了17.83萬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81.2件,較十年前有了較大提高;上海已有500多家創業孵化器、14座重大科學裝置,并正持續打造更高質量的標桿性的創業孵化器,為更多硬科技早期孵化提供更好的創業支撐。
這一連串的指標,無不證明了上海是一片創新創業的熱土。
上海是創業風險投資發展最早的城市之一,已經成立了第一個大學科創基金,也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無息貸款提供幫助。上海此前印發的《關于本市進一步放權松綁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的若干意見》中,也聚焦高校院所、企業、新型研發機構和科技人才等主體感受比較深、“繩子”綁得比較緊的重點環節,提出了五個方面18項改革舉措,進一步改革優化管理方式,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圍繞重點區域、重點人才,近年來上海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創新政策,例如圍繞五個新城出臺35條支持政策。此外,制定了12條專門政策大力吸引集聚人才,通過政策突破引領人才體制機制創新,助推經濟恢復重振。

論壇現場。 主辦方 供圖
“我們還在制定專門的政策舉措,希望可以凝聚引領更多社會資本,更多關注我們硬科技早期創業,能夠搶抓未來產業發展風口,打造創業的核爆點。”駱大進說。
從政策到青年人本身,還有哪些需要突破?
上海全方位的人才政策和良好的營商環境,為在這座城市發展的青年科學家、青年科技創業者提供了事業成長的助推器,打造年輕人的希望之城。與此同時,上海這座創新之城也需要年輕人的加入,需要有思想、有技術的青年人才,來點燃城市的激情。
今天的上海,產業發展還在不斷升級迭代中。除了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上海還在大力拓展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四個“新賽道”,加快布局未來健康、未來能源等五大未來產業集群。這些厚植創新創業發展沃土的舉措,都為青年人才提供了拼搏奮斗的新機遇和新空間,也需要年輕的智慧與力量。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弗里曼經濟學講席教授白重恩在演講中提到,支持創新創業,需要更加寬松的政策環境、更加可預期的政策。“需要有支持創新的金融體系、長期資金,也需要有更加優化的創新環境。需要重視產權保護、人才培養與配置、科技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并重,這樣才可以讓創新帶來經濟發展的動力。”
創新是一座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最重要的力量來自青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教授張益唐也提到,“年輕人最寶貴之處就在于敢于做別人沒有做、別人做不出來的。上海的未來寄希望于青年一代,上海的青年也造就了青年的上海。開放、創新、包容是上海最鮮明的城市風格,也是年輕人最向往的時代氣質。”
為進一步做好創新創業青年人才工作,鼓勵和幫助廣大青年在滬投身創新、成功創業,上海發揮統戰優勢,自2020年起每年舉辦一屆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為青年人才搭建跨界交流、思想碰撞、經驗分享的平臺,助力創新創業之路。如今,該論壇已成為創新創業青年跨界交流、思想碰撞的重要平臺,并將持續打造面向世界的“創新創業會客廳”。
闖上海,青年孕育無限希望;創巔峰,上海成就多彩青春。上海與青年的“雙向奔赴”,注定成為上海發展交響曲中最澎湃的樂章。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