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現場|土山灣音樂教育文獻展:回溯西樂東漸的歷史

澎湃新聞記者 陸斯嘉
2023-05-19 18:28
來源:澎湃新聞
? 藝術評論 >
字號

5月18日晚,在上海徐匯區土山灣博物館,《馬賽回想曲》、弦樂五重奏《春江花月夜》、銅管樂,以及沉浸式演出《土山灣孤兒院院歌》、海頓弦樂四重奏……跌宕起伏的旋律在新開幕的“歷史回聲:土山灣近代音樂教育文獻展”的展廳內能久久回旋。

20世紀初,在上海徐匯的土山灣地區,誕生了土山灣樂隊。一群中國孤兒,拿著西洋樂器演奏西方音樂。120年前,1903年,近代中國出版最早的介紹西方音樂的書籍《方言西樂問答》也因土山灣而作。土山灣,不僅是中國近現代美術的搖籃,亦是西樂東漸的搖籃。

當晚,博物館之夜“樂回土山灣”活動的亮點是現場恢復了合唱《土山灣工藝院院歌》。這首院歌是由最后一位健在的土山灣老人李順興和匯師小學合唱團合作演唱。這是120年后,院歌再次回想在土山灣。此外,還有演奏海頓弦樂五重奏、薩克斯《幻想曲》、銅管進行曲等歷史上土山灣樂隊演出過的樂曲。夜游的尾聲,是在牌樓廳欣賞改編的原創作品《馬賽回響曲》《春江花月夜》。這些土山灣歷史上曾記載演出過的樂曲,經過作曲家的創作、改編,展現了鮮為人知的西洋音樂教育先驅歷史和當代的活力。觀眾也在樂聲中走進歷史,了解塵封已久的土山灣近代音樂教育歷程。

上海交響樂團的前身是1879年正式成立的上海公共樂隊(1922年更名為上海工部局管弦樂隊)。但很少人知道,早在1858年,徐家匯就有一支管樂隊,在這片中西文化交匯之地奏響了西洋音樂的先聲。不同于上海公共樂隊全部聘用外國樂手,徐家匯管樂隊的成員均為中國人。1903年,土山灣樂隊正式成立,再次演奏西方音樂。以土山灣為縮影的近代西方音樂藝術的大量傳播,對中國近代音樂教育的發展起到了啟蒙和推動作用。

2023年是土山灣音樂教材《方言西樂問答》出版120周年。為了響應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的主題,土山灣博物館在門廳改造煥新亮相后推出“歷史回聲:土山灣近代音樂教育文獻展”,通過珍貴的歷史圖像和文獻實物,讓音樂與歷史邂逅。

音樂家在土山灣博物館的牌樓前演奏

19世紀后半葉以來,西方音樂以徐家匯為起點,開始在上海傳播。中國最早的交響樂團——上海公共樂隊(上海交響樂團前身)、中國最早的唱片公司——百代唱片公司、中國最早的高等音樂學府——國立音樂院(上海音樂學院前身),或在徐匯誕生,或在徐匯成長。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宗教學系李天綱教授認為,土山灣博物館收集的歷史文獻表明,土山灣不單是“中國西洋畫之搖籃”,同時也是上海西洋音樂的起源。從教堂建筑來看,音樂和繪畫藝術就是大堂內的兩項基本裝備。當土山灣工藝院為中國和亞洲各地的大、小教堂提供種種視覺藝術作品(如雕塑、雕刻、油畫、水彩畫、彩色玻璃、鐵制工藝品等)的時候,它也努力生產一些聽覺藝術作品(如圣詠、圣樂、合奏、合唱等)。視覺(Audio)和聽覺(Video)藝術固然有娛樂性、世俗性,讓人們心生愉悅,但是對信仰團體來講,它們卻具有神圣性、宗教性,是為了讓信徒保持虔敬心和崇高感。從這個角度來講,徐家匯-土山灣樂隊和工部局交響樂隊相比,有著不同的使命與方法,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和貢獻。

今年1月病故的近代文獻、海派文獻研究專家張偉曾撰文道:“一群中國孩子,但是手中卻拿著西洋的樂器,奏著西方的音樂。即使時光已流逝了幾十載,但他們說起那些樂器,首先躍入腦海的卻是流利的法語名稱。他們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音樂訓練,最高的學歷不過初中;他們的老師也只是教會里普通的神父和修士,他們的職業也與音樂并沒有什么關系。但是,就是由這些人組成的樂隊卻頻頻受到邀請,有資格到上海灘的各個學校和機構演出;每次有貴賓到訪徐家匯,負責奏樂迎賓的也總是這支樂隊。它們——就是聞名遐邇的土山灣樂隊。

展覽從“西樂先鋒”“因材施教”“中西合鳴”三個部分展示土山灣在近現代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歷史作用。展出的珍貴實物有土山灣編撰出品的音樂課本、樂譜、歌譜等教材文獻,失傳的土山灣孤兒工藝院院歌經恢復后也在展覽上首次亮相。此外,早期西洋樂器和民族樂器也一同展出。展覽的圖像資料呈現了以中文、法文、英文等原文記載的歷史事件,以及土山灣樂隊進行西樂和民樂演出的風采。這些關于土山灣音樂教育的實物和圖像大多首次展出,填補近代西樂東漸的一處歷史空白。

西樂先鋒

西方音樂走進土山灣,最早可追溯到太平天國運動時期。當時法國人蘭廷玉在徐家匯組建了管弦樂隊,這是上海第一支西樂樂隊,土山灣孤兒是其重要成員。1864年11月22日,徐家匯管弦樂隊首次在法租界內公開演奏,演出十分成功,吸引了大批聽眾,法國駐滬領事葛篤對樂隊贊賞有加。此后,每逢重要時刻,人們經常會看到這支樂隊的身影。

1858年,徐家匯的中國學生組成的西洋樂隊,第四排左四為指揮蘭廷玉。

高龍鞶在《江南傳教史》中記載,1864年11月22日徐家匯管弦樂隊參加公開演出。

土山灣長笛

1871年,奧地利駐滬領事于布內參觀土山灣孤兒工藝院,臨走之前,院方負責人邀請他聆聽孤兒工藝院樂隊的演奏。四名孤兒在一位中國老師的指揮下,為他演奏了德國音樂大師海頓的交響曲,這讓于布內既驚訝又感動。

于布內1874年在倫敦出版的《RAMBLE ROUND THE WORLD》一書中關于孤兒們演奏海頓交響曲的記載

于布內1874年在倫敦出版的《RAMBLE ROUND THE WORLD》一書中關于孤兒們演奏海頓交響曲的記載

史式徽著《江南傳教史》中關于孤兒們演奏海頓交響曲的中文記載

1901年,土山灣孤兒從法國軍隊號手處接觸到軍號、軍鼓,由此迷上西方音樂。1903年,在葡萄牙人葉肇昌的帶領下,土山灣孤兒工藝院正式成立“圣若瑟音樂班”,因使用的都是銅管樂器,對外又稱“圣若瑟軍樂隊”,簡稱“土山灣樂隊”,第一批成員有二十五人。圣母院還為樂隊縫制了旗幟,其中一面還繡著法語“Orphelinat de T’ou-sè-wè”。

土山灣孤兒接受隊列訓練,隊伍前為法國號手。

1901年土山灣部分孤兒合影,可以看到前排部分孤兒手中握持的軍號。

土山灣樂隊創始人葉肇昌

《土山灣工藝院院歌》曲譜

因材施教

土山灣樂隊的授課老師具備較高的音樂修養,如樂隊創始人葉肇昌精通樂理,能演奏小提琴、小號、單簧管等多種樂器;第二位負責人笪光華會吹奏圓號,其繼任者潘國磐則會彈奏風琴;任教老師雙國英更是將薩克斯引入教學課程中。

土山灣樂隊的教具全部都是從法國進口的西洋樂器,主要由小號、大號、圓號、長號、大管、薩克斯、軍鼓等組成。1906年,由于葉肇昌的竭力爭取,土山灣孤兒工藝院內原本用作休息、讀書和聚會的場所“友益草堂”被批準為樂隊排練地,從此土山灣樂隊有了固定的排練場所。

土山灣軍樂隊合影

土山灣鼓號隊合影

為了向土山灣樂隊學生普及西方樂理知識,1903年,由葡萄牙人葉肇昌口述、上海人張石漱用上海方言筆錄而成的《方言西樂問答》在土山灣慈母堂印刷出版,這是近代上海最早介紹西方音樂的教材,不僅呈現了20世紀初部分上海方言的發音和文字記述,更是徐光啟和利瑪竇合譯《幾何原本》譜寫中西文化交流佳話的延續。

在《方言西樂問答》序中,葉肇昌用上海方言記述了編輯此書的起因和目的之一“乃朝后散起心來,可以作作樂,快活快活,免脫多化厭氣咾啥?!?/p>

《方言西樂問答》第二部分為十章,共151問加兩章敘述,在一問一答間介紹五線譜識譜知識。

1903年土山灣慈母堂石印出版的《方言西樂問答》

土山灣樂隊招收學生不限年齡,無論是工藝院的學徒還是工人,有興趣者均可報名,費用全免。學生剛進樂隊時,授課老師往往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先簡單教授吹奏樂器的方法,之后每周選取固定時間進行訓練,訓練時間均安排在工藝院下班或放學后,對工作和學習沒有任何影響。在正式演出之前,樂隊通常還會突擊加排一次。

中西合鳴

土山灣樂隊的第一次正式亮相,是在1903年徐家匯慈云橋的落成儀式上,此后樂隊便開始走進公眾的視野,頻頻受邀進行西樂演奏。1904年,原土山灣孤兒工藝院院長沈則寬興辦的技術學校“齊業工業學堂”的建成儀式上,土山灣樂隊共出動了四十人的演奏陣容進行表演。1910年在徐家匯天主堂新堂的開堂儀式上,土山灣樂隊作為壓軸閃亮登場。此后,土山灣樂隊的名聲益發顯揚,震旦大學的慈善義演、徐匯公學的慶典活動、法國飛行家環龍的飛行表演、廣慈醫院的春節演出以及法商電車公司的演出等活動現場,都能看到土山灣樂隊奏樂的身影。

改建后的慈云橋。1903年,徐家匯宋、俞、張三家大戶出資改造慈云橋。原木質橋堍改為石制,橋身則改為鐵制。

1935年土山灣樂隊在佘山新堂落成典禮上的演出場景

1937年土山灣樂隊在佘山的演出場景

土山灣樂隊在民樂演奏上亦頗有造詣。1902年新春時節,土山灣孤兒工藝院進行戲曲演出,樂隊自正月初一起連續三天為戲曲表演作管笛樂伴奏。1920年,在徐匯公學的慶賀活動上,土山灣樂隊演奏絲竹和琵琶獨奏。土山灣印書館成立50周年紀念活動上,土山灣樂隊用民樂和風琴為紀念新歌同聲伴奏。

徐家匯修院學生民樂演出場景(張偉提供)

20世紀30年代末期,隨著幾位修士的去世,土山灣樂隊已進入夕陽黃昏階段,不再擁有往日的風光。在上海解放前夕的大撤退中,由于缺少人手,導致一位修士得負責多個工場的運轉,于是樂隊逐漸無人管理,前程愈加黯淡;盡管工人和孤兒們依然會拿出樂器來自娛自樂,但是水平已大不如前。樂隊的樂器一直存放在土山灣的倉庫內,上海解放后,在舞會等一些活動場合依然拿出來用過,但此時,樂隊已無存在的環境。1958年,土山灣孤兒工藝院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歷史回聲:土山灣近代音樂教育文獻展》

時間:2023年5月17日至12月31日(周一閉館,國定假日除外)

地 點:土山灣博物館(蒲匯塘路55號)

    責任編輯:陳若茜
    校對:丁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山县| 榆林市| 嘉鱼县| 封开县| 富阳市| 明溪县| 尼木县| 电白县| 高碑店市| 阿勒泰市| 长武县| 赣榆县| 宝兴县| 都兰县| 卢湾区| 香格里拉县| 冷水江市| 清苑县| 三明市| 洛阳市| 德钦县| 比如县| 庆阳市| 木兰县| 文水县| 沙洋县| 东兴市| 武山县| 通州市| 江都市| 乌拉特中旗| 仙游县| 新田县| 韶关市| 樟树市| 交口县| 碌曲县| 台中市| 湘西| 康平县| 青铜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