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技術派|日本首艘萬噸宙斯盾戰艦下水,海基反導戰力僅次美國
7月30日14時30分,日本海上自衛隊首艘萬噸級“宙斯盾”驅逐艦正式下水,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出席儀式并宣讀命名書——“摩耶”號(舷號179)。
“摩耶”號將成為日本海上自衛隊裝備的第七艘“宙斯盾”驅逐艦。隨著“摩耶”級的建造,預計2020年其將擁有8艘“宙斯盾”驅逐艦,規模僅次于美國海軍,實力不可小覷。

從“金剛”到“摩耶”
美國“宙斯盾”系統的出現,讓水面艦艇防空反導能力有了質的變化。技術上的示范效應讓“宙斯盾”成為各國防空反導艦艇發展的榜樣,越來越多的“宙斯盾”戰艦出現海上。
一向重視艦隊防空能力發展的日本海上自衛隊也注意到了這種動向,上世紀80年末期就開始與美國接觸引進“宙斯盾”系統。當美國海軍第一艘DDG51“阿利·伯克”號“宙斯盾”驅逐艦在1991年7月4日服役的時候,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第一艘日本版“阿利·伯克”級在一個多月后的1991年8月26日下水,并命名為“金剛”級。該級驅逐艦的首艦“金剛”號于1993年3月25日服役。“金剛”級總共建造了4艘,分別是“金剛”號、“霧島”號、“妙高”號和“鳥海”號,全部在1999年之前服役,艦名沿襲二次大戰時代舊日本海軍旗下的巡洋戰艦或重巡洋艦,4艘“金剛”級分屬四個護衛隊群成為旗艦,成為當時“八八艦隊”中的防空支柱。
“金剛”級服役之后,2004年,日本開始在“金剛”級基礎建造“愛宕”級,之后又在“愛宕”級基礎上建造了30日下水的“摩耶”級。在“宙斯盾”防空驅逐艦發展上,日本參照了美國“阿利·伯克”級的發展路線,即根據技術發展和軍事需求,不斷改進,從而發展了多個構型。“金剛”級主要參照“阿利·伯克”Flight1構型,沒有機庫,只有直升機甲板,“愛宕”級Flight 2A構型為藍本設計建造,建造了兩艘,最大的區別是增加了直升機機庫,并使用了改進型“宙斯盾”系統,最新的“摩耶”級則參考了Flight 3構型,采用新的動力系統和最新“宙斯盾”系統。


進擊的海基反導戰力
得益于搭載更新型號的“宙斯盾”作戰系統,“摩耶”級驅逐艦擁有更強的防空反導能力。“摩耶”級搭載的“宙斯盾”作戰系統是“宙斯盾”基線9型的日本版,與美國海軍現役最新的“阿利·伯克”級Flight 2A構型所采用的“宙斯盾”處于同一水平。與“愛宕”級搭載的“宙斯盾”基線7.1相比,其強化了數據處理計算機、增加了協同交戰能力(CEC)、具備更優異的超地平線防空能力和彈道導彈攔截能力。此外,系統還整合了最新的多功能拖曳陣列聲納系統(MFTA),有助于提升反潛戰力。
協同交戰能力(CEC)通過高速數據鏈和數據融合系統將外界與本艦的數據進行融合,大大擴展了網絡內各個戰艦節點對外界態勢的感知能力,并依托外界傳來的數據進行A射B導的第三方交戰能力。裝備了CEC系統的軍艦可以依靠預警機或是外圍戰艦的雷達,發射標準系列防空導彈進行跨地平線低空防空作戰,這樣單艦對掠海反艦導彈的探測攔截距離就從約20-30公里提高到120公里甚至更遠,可以進行分層多次攔截,無論是亞音速還是超音速反艦導彈突防成功率會大幅降低。美國海軍到2010年已經有53艘戰艦和24架E-2C預警機具備協同交戰能力,預計到2020年將增加到250套協同交戰能力系統,在美國海軍全面普及協同交戰能力。

日本目前擁有4艘搭載了“標準”-3Block 1導彈的“宙斯盾”戰艦,另外2艘未搭載該導彈的“宙斯盾”戰艦也正在進行改裝,預計在2019年前,可具備攔截彈道導彈的功能。兩艘“摩耶”級服役后,日本將擁有8艘具備海基反導能力的“宙斯盾”戰艦,加上“標準”-3 Block 2A導彈具有更強的攔截能力,日本海基反導能力將進一步提高。由于亞洲其他國家未裝備實戰型海基反導系統,未來一段時間,“摩耶”級的海基反導能力將繼續稱雄亞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