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當36歲媽媽決心退出職場江湖

《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宋雪決定不再找工作,退出職場江湖時,也不過才36歲。
她曾是一家知名自媒體公司的運營總監,每天在網上教人如何生活和自我提升,而最終,她自己的生活卻在職場之外。
離開是在今年年初,全國的經濟和城市都正在恢復往日的活力,領導說公司情況不好要裁員,希望她能理解。她邊在補償方案上簽字邊想,“看來只能回家帶孩子了。”
最后一天去公司拿離職證明,宋雪看著寫字樓里來來往往的年輕人,苦笑了一下,真是應了“自古寫字樓里如青樓,不許樓里見白頭。”這句話。
開車離開時望著從后視鏡漸行漸遠的辦公樓,工作的擔子被徹底卸下后,一路上都是暢快的風。
過完這個周末,她就是一名全職媽媽了,一個新的人生角色。
有調查研究表明,在1990年,受過高中教育的母親未工作的概率幾乎是受過大學教育的母親的19倍,而在2011年~2015年,這一概率比下降為3倍左右。
越來越多像宋雪一樣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母親,退出職場江湖,回歸傳統家庭分工成為全職媽媽,全身心投入到養育孩子這項“事業”中來。
01回歸家庭后自我價值缺失
失去自我價值認同,是全職媽媽要過的第一關。
那個周末下午,宋雪的媽媽一臉笑容地踏上了回蘇北老家的高鐵,孩子8歲,老人風雨無阻地帶了8年,就此正式交割給宋雪。
從此,宋雪的手機鬧鐘會在工作日清晨的六點四十準時開始震動。
她會惺忪著眼從枕頭底下摸出手機快速劃掉,緊接著翻了個身,愣個兩分鐘,再邊嘆氣邊從床上掙扎著坐起來。
為了讓爺倆多睡會兒,宋雪起床后會小心翼翼地關好臥室和洗手間的門,把水龍頭調成細細的水流開始洗漱。然后走進廚房,從冰箱里拿出餅皮和雞蛋,打開電餅鐺,嫻熟地給做好兩個雞蛋灌餅。
孩子會在七點鐘被叫起床,她要在七點十五之前準備好早餐,趕在七點半準時出門。
娘倆騎上電動車,穿過幾棟居民樓,再穿過兩條街,抵達學校門口,目送孩子進校門。宋雪再回到家里開始收拾家務、買菜、學習教育方面的知識,下午五點再去把孩子接回來,做飯、輔導作業、陪練鋼琴、伺候洗漱……如此日復一日。
有時在送完孩子回來的路上,她看到早高峰地鐵站口腳步匆匆的上班族,內心也會涌起幾分羨慕。
畢竟曾經的宋雪也一路做到了公司的中層,如今失去賴以立身的工作,沒了收入,自我價值感也低了很多。
宋雪總覺得自己是在被丈夫“養著”,也因此有了不小的心理負擔,為了讓自己覺得自己有價值、有尊嚴,宋雪時刻提醒自己要做好這些瑣事、要自我提升。
“就像這個家庭的CEO,各方面的壓力并不比上班時小,業績也不好衡量。”宋雪如是評價全職媽媽的初體驗。
的確,當一個女性回歸家庭后,她的母親身份就會被無限放大,而“母親”這個身份又極其容易被理想化。
因此,另一半對全職媽媽的看法就顯得尤其重要。
02全職媽媽是高性價比選擇
與很多男性觀念不同的是,宋雪的丈夫對全職媽媽的工作價值很是認同。
他是一家公司的高管,985高校畢業,出生在一個三線城市的教師家庭,是典型的“小鎮做題家”,屬于被“知識改變命運”的一代人,所以也格外重視孩子的教育。
而倆人的孩子又屬于自律性一般,屬于嘴上答應的好,但實際執行上沒人盯就糊弄的那一類。因此,不得不有一個人在職業發展上做出犧牲。
宋雪丈夫曾經給她算過一筆賬,老人身體越來越走下坡路,一旦身體不允許帶不了孩子了,那么就需要請保姆接送和送去上輔導班,除此之外還需要另請小時工打掃家務和做飯,這樣下來每個月的費用至少在8000元以上。除此之外,宋雪額外投入的情感陪伴、作業輔導、體育鍛煉、家校溝通等等,綜合起來給整個家庭每個月帶來的價值至少得2萬塊。
況且,在孩子教育上,沒有人比這個碩士媽媽更負責、更用心。
與上一代的母親相比,宋雪這一代的母親也有著相同的責任感,但不同的是在子女教育和家庭經營上觀念都更為進步。
在教育方面,她給孩子報的課外班比起同班同學可謂是少之又少,比起學科成績,宋雪更傾向于在日常中建立孩子的價值觀和認知,培養一個好的性格和健康的體魄。
在家庭經營中,幾乎每個周末,一家人都會出去轉轉,要么是一次郊游、要么是一起爬山、又或者是去一家全新的餐廳,然后大家再分享各自遇到的有趣的事,以及自己近期的困惑與進步。
她看重丈夫和孩子的精神訴求,會關注他們的細微變化,學著與對方共情。這也在潛移默化中教化了孩子,而不是簡單地命令其服從。
在宋雪看來,“相比給孩子財富能衡量的東西,給予這些更重要”。
而她也發現,把職場那一套用商業價值、和項目管理驅動教育的方法,也特別的有效。
比如孩子在學校的一次測試,由于全班成績都不是很理想,老師讓回家寫反思。
宋雪就按照工作中的那一套,教孩子孩子按照客觀陳述結果→表達主觀情緒→找出問題→反思原因→給出解決辦法→定下可量化的目標→羅列具體實施計劃的邏輯來做總結。
第二天放學孩子興奮地說,老師表揚了她的反思。孩子也因此學會了如何去總結自己的成功與失敗,這讓宋雪也找到了久違的價值感。
03自我價值在于個人心態
女性這一生,有人選擇拼搏事業,有人選擇繼續讀書,有人選擇不婚不育,有人選擇回歸家庭,任何一種選擇,本質上沒有好壞之分,從單一的角度去評判對錯,都是狹隘的。
又因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任何一種選擇,必然都是有所失也有所得。不自我苛求完美,是女性過好一生的必要條件。
宋雪說,也許過幾年會重回職場,也許不會,但自己一直在堅持寫東西,雖然不賺錢,但這更像是保留一個希望的火種,不讓自己的能力退化,必要的時候再次扛起大旗。
全職媽媽中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如果以前就是學霸或者是工作能力很強的女性,往往也能更好地勝任全職媽媽這個角色。
人生無處不戰場,人也不是只有在職場才能提升,一個具有成長思維的人,不會因為全職就失去成長,一個不思進取的人也不會因為上班就上進。
宋雪漸漸也發現,身邊的全職媽媽普遍有著不錯的教育背景,退出職場更多的是一種主動的選擇。“重視家庭,尤其是重視孩子的教育,經過一番權衡后主動放棄工作,回歸家庭。至于我自己,除了這些原因外,還有對大齡再去找工作會被judge的疲憊和沒信心,所以想轉去挖掘孩子身上更大的潛力。”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城市中產及高產家庭會選擇這條路,這背后是對孩子發展的高投入和高期待,把教育孩子當做一項事業,以此來保住家庭所在的階層,甚至是階層向上流動的重要方式。
全職媽媽,早已不再是低階女性及低階家庭才會選擇的角色。

《坡道上的家》劇照
- THE END -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