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通過國家驗收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
5月10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驗收委員會認為,項目法人單位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和共建單位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按期、全面、優質完成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的建設任務,各項指標達到或優于批復的驗收指標。LHAASO的1/4規模探測裝置于2019年4月投入試運行,全規模探測裝置于2021年7月投入試運行,整體性能可靠,具備長期穩定的科學運行能力。LHAASO充分利用特定地域4410米優越的高海拔條件和先進技術優勢,成為目前世界上最靈敏的超高能伽馬射線探測裝置、世界上靈敏度最高的甚高能伽馬射線源巡天普查望遠鏡,以及能量覆蓋范圍最寬的超高能宇宙線復合式立體測量系統。LHAASO的建成運行,使之成為目前國際粒子天體物理三大實驗設施之一,對促進該領域實現重大原創突破、帶動前沿交叉相關學科發展和國際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LHAASO是以宇宙線觀測研究為核心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2015年12月31日獲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立項,項目由中國科學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由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擔建設,建設周期4年。LHAASO主體工程于2017年動工,于2021年全部完成建設,已先后通過由主管部門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工藝、建安、財務、設備資產和檔案五個專業組驗收。
此次國家驗收會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委托,由中國科學院會同四川省組織,來自國家發改委、中咨公司、科研院所、高校等單位的近20位專家出席了驗收會。
LHAASO位于四川省稻城縣海子山,平均海拔4410米,占地面積約1.36平方公里,瞄準的是當今最重要的科學前沿課題——高能宇宙線起源問題。它由5216個電磁粒子探測器和1188個繆子探測器構成的一平方公里地面簇射粒子探測器陣列、78000平方米的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18臺廣角切倫科夫望遠鏡等三大陣列組成。
LHAASO首席科學家曹臻介紹,LHAASO項目團隊通過自主創新和國際合作,完成了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首次在大視場成像切倫科夫望遠鏡中大規模使用新型硅光電管,改變了這類望遠鏡不能在月夜工作的傳統觀測模式,實現了有效觀測時間的成倍增長;發展了基于“小白兔”技術、適應4000米以上高海拔野外工況的大面積、多節點、高精度時鐘同步技術,遠距離同步精度提升到0.2納秒,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采用了國產20英寸超大型光電倍增管,將時間響應提高了3倍,觀測閾能從3000億電子伏降低到700億電子伏,觀測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海量數據獲取技術上取得顯著進步,發展并實現了“無觸發”數據獲取,對宇宙線事例實現“零死時間”觀測;采用特殊的數據篩選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無損壓縮,實現從海子山到高能所的實時數據傳輸。
基于其超高的探測靈敏度,LHAASO在初步運行期間已經取得多項突破性的重大科學成果。LHAASO在銀河系內發現了大量超高能宇宙加速器候選天體,并記錄到人類觀測到的最高能量光子,開啟了“超高能伽馬天文學”時代;精確測定了標準燭光蟹狀星云的超高能段亮度,發現1千萬億電子伏伽馬輻射,挑戰理論極限。LHAASO在建設期間即開展觀測,科學成果持續產出。截至目前,基于LHAASO項目發表的期刊論文累計約215篇、會議論文約156篇。
LHAASO項目建設單位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建制化研究的優勢,依托設施開展觀測與理論研究,并面向國內外全面開放共享。目前,已有28個天體物理研究機構成為LHAASO的國際合作組成員單位。合作組利用LHAASO的觀測數據開展粒子天體物理研究,同時進行宇宙學、天文學、粒子物理學等眾多領域的基礎研究。LHAASO將成為以中國為主、多國參與的國際宇宙線研究中心,借助高海拔伽馬天文、宇宙線的觀測優勢,成為獨具特色、綜合開放的科學研究平臺。
曹臻介紹,中國的宇宙線實驗研究經歷了三個階段,1954年,中國第一個高山宇宙線實驗室在云南東川海拔3180米的高山建成;1989至2000年,在海拔4300米的西藏羊八井相繼啟動了中日合作ASγ實驗、中意ARGO-YBJ實驗;LHAASO是我國第三代高山宇宙線觀測站,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粒子天體物理支柱性實驗站之一,使我國在高能伽馬射線天文領域的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原標題《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通過國家驗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